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九十十一 - 图文 下载本文

2~3滴于冰制冷载玻片上,并吹散细胞,将载片在酒精灯上微烤,再用电吹风将标本吹干

8. 染色 滴Giemsa染液6~8滴于载片上,室温下染色8分钟左右,自来水冲洗,用电吹风吹干或自然干燥。

小白鼠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的观察

(一) 将制好的玻片标本放于低倍镜下,观察Giemsa染色之后的中期分裂相的形态。 (二) 选择分散适度不重叠染色体的分裂相,在油镜下进行观察。(图10-1)

图10-1小白鼠骨髓细胞中期染色体及核型(雌性)

(三)观察小鼠染色体的端着丝粒的特征,识别着丝粒、染色单体、染色体,计算2n的染色体数目,寻找两性之间在核型上的差别。正常情况下,常规染色时雄性小鼠有3个最短的染色体(1对19号和1个Y染色体),而雌性小鼠只有两个最短的染色体。 (四)作业

观察一张已染色的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片。

5

实验十一 人类性别鉴定和遗传性状的检查

一、 目的:

1. 了解人类性别鉴定方法。

2. 熟悉人类间期细胞核中性染色质的形态特征和所在部位。 3. 初步掌握X染色质标本的制作方法

4. 通过对人类部分性状的调查分析,了解其遗传方式、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5. 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的常见遗传病的认识。 6. 掌握常见遗传病的遗传特点及发病机理。

二、 材料、试剂:

1234

PTC溶液(1/24000;1/50000;1/400000;1/75000;1/3000000)

甲醇冰醋酸(3∶1)固定液。

三、

1. X染色质标本的制作和观察。

2. 正常女性血涂片嗜中性粒细胞分叶核鼓槌的观察。 3. PTC尝味试验。

4. 人类部分遗传性状的调查。 3. 观看电教片:《遗传病》

人类性染色质及性别鉴定

人类性染色质是间期细胞中性染色体呈异染色质部分的特殊结构。人类性别鉴定方法,除通过性染色体鉴别外,另外,还可通过间期体细胞核内的X染色质、Y染色质和嗜中性粒细胞分叶核上的鼓槌进行鉴别。 (一) X染色质标本的制作和观察 1. 实验原理

人类正常女性个体在体细胞中有两条X染色体,但其中的一条X染色体在间期细胞中失去活性,形成一个卵圆形的X小体即X染色质,紧靠核膜的内缘。而正常男性只有一条X染色体,这条X染色体在间期细胞始终要保持活性,故无X染色质形成。通过检测间期细胞中X染色质既可用于性别的鉴定,也可用于临床性染色体病的诊断。 2. 人口腔黏

取清洁牙签轻刮口腔颊部内侧黏膜,将刮起物均匀涂抹在载片上(涂片时,只能从左至右或右至左,切勿来回涂抹),范围约一张盖片大小。然后,将已制好的涂片滴甲醇冰醋酸固定液1~2滴,约15分钟,空气干燥。然后,加改良苯酚品红染液1~2滴,染色约5分钟,吸去多余染料。镜检。

图11-1正常女性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示X染色质)

6

3.

将已制好的玻片标本置于低倍镜(10×)下观察,找到分散良好,且无重叠的细胞,转高倍镜(40×)观察。X染色质通常紧贴于核膜内缘,形态为一结构紧密、且染色较深轮廓清晰的小体,直径约为1μm,呈圆形、三角形或卵圆形 (图11-1)。在正常女性的口腔黏膜上皮细胞中,其出现率为17%~45%。

观察时应特别注意,凡位于细胞核中间,或核中间与核膜内缘同时出现的类似X染色质的结构,均有可能是其他核质凝聚物,故不能认为是X染色质。交换观察男、女同学的X染色质的制片,并比较男性、女性的X染色质的制片观察结果。 (二) 鼓槌的观察

鼓槌为女性嗜中性粒细胞分叶核上特有的圆球形突起物,直径约为1.5μm,有一细丝柄与分叶核相连,形似鼓槌。在正常女性嗜中性粒细胞中,鼓槌的出现为1.5~6%,而正常男性无鼓槌出现。用低倍镜(10×)观察已制好的女性血涂片标本,找到嗜中性粒细胞分叶核后,换高倍镜(40×)进一步观察(图11-2)。

