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规约介绍 下载本文

IEC104规约介绍 -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IEC60875-5-104 规约介绍 和报文分析 国电南瑞 谈苏伟 2. 概论

o 必读文件

o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o idtIEC60870-5-104 : 2002 o 技术背景

o 适应和引导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的发展,规范调度自动化及远动设备的技术性能 o IEC104 应用层与 IEC101 完全相同,是 101 的网络化访问

3. 重点内容 IEC104 规约结构 通讯特点-报文重传机制,端口号 工程实现要点 平衡传输方式典型报文序

4. 规约结构( 1 ) - 模型 101 的应用层 + TCP/IP 提供的传输功能 物理层 ISO 参考模型 链路层 网络

层 (IP) 传输层 (TCP) 会话层 表示层 应用层 ( 101 ) socket app 5. 规约结构( 2 ) - 适用网络

o 局域网 (两层交换机连接的单网段、三层交换机或路由器连接的多网段)

o 广域网 (X.25 、 FR (帧中继) 、 ATM ( 异步传输模式) 、 ISDN ( 综合服务数据网络) ) o 基于 TCP/IP 的面向连接的网络服务。 o IP 网络本身的数据完整和安全性机制。

o 可采取的其他安全措施:客户端限制访问;路由表限制访问;数据软硬件加密 。

6. 规约结构( 3 ) - APCI 控制信息 远动配套标准的 APDU 定义 APDU 长度 APCI APDU ASDU IEC101

和 104 定义的 ASDU 控制域八位位组 4 控制域八位位组 3 控制域八位位组 2 控制域八位位组 1 APDU 长度(最大, 253 ) 启动字符 68 H 7. 新概念

o APCI 控制信息

o 可计数的信息传输功能- I 格式 o 可计数的确认功能 - S 格式 o 启动,停止,测试功能- U 格式

o 序列号记数,防止报文丢失,相对于 101 的 FCB

8. 规约结构( 4 ) - I 格式

o 信息传输格式类型( I 格式)的控制域

控制域第一个八位位组的第一位比特 = 0 定义了 I 格式, I 格式的 APDU 常常包含一个 ASDU. 八位位组 1 八位位组 2 八位位组 3 八位位组 4

9. 数 据 单 元 标 识 信 息 体 I 格式应用服务数据单元( ASDU ) 类型标识 一个字节 可变结构限定词

一个字节 传送原因 二个字节 公共地址 二个字节 信息体地址 三个字节 信息体元素 元素定义 信息体时标 7 个字节 … .. … . 信息体地址 n 三个字节 信息体元素 n 元素定义 信息体时标 n 7 个字节 10. 表 1 --- 在监视方向的过程信息 类型标识 :=UI8[1..8]<0..44> <0> := 未定义 <1> := 单点信息

M_SP_NA_1 <3> := 双点信息 M_DP_NA_1 <5> := 步位置信息 M_ST_NA_1 <7> := 32 比特串 M_BO_NA_1 <9> := 测量值,规一化值 M_ME_NA_1 <11> := 测量值,标度化值 M_ME_NB_1 <13> := 测量值,短浮点数 M_ME_NC_1 <15> := 累计量 M_IT_NA_1 <20> := 带状态检出的成组单点信息 M_PS_NA_1 <21> := 不带品质描述的规一化测量值 M_ME_ND_1 <22..29>:= 保留 * <30> := 带时标 CP56Time2a 的单点信息 M_SP_TB_1 * <31> := 带时标 CP56Time2a 的双点信息 M_DP_TB_1 *

