18.可采用预防性灌浆或用阻化剂防火的技术手段,预防煤炭自燃。( √ ) 19.井口房租通风机房附近20 m内,不得有烟火或用火炉取暖。( √ ) 20.入井人员严禁携带烟草和点火物品,严禁穿化纤衣服。( √ )
21.隔绝灭火是指构筑防火墙隔绝火区空气的供给,减少火区的氧浓度,使 火区因缺氧而窒熄。( √ )
22.用水灭火时,灭火人员要站在上风侧工作,以免产生过量的水蒸气伤人。( √ )
23.井下要认真执行“谁停电、谁送电”的停送电制度。( √ ) 24.煤矿井下36 V以上的电气设备必须有良好的保护接地。( √ ) 25.井下非专职人员只有在电工指导下才能操作电气设备。( × ) 26.煤矿井下严禁使用非煤矿许用炸药和非煤矿许用电雷管。( √ )
27.爆破后,待工作面的炮烟被吹散,爆破工、瓦斯检查工和班组长必须首先巡视爆破地点,检查通风、瓦斯、煤尘、顶板、支架、拒爆、残爆等情况。如 有危险情况,必须立即处理。( √ )
28.煤矿职工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政府主管部门承担。( × )
29.井下机电设备硐室的空气温度超过34℃时,必须俘止作业。( √ ) 30.劳动者接受职业健康检查应当视同正常出勤。( √ )
31.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 √ )
32.用人单位对未进行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不得解除或者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 )
33.劳动者具有获得职业卫生教育、培训的权利。( √ )
第四章 自救互救与现场急救
一、单选题
1.化学氧自救器供一般入井人员使用,只能使用( A )。 A.l次 B.2次 C.3次
2.创伤包扎时,包扎范围应超出伤口边缘( B )。 A. 3~6 cm B.5~10 cm C.6~12 cm 3.止血带止血持续时间一般不应超过( B )。 A.0.5 hB.l h C.2 h
4.如果透水破坏了巷道中的照明和路标,遇险人员迷失行进方向时,应朝着有风流通过的( C )撤退。
A.水流方向 B.下山巷道方向 C.上山巷道方向
5.口对口吹气法是效果最好、操作最简单的一种人工呼吸方法。每分钟吹气( B )。
A.12~14次 B.14~16次 C.16~18次 6.心前区叩击术一般可连续叩击( C )。 A.1~3次 B.3~5次 c.4~6次
7.进行胸外心脏按压的次数,以每分钟( A )为宜。 A. 60次 B.50~60次 C.80~100次
8.指压止血法在伤口附近靠近心脏一端的( B )处,用拇指压住出血的血管,以阻断血流。
A.动脉 B.静脉 C.毛细血管
9.入井人员必须随身携带额定防护时间不低于( B )的隔绝式自救器。
11
A. 20 min B.30 min C.40 min
10.呼吸、心搏骤停及休克昏迷的伤员应先及时复苏后再( C )。 A.止血 B.固定 C.搬运
11.对昏迷或有窒息症状的伤员,要将其( B )稍垫高。 A.头部 B.肩部 C.腹部 二、多选题
1.井下发生灾害事故时现场人员的基本行动原则为( ABCD )。 A.及时报告灾情 B.积极抢救 C.安全撤离 D.妥善避灾 2.常用的止血方法有( ABCD )。
A.指压止血法 B.加垫屈肢止血法 C.止血带止血法 D.加压包扎止血法
3.在进行骨折固定时,应使用( ABCD )等物品。 A.夹板 B.绷带 C.三角巾 棉垫
4.搬运伤员时要做到( ABC )。 A.轻 B.快 C.稳 D.牢
5.在施行人工呼吸前,先要( ABCD )。 A.将伤员运送到安全、通风良好的地点
B.将伤员领口解开,放松腰带,保持体温,腰昔部下垫放柔软的衣服 C.各种有效的人工呼吸必须在伤员呼吸道畅通的前提下进行,应先清除 其口中脏物
D.把舌头拉出或压住,防止堵住喉咙,妨碍呼吸
6.发生灾害事故后,事故地点附近的人员应( ABCD )。 A.尽量了解和判断事故性质、地点和灾害程度
B.迅速利用最近处的电话或其他方式向矿调度室?[报 C.迅速向事故可能波及的区域发出警报 D.使其他工作人员尽快了解灾情判断 三、判断题
