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七年级下册课后习题答案汇总 下载本文

历史七年级下册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课 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想一想】1、隋为什么能完成统一大业?

①北方的民族大融合,南方经济的发展;②长期的分裂割据,人民渴望统一;③南方陈政权的腐败;④隋建立后,励精图治,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军事强大;⑤隋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2、大运河对生态环境方面会有哪些影响?

隋开凿大运河时,充分利用天然河道、湖泊;运河通航后两岸大规模植树造林,这些措施都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 第二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自我测评】

列表概括“贞观新政”的主要内容。 方 面 政治上 经济上 法律上 民族关系上 第三课 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

【议一议】反对和支持武则天的都是些什么人?

反对武则天的是那些元老重臣、勋贵旧族,出身豪门的大地主;支持武则天则是出身寒微、品级较低的新兴地主。 【自我测评】错误之处:编修《贞观氏族志》

正确的是:武则天改《贞观氏族志》为《姓氏录》 第四课 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

【想一想】科举的主要科目有哪些?重在考察哪些能力?

科举制常设的科目有明经和进士两科。明经科主要考察考生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进士科包括策问,以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为目的,考察治理政事的能力。

【自我测评】说说唐朝科举制的历史作用。

实行科举制,便于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士子可以自由报考,人才不断更新,增强了国家机构的办事效率,他们推动一系列改革,开创出政治、经济、文化及民族关系的崭新局面,赋予社会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

第五课 “和同为一家”

【想一想】唐太宗为什么能得到少数民族的拥戴?

唐太宗改变“贵中华,贱夷狄”的观念,力求平等对待少数民族;尊重少数民族的民族习惯和生活方式;任用少数民族人做官,对其首领优礼相待;唐太宗待人宽厚仁慈,所以他赢得了少数民族的拥戴。

【自我测评】1、说一说“天可汗”的含义。

主要内容 虚心纳谏 选贤任能 完善制度 改革赋役制度 轻徭薄赋 修定法律 宽省刑法 密切与少数民族的联系

“天可汗”即唐太宗。“可汗”原为我国古代西北各族君主的称号,贞观四年(630),回纥等族首领拥戴唐太宗为各族共主,尊称为“天可汗”。

2、谈谈文成公主进藏有什么意义?

文成公主入藏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许多工艺品,谷物、菜籽、药材、茶叶,以及历法、生产技术与各种书籍,大大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文成公主是一位献身于汉藏两族友好团结伟大事业的优秀女性,她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第六课 开放与交流

【材料阅读】提示 路途遥远;天寒地冻;寒风惨烈;毒蛇猛兽;不谙风俗,祸从天降;沙暴天气等。

【自我测评】1、提示 遣唐使就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遣唐使的文化交流活动,对日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是日本社会进步的使者。

2、提示

事件内容 鉴真 东渡 玄奘 西行 第七课 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

【想一想】1、唐末用于军事上的火箭与现在航天发射的火箭有何异同?

不一样。现在航天发射的火箭是在中国古代火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唐末用于军事上的“火箭”在火药发明的背景下产生,其引燃剂即为黑火药,但仍然得借助于弓弩等机械力发射,功能在于纵火或延烧。后来人们在普通的羽毛箭上绑上一个火药筒,点燃引线后借助于火药燃烧产生的反作用力,使箭自行发射,这与现在航天发射的火箭推进原理基本一致。现在发射的火箭,其结构已相当复杂,可用于探测高空大气、发射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功能很多。

2、赵州桥设计巧妙之处在哪里?

赵州桥采用了单孔石拱的设计方案;平拱式大拱既增加了桥的稳定性和承重能力,又方便了人畜通行,还节省了石料;两个敞肩式小拱,增强了桥的泄洪能力,减轻了桥的自重,而且造型美观。

第八课 璀璨的文学艺术

【材料阅读】提示 通过材料可见李白豪放傲岸、激昂奔放、无所掩饰、潇洒超脱的风采。

【自我测评】提示 李白诗歌雄奇飘逸、想象丰富,富有浪漫主义精神;杜甫的诗歌沉郁顿挫,语言精练细腻,感情真挚动人,富有现实主义精神。

第十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

【请思考】北宋与西夏达成和议的原因是什么?

