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浙江省宁波市十校联考高三(上)期末生物试卷 解析版 下载本文

转录形成的mRNA,作为翻译的模板;④为转录过程所需的原料,即四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

【解答】解:A、编码链是指双链DNA中,不能进行转录的那一条链,因此图中①是编码链,A正确;

B、由图示可知,RNA聚合酶的移动方向是从左到右,B正确;

C、③是转录形成的mRNA,其加工后可成为成熟的mRNA,成熟的mRNA才能成为翻译的直接模板链,C正确;

D、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因此形成③时,不需沿着整条DNA长链进行,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结合真核细胞某基因的转录过程图,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等基础知识,能准确判断图中各条链的名称,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9.(2分)下列关于动物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皮肤是主要的散热器官

B.在寒冷的刺激下人体骨骼肌战栗是反射性活动 C.鸟类在35℃以上通过出汗来增加散热量

D.人体剧烈运动时主要通过骨骼肌收缩增加产热量

1、【分析】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2、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解答】解:A、人体的散热主要通过皮肤进行,如汗液蒸发散热、皮肤辐射散热等,A正确;

B、在寒冷的刺激下人体骨骼肌战栗是反射性活动,B正确; C、鸟类在35℃以上通过排便来增加散热量,C错误; D、人体剧烈运动时主要通过骨骼肌收缩增加产热量,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在寒冷环境和炎热环境中体温调节过程,属于中档题。

10.(2分)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型为Rr的圆粒豌豆逐代自交,纯合圆粒基因型频率增加,表明豌豆正在进化

B.一片森林中黑色桦尺蠖与灰色桦尺蠖是自然选择作用下由一个物种进化成的两个种群

C.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是生物个体的表现型而不是决定表现型的基因 D.生殖隔离是生物进化的标志

【分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解答】解:A、基因型为Rr的圆粒豌豆逐代自交的过程中,基因型频率改变了,但是基因频率不变,说明豌豆未发生进化,A错误;

B、一片森林中黑色桦尺蠖与灰色桦尺蠖属于同一个物种,B错误;

C、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是生物个体的表现型而不是决定表现型的基因,C正确; D、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错误。 故选:C。

【点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学习的重点知识。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要注意辨析,种群基因频率改变意味着生物进化了,但不一定产生新的物种。新物种的产生必须要经过生殖隔离。生殖隔离的产生不一定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形成。

11.(2分)下列关于人体内某组织细胞的细胞呼吸过程和ATP﹣ADP循环示意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厌氧呼吸各阶段释放的能量都可用来合成ATP B.蛋白质的合成过程需要反应①供能

C.需氧呼吸过程中氧气的消耗伴随反应②的发生 D.能量2可用于乳酸在人体肝脏再生成葡萄糖

【分析】ATP是直接的能源物质,ATP的结构简式是“A﹣P~P~P”,其中“A”是腺苷,由1分子腺嘌呤和1分子核糖组成,“~”是高能磷酸键,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容易断裂,释放其中的能量,供机体生命活动需要,ATP水解形成ADP和Pi,ADP和Pi吸收能量又合成ATP,细胞依赖于ADP和ATP的相互转化,满足机体对能量的需求;由题图可知,能量①来源于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能量②来源于ATP水解过程。 【解答】解:A、厌氧呼吸第二阶段释放的能量,不足以合成ATP,A错误; B、蛋白质合成是吸能反应,需要ATP水解供能,需要反应②供能,B错误;

C、需氧呼吸过程中氧气的消耗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生成ATP,伴随反应①的发生,C错误;

D、乳酸在人体肝脏再生成葡萄糖为吸能反应,需要反应②供能,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和意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的物质变化、能量变化和场所,识记动植物细胞结构和功能的不同,理解酶的作用特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应用相关知识结合模式图进行推理、判断。

12.(2分)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遗传病患者都携带致病基因,携带致病基因不一定是遗传病患者 B.多基因遗传病比单基因遗传病在群体中的发病率高 C.近亲结婚是造成畸形胎的遗传原因之一

D.特纳氏综合征和猫叫综合征患者都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分析】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

(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

(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

【解答】解:A、遗传病患者不一定携带致病基因,如染色体异常遗传病,错误;

B、多基因遗传病比单基因遗传病在群体中的发病率高,B正确; C、近亲结婚是造成畸形胎的遗传原因之一,C正确;

D、特纳氏综合征(性染色体异常)和猫叫综合征(染色体结构异常)患者都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比较基础,考查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实例及特点,能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 13.(2分)下列关于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热带雨林因植物种类最多成为地球上最大的森林带 B.草原完全由禾本科和阔叶草本植物组成

C.荒漠植物能适应缺水环境,即使不下雨也能继续生长 D.苔原植物生长季短且没有树林生长,几乎完全依靠营养繁殖 【分析】1、生态系统的概念及范围

概念: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

范围:有大有小,其中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是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 2、群落的结构类型:

现象 决定因素 垂直结构 分层现象 植物分层:阳光 动物分层: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水平结构 镶嵌分布 地形变化、土壤湿度、盐碱度差异、光照强度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 【解答】解:A、北方针叶林是地球上最大的森林带,约覆盖整个地球表面的11%,A错误;

B、草原几乎完全由禾本科植物和阔叶草本植物组成,但不是全部,B错误; C、荒漠植物能适应缺水环境,在干旱环境中能活着,但是也不能正常生长,C错误; D、苔原植物生长在严寒地区,生长季短,且没有树林生长,几乎完全依靠营养繁殖,D正确。 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