1.煤矿发生险情或事故时,井下人员应按应急预案和应急指令撤离危险区,在撤离受阻的情况下紧急避险待救。( √ )
2.在整个逃生的过程中,佩戴自救器时要注意把口具、鼻夹戴好,保证不漏气,严禁从嘴中取下口具说话。( √ )
3.常用的人工呼吸方法有口对口吹气法、仰卧压胸法和俯卧压背法3种。( √ )
4.脊柱损伤和骨盆骨折的伤员应用硬板担架运送。( √ )
5.对SO2和NO2的中毒者只能进行口对口的人工呼吸,不能进行压胸或压 背法的人工呼吸,否则会加重伤情。( √ )
6.在井下工作时,一旦发现事故征兆,应立即佩戴自救器后迅速撤离。( √ ) 7.创伤包扎时,应做到动作迅速敏捷,不可触碰伤口,以免引起出血、疼痛和感染。( √ )
8.用担架转运伤员时应让伤员的头部在前面。( × )
9。对触电人员应采取以下急救措施:立即切断电源,或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12
( √ )
第五章矿井水文地质基础知识
一、单选题
1.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分类,可分为上层滞水、潜水、( A )。 A.承压水 B.岩溶水 C.裂隙水
2.( C )是指埋藏较深的、流动于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地下水。这种地下水 一般具有较大的水压力。
A.上层滞水 B.潜水 C.承压水
3.-般情况下,岩石颗粒大而均匀时,孔隙含水层水量( A )。 A.大 B.小 C.不均一
4.埋藏于溶洞溶隙中的重力水称为( B )。 A.承压水 B.岩溶水 C.裂隙水
5.在矿井充水的影响因素中,( A )是决定矿井涌水量的主导因素。 A.充水水源 B.隔水层 C.采煤方法
6.-般来讲,以下哪种岩类含水层富水性与导水性强。( A ) A.碳酸盐岩类含水层 B.坚硬岩类含水层 C.松散岩类含水层
7.煤层开采过程中,顶板破坏一般分为三带,其中不导水带为( C )。 A.垮落带 B.导水裂缝带 C.弯曲带
8.从岩性上看,以下一般不是隔水层的是( C )。 A.泥岩 B.砂质泥岩 C.中粒砂岩
9.按照含水层和煤层的位置关系,可将含水层分为顶板含水层和( A )。 A.底板含水层 B.直接充水含水层 C.间接充水含水
10.煤矿进行带水压开采时,底板受构造破坏地毁突水系数一般不大于( B ) MPa/m,正常块段不大于0.1 MPa/m。
A.0. 04 B.0.06 C.0.08
11.按照地下水埋藏埋藏条件分类,埋藏于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上的地下水称为( B )。
A.上层滞水 B.潜水 C.承压水 12.矿井水的形成又称为( C )。
A.矿井蓄水 B.矿井透水 C.矿井充水 二、多选题
1.地下水按含水介质(空隙)类型分类,可分为( ABC )。 A.孔隙水 B.裂隙水 C.岩溶水 承压水
2.影响矿井充水的因素很多,但对矿井充水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BCD )。
A.充水水源 B.隔水层
C.煤层特点 D.煤层与顶底板的组合关系
3.按照充水水源对矿井充水的性质可分为( CD )。 A.天然充水水源 B.人为充水水源 C.直接充水水源 D.间接充水水源 4.煤矿床含水层的类型主要有( ABCD )。 A.碳酸岩类含水层 B.坚硬岩类含水层
13
C.半坚硬半胶结岩类含水层 D.松散岩类含水层 5.含水层的特征为( ABC )。
A.岩层具有储存重力水的空间 B.具备储存地下水的地质结构 C.具有补给水源 D.-般为泥岩、砂质泥岩 6.以下关于隔水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BD )。
A.隔水层隔水性能与岩性、厚度、分布和力学强度有关 B.隔水层起阻隔或减弱地下水流入矿井的作用 C.隔水层不含水不具备透水性
D.隔水层厚度大,分布稳定,塑性揩数高,则隔水性能良好 7.裂隙水按其成因可分为( ACD )3种类型。 A.风化裂隙水 B.节理裂隙水 C.构造裂隙水 D.成岩裂隙水 8.矿井充水水源主要有( ABCD )。 A.大气降水 &地表水
C.老空水 D.地下含水层水 三、判断题