西夏、北宋政权都不具备彻底战胜对方的实力。西夏虽然在战争中多次取得胜利,但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战争也破坏了双方的正常贸易,中断了北宋对西夏的粮食供应,严重影响了西夏人民的日常生活,西夏人民反对战争,西夏统治者提出议和。宋统治者软弱无能,同意议和。

【想一想】一些国家的语言中用“契丹”的音译称中国,这说明了什么?

身份 僧人 目的地 日本 途中遭遇 六次航行,五次失败,历尽磨难 历尽艰难万险,九死一生 独行还是结伴 结伴 独行 是否归国 否 回国 僧天竺(印人 度)

说明了契丹族与汉族的融合,契丹族也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也说明了契丹政权曾经盛极一时。 【每课一得】提示 加强了双方经济、文化的往来,促进了双方的发展,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大融合。 【材料阅读】提示 任用汉人为官;学习汉族的政治制度;学习中原文化;学习汉族的生活习俗。

【自我测评】提示 辽和西夏的南侵是掠夺性战争,北宋军民抗击辽和西夏的南侵是正义的,维护了中原和南方地区的相对稳定,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第十一课 宋金南北对峙

【想一想】金朝为什么要变革旧俗?

为了适应对先进的中原农耕地区的管理,学习先进的中原文化,从而巩固自己的统治。

【材料阅读】提示 (岳家军)高举“岳”字大旗,老百姓(一见“岳”字大旗)争相拉牛牵车,载着粮食(糗:炒熟的米麦等谷物)来犒赏军士,整条道路上都是等候的人群。

【自我测评】提示 仿宋制建立中央集权的行政机构;积极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推动手工业、商业发展;学习汉人生活习俗。 第十二课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

【想一想】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原因是什么?

社会的相对安定;人口增长,增加了劳动力,特别是北方劳动人民南迁,带来较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政府注意农业生产,重视兴修水利。

【自我测评】列表概括宋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 原因 表现 中心 农业 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农田水利方面的进步;耕作技术的提高 水稻种植普遍推广,逐渐跃居粮食产量首位 苏湖地区 手工业 手工技术的进步 铜、铁等金属的产量都达到当时世界最高水平;煤的开采量居世界第一;瓷器畅销世界 五大名窑、景德镇等 商业 农业与手工业的进步 城镇的出现;城市的繁荣;纸币的出现 汴京 海外贸易 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周边民族的兴起与强大;造船技术与航海技术的先进;政府的鼓励政策 “蕃客”“蕃坊”“蕃市”“蕃学”的出现;重要外贸港口的出现;外贸范围广 杭州、泉州、广州 第十三课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自我测评】描述宋代士农工商的生活状况。

宋代的统治阶级包括皇族、官僚、地主。士农工商是社会的中间力量,是社会的主干。“士”指读书人,“士”普遍受到尊敬,社会地位较高。因为宋朝统治者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大兴科举制,参加科举考试没有身份的限制,“士”是国家官僚阶层的后备军。“农”指农民,有自耕农、半自耕农、无地佃户之分。他们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自耕农、半自耕农都有或多或少的生产资料,可以过着自给自足或维持温饱的生活。而佃户没有土地,只能靠承租地主的土地生活,受到的剥削较重,基本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工”指各种手工业者,这个阶层人数不少,多集中于城市、城镇。他们依据所从事的职业分成不同的行,每行推选出行首,一般由行首出面揽活,他们受雇一天即付一天工资,人身相对自由一些。“商”指商人,有坐商和行商之分,随着宋朝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不再认为经商是可耻之事,商人的地位开始提高。

第十四课 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