<32> := 带时标 CP56Time2a 的步位置信息 M_ST_TB_1 * <33> := 带时标 CP56Time2a 的 32 比特串 M_BO_TB_1 * <34> := 带时标 CP56Time2a 的测量值,规一化值 M_ME_TD_1 * <35> := 带时标 CP56Time2a 的测量值,标度化值 M_ME_TE_1 * <36> := 带时标 CP56Time2a 的测量值,短浮点数 M_ME_TF_1 * <37> := 带时标 CP56Time2a 的累计量 M_IT_TB_1 * <38> := 带时标 CP56Time2a 的继电保护装置事件 M_EP_TD_1 * <39> := 带时标 CP56Time2a 的继电保护装置成组启动事件 M_EP_TE_1 * <40> := 带时标 CP56Time2a 的继电保护装置成组出口信息 M_EP_TF_1 <41..44>:= 保留 * 这些类型在 IEC60870-5-101 补充件 A1 中定义

11. 表 2 在控制方向的过程信息 类型标识 := UI8[1..8]<45..69> CON <45> := 单命令 C_SC_NA_1 CON

<46> := 双命令 C_DC_NA_1 CON <47> := 升降命令 C_RC_NA_1 CON <48> := 设点命令,规一化值 C_SE_NA_1 CON <49> := 设点命令,标度化值 C_SE_NB_1 CON <50> := 设点命令,短浮点数 C_SE_NC_1 CON <51> := 32 比特串 C_BO_NA_1 <52..57> := 保留 在控制方向的过程信息,带时标的 ASDU CON <58> := 带时标 CP56Time2a 的单命令 C_SC_NA_1 CON <59> := 带时标 CP56Time2a 的双命令 C_DC_NA_1 CON <60> := 带时标 CP56Time2a 的升降命令 C_RC_NA_1 CON <61> := 带时标 CP56Time2a 的设点命令,规一化值 C_SE_TA_1 CON <62> := 带时标 CP56Time2a 的设点命令,标度化值 C_SE_TB_1 CON <63> := 带时标 CP56Time2a 的设点命令,短浮点数 C_SE_TC_1 CON <64> := 带时标 CP56Time2a 的 32 比特串 C_BO_NA_1 <65..69> := 保留

12. 表 3 在监视方向的系统信息 表 4 在控制方向的系统信息 类型标识 := UI8[1..8]<70..99> <70> :=

初始化结束 M_EI_NA_1 <71..99> := 保留 类型标识 := UI8[1..8]<100..109> CON <100> := 总召唤命令 C_IC_NA_1 CON <101> := 电能脉冲召唤命令 C_CI_NA_1 <102> := 读命令 C_RD_NA_1 CON <103> := 时钟同步命令 C_CS_NA_1 CON <105> := 复位进程命令 C_RP_NA_1 CON <107> := 带时标 CP56Time2a 的测试命令 C_TS_NA_1 <108..109> := 保留

13. 表 5 在控制方向的参数 表 6 文件传输 注 在控制方向上具有 CON 标记的 ASDU ,在监视方向上

可以传送同样的报文内容,只是传送原因会不相同,在监视方向上这些 ASDU 用作肯定或否定确认 . 类型标识 := UI8[1..8]<110..119> CON <110> := 测量值参数,规一化值 P_ME_NA_1 CON <111> := 测量值参数,标度化值 P_ME_NB_1 CON <112> := 测量值参数,短浮点数 P_ME_NC_1 CON <113> := 参数激活 P_AC_NA_1 <114..119> := 保留 类型标识 := UI8[1..8]<120..127> <120> := 文件已准备好 F_FR_NA_1 <121> := 节已准备好 F_SR_NA_1 <122> := 召唤目录,选择文件,召唤文件,召唤节 F_SC_NA_1 <123> := 最后的节,最后的段 F_LS_NA_1 <124> := 确认文件,确认节 F_AF_NA_1 <125> := 段 F_SG_NA_1 <126> := 目录 F_DR_NA_1 <127> := 保留 14. 传送原因