图11-2正常女性嗜中性粒细胞(箭头所指为鼓槌)

(三) Y染色质的制作和观察 1. 实验原理

正常男性个体间期细胞中有一条Y染色体,当用荧光染料染色时,就可看到在细胞核内有一大小约0.3μm的强荧光小体,称为Y染色质或Y小体。正常男性口腔上皮细胞的Y染色质检查阳性率为80%,正常男性胎儿羊水细胞的Y染色质检查阳性率为20%~70%。故通过检测间期细胞中Y染色质也可用于性别的鉴定和临床性染色体病的诊断。 2. 制片

用消毒牙签刮取男性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制成临时涂片标本。在涂片标本上滴加甲醇冰醋酸固定液1~2滴,固定30~50min。室温干燥后,用0.5%盐酸喹吖因染料染色5~10min,流水冲洗约3min。再用PH值6.0的磷酸缓冲液分色约5min后,滴入适量的缓冲液,加盖盖玻片,并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缓冲液,再用指甲油或石蜡油将盖玻片周围封固,平放暗处约30min后,即可镜检观察。制作Y染色质标本的材料,还可用血液细胞、羊水细胞、精子细胞及发根毛囊细胞等。 3. 观察

将制作好的玻片标本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先在低倍镜下找到分散较好的细胞,然后转换高倍镜观察。若在细胞核近中心处见有一个发亮的小点,其直径约为0.5μm,这便是Y染色质(图11-3)。一般认为,这一发亮的荧光小点是来自Y染色体长臂异染色质荧光区。所以,在正常男性的间期细胞中可见一个Y染色质荧光点。由于口腔黏膜上皮细胞涂片内易混入细菌或其他荧光物质的干扰,故容易造成假阳性,因此要注意仔细鉴别。

在男性的口腔黏膜上皮细胞中,其Y染色质的出现率为78%左右。Y染色质代表一条Y染色体,因此二者的数目相等。由于正常女性的间期细胞内无Y染色质,所以Y染色质检测也可用于临床核性别的诊断。

7

图11-3 正常男性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示Y染色质)

人类部分性状的遗传学检查

(一)实验原理

人类的各种性状都是由特定的基因控制形成的。由于每个人的遗传基础不同,某一特殊的性状在不同的人体会出现不同的表现。通过一个特定人群的某一性状的调查,将调查材料进行整理分析,可以初步了解某性状的遗传方式、控制性状基因的性质,并能计算出该基因的频率。

(二)PTC尝味试验

苯硫脲(phenythiocamide,简称PTC)是一种人工合成化合物,为白色结晶状药物,由于含有硫酸胺基 (N-C=S),故有苦涩味(对人无毒也无其他副作用)。人类对苯硫脲的尝味能力,属于不完全显性遗传,不同的人对苯硫脲溶液的苦味有不同的尝味能力。这种尝味能力是由一对等位基因(T、t)所决定的遗传性状,其中T对t为不完全显性。

正常尝味者的基因型为TT,能尝出1/750000—1/6000000mol/L的PTC溶液的苦味;具有Tt基因型的人尝味能力较低,只能尝出1/48000—1/380000mol/L的PTC溶液的苦味;而基因型为tt的人只能尝出1/24000mol/L以上浓度PTC溶液的苦味。个别人甚至对PTC的结晶也尝不出苦味来,这一类个体在遗传学上称为PTC味盲。 1. 溶液配制

称取PTC结晶1.3g,加蒸馏水1000ml,置室温下1~2天即可完全溶解。其间应不断摇晃以加快溶解过程。由此配成的溶液浓度为1/750mol/L,称为厚液。再由此厚液倍比稀释而制成各种浓度的溶液:1/24000;1/48000;1/380000;1/750000;1/3000000,并按顺序排列于实验台上。 2. 具体操作:

(1) 让受试者坐于椅子上,仰头张口。

(2) 用吸管依次吸取少量各浓度PTC溶液(1~5号),滴1~2滴在受试者的舌根部进行尝味,直至有明显苦涩味反应为止。

(3) 记录能尝出的浓度,估计自己属于哪种基因型,个人将自己的基因型报告给指导教师,统计测试结果。组织实验室同学分析测试结果。 3. 尝味记录表

PTC溶液编号

5 4

PTC溶液浓度 1/24000mol/L 1/48000mol/L

8

味觉

基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