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1.土壤:是地球表面能够持续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2.土壤的特性:1.具有生产力 2.具有生命力 3.具有净化力 4.具有交换力
3.岩石:是产生于地壳中具有一定化学组成,物理性质和内部构造的单质或化合物。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4.矿物的组成:1.原生矿物 2.次生矿物 3.变质矿物
5.风化作用:地壳表层的岩石,在大气和水的联合作用以及温度变化和生物活动的影响下所发生的一系列崩解和分解作用
6.风化作用的类型:1.物理风化 2.化学风化 3.生物风化 成土母质分为定积母质,运积母质。
7.土壤形成因素:1.母质 2.生物 3.气候 4.地形 5.时间 6.人为(因素) 8.土壤剖面:指从地面向下挖掘而暴露出来的垂直切面,通常挖到1到2米深
9.自然土壤剖面的发育:1.枯落物层(O)2.腐殖质层(A)3.淋溶层(E)4.淀积层(B)5.母质层(C)6.基岩层(R)
10.国内外土壤文献常用的几种粒级划分:1.国际粒级制2.美国农部粒级制3.卡庆斯基粒级制4.中国粒级制
11.土壤质地:按照土壤中不同粒级土粒的相对比例把土壤分为若干组合,而依据土壤机械组成相近与否而划分的土壤组合叫做土壤质地
12.土壤质地分类:1.国际制2.美国农制3.卡庆斯基制4.中国土壤质地暂行分类方案 13.土壤质地的肥力特征:1.砂质土2.黏质土3.壤质土
14.单位晶层类型: 1:1型单位晶层 2:1型单位晶层 2:1:1型单位晶层,同晶置换现象多发生在后两者型的黏粒矿物中。
15硅氧四面体:硅氧四面体的基本结构是由1个硅离子和4个氧离子构成,4个氧离子构成一个四面体结构的晶体单元,硅离子处于四面体的中心,称为硅氧四面体。 16铝氧八面体:6个氧离子排列成两层,每层都由3个氧离子排列成三角形,上层氧离子的位置与下层氧离子交错紧密排列,铝离子位于两层氧的中心空穴内。其晶体单元具有8个面,铝离子位于8个面的中心位置。
17.土壤腐殖质:由芳香族有机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缩合成的一类复杂的高分子有机物。 18.腐殖质的元素组成:腐殖质可分为胡敏素,胡敏酸和富里酸,后二者合称腐殖酸。腐殖质主要由C,H,O,N,S等元素组成,还有少量的Ca,Mg,Fe,Si等元素。
19.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土壤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发生氧化反应,分解为简单的无机化合物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20.土壤有机质的腐殖化过程:土壤有机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产生的简单有机化合物及中间产物转化成更复杂的,稳定的,特殊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腐殖质的过程。 21.土壤酸度的强度指标:1.土壤pH(土壤酸度的强度指标) 2.石灰位(既反映氢离子也反映钙离子的有效度)
23.氧化还原电位:凡是元素的氧化数发生变化的反应都称为氧化还原反应
24.土壤胶体:指土壤中粒径小于2μm(或小于1μm)的颗粒,为土壤中颗粒最细小而最活跃的部分
25.土壤胶体种类:按成分和来源分为1.无机胶体2.有机胶体3.有机无机复合体 26.土壤电荷的种类:1.永久电荷2.可变电荷3.正电荷4.净电荷
27.土壤电荷数量:土壤电荷的数量一般用单位土壤吸附离子的厘摩尔数 来表示,通常所谓阳离子交换量(CEC)就是pH7时土壤净负电荷的数量 阳离子交换量(CEC)土壤所能吸附和交换的阳离子容量。
28.影响阳离子交换量大小的因素:1.土壤质地2.土壤胶体的类型3.土壤pH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29.土壤盐基饱和度(BSP或BS):土壤的交换性盐基离子占交换性阳离子总量的百分数称为土壤盐基饱和度
30.土粒密度:指单位容积固体土粒(不包括粒间孔隙的容积)的质量,单位g/cm^3 31.土壤容重:田间自然状态下,单位容积土体(包括粒间孔隙的容积)的质量,称为土壤容重,单位g/cm3或t/m3
32.土壤水分的类型:1.土壤吸湿水2.膜状水3.毛管水4.重力水5.地下水
33.土壤水分测定方法:1.烘干法(分为经典烘干法和快速烘干法)2.中子法3.时域反射法4.张力计法
34.土壤热容量:指单位质量(重量)或容积的土壤每升高(或降低)1 ℃所需要的(或放出的)热量。
35.土壤热扩散率:指在标准状况下,在土层垂直方向上每厘米距离内,1 ℃的温度梯度下,每秒流入1c㎡土壤断面面积的热量,使单位体积(1cm3)土壤所发生的温度变化,其大小等于土壤热导率与容积热容量之比值。
36.土壤退化:指的是数量减少和质量降低数量减少表现为表土丧失,或整个土体的破坏或被非农业占用。质量降低为土壤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方面的质量下降。、
37.土壤侵蚀:土壤物质在外力作用下,被破坏、分散、分离、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38土壤的自净作用:指在自然因素下,通过土壤自身的作用,使污染物在土壤环境中的数量,浓度或形态发生变化,使其活性,毒性降低的过程。
39.土壤的自净作用分类:1.物理净化作用2.物理化学净化作用3.化学净化作用4.生物净化作用
40.土壤污染的危害:1.影响土壤的结构与生态功能2.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3.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4.危害人体和动物的健康