1.地下水是指广泛埋藏于地表以下、存在于地壳岩石裂缝或土壤空隙中的各种状态的水。( √ )
2.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组成地下水循环。( √ )
3.孔隙水是指储存于疏松岩层孔隙中的水,当疏松岩层中岩石颗粒小且不均匀时,水量大。( × )
4.矿井充水是指煤矿开采过程中,各种来源的水通过不同的方式和途径进入矿井的过程。矿井的开拓方式和采煤方法对矿井充水无影响。( × )
5.矿井充水水源是决定矿井涌水量的主导因素。( √ ) 6.不同岩类的含水层富水性会有很大差别。( √ )
7.华北区奥陶系灰岩含水层普遍具有含水性不均一,富水性强的特点。( √ )
8.含水层与开采煤层的水力联系直接决定着矿井涌水量的大小。( √ ) 9.隔水层是指不能透过和给出水或透水性能很差的岩层。( √ ) 10.含水层是指能够透过并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 √ ) 11.地下水循环,是自然界水循环的组成单元。( √ )
12.目前,对地下水提出的分类方法只有一种,即按含水介质类型分类。( × )
13.上层滞水往往具有较大的水压力。( × ) 14.矿井充水特征白充水水源、充水方式和通道,以及充水强度决定。( √ ) 15.坚硬岩类含水层,其含水空间为风化裂隙和构造裂隙,裂隙在水平和垂 直方向上变化很大,一般富水性较弱。( √ )
16.当隔水层厚度不能抵抗含水层水压时,则须采取底板加固和含水层改造等防治水措施后,方可进行安全采煤。( √ )
第六章矿井主要水害类型特征及其防治技术
一、单选题
1.( A )是导致的顶板涌(突)水灾害发生的根本因素。 A.开采 B.水压 C.隔水层厚度
14
2.以大气降水为主要充水水源的旷井,在开采浅部煤层时,矿井水量随着走向开拓长度、开采面积的增加而( C )。
A.减小。 B.不变 C.增大
3.地表水体水量越大,其向矿井充水的潜在能力( C )。 A.越小 B.不变 C.越大
4.( B )主要分布于疏松未胶结或半胶结的新生代地层中。 A.裂隙水 B.孔隙水 C.岩溶水 5.裂隙水不具有以下哪个特点。( B ) A.裂隙连通性差,很难形成统一的含水层 B.裂隙渗透各向同性,各个方向差异不大 C.裂隙水空间分布不均匀
6.裂隙含水层的含水性与导水性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大而( A )。 A.减弱 B.不变 C.增大
7.赋存于可溶性岩层的溶蚀裂隙和洞穴中的地下水称为( C )。 A.裂隙水 B.孔隙水 C.岩溶水 8.岩溶水最明显的特点是分布( C )。 A.均匀 B.较均匀 C.不均匀 9.老空水量以( B )为主。
A.补给量 B.静储量 C.动储量
10.( A )瞬时水量大,来势迅猛,破坏力大。 A.老空水 B.断层水 C.岩溶水 11.更容易导水的断层是( A )。
A.张性断层 B.压性断层 C.逆断层 12.( B )突水常常表现出滞后特征。 A.孔隙 B.断层 C.岩溶
13.下面哪种不是陷落柱对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影响的结果。( C ) A.煤层顶、庶板含水层水质差异不明显,基本属同一类型 B.矿井涌水量和突水量跳跃式猛增
C.不同地段井巷涌水量大小相差不大,水量长期稳定 14.从已发现的陷落柱来看,绝大多数的陷落柱是( A )。 A.弱充水型 B.强充水型 C.边缘充水型
15.水压较高区域大型断层水害防治技术一般采用( B )。 A.加强支护 B.留设防水煤柱 C.疏水降压
16.疏水降压时采用地表疏放和地下疏放相结合的方式称为( C )。 A.主动疏放 B.被动疏放 C.联合疏放
17.通过探查,证实顶板含水层富水性较弱且与强含水层或其他水体未发生水力联系,采区有足够的排水能力时,可在采区( A )首先回采,实行采动放水。
A.最低部位 B.最高部位 C.中间部位
18.在一般情况下隔水层厚度越厚,带压开采成功率( C )。 A.越小 B.不变 C.越大
19.以下哪项不是煤层底板注浆加固的目的。( C ) A.减弱含水层的富水性
B.增加隔水层的强度并切断水源补给通道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