o 7 6 5 0

o P/N :否定确认( 1 ) / 肯定确认( 0 ) o T :试验( 1 ) / 未试验( 0 ) o <0`63>

o 0: 未定义 1: 周期,循环 o 2 :背景扫描 3 :突发,自发 o 4 :初始化 5: 请求 o 6 :激活 7 :激活确认

o 8 :停止激活 9 :停止激活确认 o 10 :激活终止 20 :响应总召唤

T P/N 原因

15. 规约结构( 5 ) - I 格式 M->R : 680E 000000 00 64 01060001 0000000014 I ( 总召唤 ) APCI

R->M : 680E 000002 00 64 01070001 0000000014 I ( 总召唤确认)本端接收序号等于对端发送序

号+1 R->M: 6885 020002 00 01 F8140001 000100000001 0101 01000101 01000101 000101010001010101010001010101000100 0100 I ( 响应总召唤,全遥信 ) APCI 本端发送1次I格式报文,本端发送序号+1

16. 规约结构 ( 6 ) S 格式 编号的监视功能类型( S 格式)的控制域 控制域第一个八位位组的第一位比特 =

1, 第二位比特 = 0, 定义了 S 格式 17. 规约结构 ( 7 ) S 格式

o R->M (SOE) : 681F 100002 00 1E 01030001 007900000110 0124 13d20a02 o I (主动上报 SOE )发送序号为 10 ,接收序号为 2 . o M->R: 6804 010012 00 o S (确认主动上报 SOE ) o APCI 01 0012 00

o 01 S 格式 确认序号为 12 o 本端发送序号不变

o 正常情况下对端报文中的 发送序号+1 =本端本次报文中的 接收序号

18. 规约结构 ( 8 ) U格式 未编号的控制功能类型(U格式)的控制域 控制域第一个八位位组的第一位

比特 = 1 并且第二位比特 =1 定义了 U 格式 19. 规约结构 ( 9 ) U格式

o M->R : 6804 07 0000 00 U STARTDT 激活(生效) o R->M : 6804 0B 0000 00 U STARTDT 确认 o 本端发送U格式,本端发送序号保持不变

20. 通讯特点(1)防止报文丢失和报文重复传送 I ( a, b) a= 发送序号 b= 接收序号 21. 通讯特点(2)防止报文丢失和报文重复传送 S ( b ) b= 接收序号 22. 通讯特点(3)防止报文丢失和报文重复传送 23. 通讯特点(4)防止报文丢失和报文重复传送 24. 通讯特点(5)防止报文丢失和报文重复传送 25. 通讯特点(6)防止报文丢失和报文重复传送

26. 通讯特点( 7 )防止报文丢失和报文重复传送 开始数据传送过程 27. 通讯特点(8)和连接有关的 4 个超时时间 t0,t1,t2,t3

o t0 : TCP 连接建立的超时时间,即 RTU (服务器)端进入等待连接的状态后,若超过此时间,

主站(客户)端还没有 Connect() 过来就主动退出等待连接的状态;规约推荐的缺省值为 30 秒。

o t1 : RTU (服务器)端启动 U 格式测试过程后等待 U 格式测试应答的超时时间,若超过此时间

还没有收到主站(客户)端的 U 格式测试应答,就主动关闭 TCP 连接;规约推荐的缺省值为 15 秒。

o t2 : RTU (服务器)端以突发的传送原因向主站(客户)端上送了变化信息或以激活结束的传送

原因向主站(客户)端上送了总召唤 / 电度召唤结束后,等待主站(客户)端回 S 格式的超时时间,若超过此时间还没有收到,就主动关闭 TCP 连接;规约推荐的缺省值为 10 秒。

o t3 : 当 RTU (服务器)端和主站(客户)端之间没有实际的数据交换时,任何一端启动 U 格式

测试过程的最大间隔时间;规约推荐的缺省值为 20 秒。

28. 通讯特点(9)端口号

o 每一个 TCP 地址由一个 IP 地址和一个端口号组成。 每个连接到 TCP-LAN 上的设备都有自己

特定的 IP 地址,而为整个系统定义的端口号却是一样的。(见 RFC1700 )。本标准要求,端口号 2404 由 IANA (互联网数字分配授权)定义和确认。

29. 通讯特点( 10 )未被确认的 I 格 APDU 最大数目 k 和最迟确认数目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