42.土壤污染源:(天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人为污染源包括1.化肥和农药施用2.污水灌溉3.固体废弃物的利用4.大气沉降物
43.土壤污染的类型:按照污染源和污染途径分为1.水体污染型2.大气污染型3.固体废物污染型4.农业污染型5.综合污染型
44.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物理化学修复:物理修复是指以物理手段为主体的移除,覆盖,稀释等污染治理技术;化学修复是指利用外来的或土壤自身物质之间的或环境条件变化引起的化学反应来进行污染治理的技术。
45.植物修复:指利用植物及其共存微生物体系来去除,转化,稳定和破坏环境中的污染物。有6种类型1.植物提取2.植物固定3.植物挥发4.植物降解5.植物刺激6.根际过滤
46.超级累植物:在重金属胁迫条件下,大多数植物会将重金属排除在组织外,使重金属浓度一般不超过每千克数毫克,但也有一些特殊植物能超能量积累重金属,即重金属超累积植物,是一类能超量吸收重金属并将其运移到地上部的特殊植物
A:砷超富集植物蜈蚣草B:锌超富集植物东南景天C:镉超富集植物宝山堇菜
富集系数=每克茎叶部(烘干质量)器官中重金属含量(g)/每克土壤(烘干质量)中金属含量(g)
47.用于生物修复的微生物:1.土著微生物2.外来微生物3.基因工程菌
48生物修复的影响因素:1.污染物的种类(微生物在污染物降解和转化过程中的专一性)2.污染物的浓度(一些化学品在低浓度下可以被生物降解,但在高浓度下对微生物有毒)3.污染现场和土壤的特性(氧气 水分和湿度 营养元素 温度 土壤pH)4.微生物因素(接种微生物加速生物降解)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二.简答题
1.土壤圈的功能:1.支持和调节生命过程 2.影响大气圈的化学成分,水分与热量平衡 3.影响水的溶质组成及其在陆地,水体和大气的分配 4.对岩石起保护作用
2.土壤有机质的来源:1.植物残体2.动物和微生物残体3.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排泄物及分泌物4.人为施入土壤中的各种有机物料
3.土壤有机质的组成:(主要元素组成是C,O,H,N,分别占52%~58%,34%~39%,3.3%~4.8%,3.7%~4.1%,其次是P和S,C/N比在10左右)1.碳水化合物2.木质素3.含氮化合物4.树脂,蜡质,脂肪,单宁和灰分物质
4.影响土壤温度变化的因素:1.海拔高度2.坡向与坡度3.土壤的组成和性质4。土壤温度的调节
5.影响土壤有机质分解和转化的因素:1.温度2.土壤水分和通气状况3.有机残体的特性4.土壤pH及土壤质地
6.土壤空气与近地表大气的组成差别:1.土壤空气中的CO2含量高于大气,原因在于土壤中微生物活动,有机质的分解和根的呼吸作用能释放出大量的CO2。2.土壤空气中的O2含量低于大气,原因在于微生物和根系的呼吸作用必须消耗O2,土壤微生物活动越旺盛则O2被消耗得愈多,O2含量愈低,相应的CO2含量越高。3.土壤空气中水汽含量一般高于大气,土壤空气的湿度一般均在99%以上,处于水汽饱和状态,而大气中只有下雨天才能达到如此高的值。4.土壤空气中含有较多的还原性气体,当土壤通气不良时,土壤中O2含量下降,微生物对有机质进行厌气性分解,产生大量的还原性气体,如CH4,H2等,而大气中一般还原性气体极少。
7.土壤沙化的防治:1营造防沙林带2实施生态工程3建立生态复合经营模式 4合理开发水资源5控制农垦6完善法制,严格控制破坏草地 氮的环境效应:1氮对环境的影响(通过地表径流或土壤侵蚀向水圈的散失过程,会引发一系列的生态环境)2氮对植物的影响(氮是限制植物生长和形成产量是首要因素,还是作物内许多重要
8.土壤有机质来源。 1.植物残体:包括各类植物的凋零物,死亡的植物体及根系,这是自然条件下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来源。2.动物和微生物残体:包括土壤动物和非土壤动物的残体,以及各种微生物的残体。3.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排泄物及分泌物:土壤有机质的这部分来源虽然量很少,但对土壤有机质的转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4.人为施入土壤中的各种有机物料:包括各种有机肥料,工农业和生活废水,废渣等,还有各种微生物制品,有机农药等。
9.土壤有机物的组成。1.碳水化合物:是土壤有机质中最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占有有机质含量的15%~27%。包括糖类,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和甲壳质等。2.木质素:是木质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一种芳香烃聚合物,较纤维素含有更多的碳,与纤维素,半纤维素元素组成的差别。3.含氮化合物:动植物残体中主要含氮物质是蛋白质,它是构成原生质和细胞核的主要成分。4.树脂.蜡质.脂肪.单宁和灰分物质:树脂,蜡质和脂肪等有机化合物均不溶于水,而溶于醇,醚及苯中,都是复杂的化合物。
10.土壤污染的危害
土壤污染的特点:1.隐蔽性和潜伏性(土壤污染不像大气和水体污染那样易 为人们所察觉,一般要通过对土壤污染物,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效应的监测来确定,其后果则往往要通过长期摄食由污染土壤生产的粮食,蔬菜,水果或牧草以及摄食的人体和动物的健康状况才能反映出来,从土壤遭受污染到产生恶果有一个逐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