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九江市中考地理试卷分析报告 下载本文

仅供个人参考

2009年九江市中考地理试卷分析报告

九江市教研室 程 红

2009年我市中考地理、生物两科仍然实行合卷考试,总分70分,其中地理、生物各占35分。中考结束后,为了更好地提高中考阅卷质量,我市首次实行全市统一网上阅卷,阅卷结束,市教研室组织部分地理阅卷教师对本次中考地理试卷及考生答题情况进行了认真分析和总结,现分析报告如下: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一、命题思想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地理课程改革的主导理念。09年中考地理试题充分体现新课程改革精神,引导学生关注人类所面临的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较好地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的有机结合。重点考查了学生的理解、运用、探究、实践能力。试题注重体现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与学生经验的联系以及注重考查与高中接轨的核心知识。

二、试卷概况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1、试卷评价

2009年中考地理试题严格按照《考试大纲》地理知识考核范围,选择了最基础的和重要的地理知识作为命题素材,精心构题。体现了地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以及地理学科的生活性和人文性特征,遵循了地理中考命题的基础性、综合性、重图性、发展性和实践性原则。试题具有较好的区分度,既体现了检验初中毕业生所必须具备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体现了中考的选拔性功能以及指导中学地理教学的功能。但由于版面所限,试题的背景材料稍少,题型与文字叙述还应更贴近学生生活,形式更加新颖、活泼,以符合新课标下地理命题特色。

2、试卷结构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2009年中考地理试题总分35分,其中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综合题3小题,共23分。具体结构(如表一) 表一: 目标结构 For personal use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题 号 分值 合计 仅供个人参考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结构 识记 理解 应用 5、8、11、13(1)(2)、14(1)(3) 1、2、6、8、9、10、11、12、13(3)、14(2) 3、7、13(4)、14(4)、15 15 11 8 1 5 17 13 35 35 灵活和综合运用 4 地球和地图 内容结构 中国地理 世界地理 难度 0.85以上 难度结构 0.60—0.84 0.40—0.59 0.20—0.39 0.20以下 1、2、3、4、13(4) 9、10、11、12、14、15 5、6、7、8、13(1)(2)(3)(4) 题号 1、3、12 分值 3 占分比 难度评价 8.5% 容易 22.90% 较容易 68.6% 0 0 中等 较难 难 2、6、7、8、9、10、15 8 4、5、11、13、14 0 0 24 0 0 3、测试点的分布(如表二) 表二: 题号 分值 1 2 1 1 测试点分布 天气与气候的判别、地球的形状 “二分”“二至”的划分、地球公转的方向及不同的时间段地球运行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 3 4 1 1 实际生活中地图的选择与运用 地图上方向的判读、经纬度的判读、同一根经线上两点之间距离的计算、五带的划分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5 1 六大板块的名称和分布、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6 7 8 1 1 1 欧洲西部自然环境因素对欧洲人饮食结构的影响 天气符号的判读、天气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世界之最(最大湖泊、最深淡水湖泊)、人类文明发祥地、中东的自然特征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以及阿拉伯国家的风俗习惯、亚洲不同地区的住房、服饰等的差异 9 10 1 1 区别自然区域、经济区域、行政区域的概念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划分界限及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差异 11 12 13 1 1 10 我国最大的内流河、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 青藏地区的气候特点 填图:世界之最(最大岛屿、最高高原、面积最小的洲)及直布罗驼海峡、中东地区大多数居民信仰的宗教及石油输出量最大的线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理位置及最大的自然景观、亚洲的地势特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相对高度的计算 14 11 山西省、鄱阳湖、日本、巫山、长江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的河段及开发利用、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及分布、北方地区的主要植被类型、四大工业基地的名称及分布、我国主要铁路线的名称及分布 15 2 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4、试题特点

(1)死记硬背题目少,体现能力立意,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应用水平,充分体现中考选拔性考试功能。

2009年中考地理试题无论是选择题命题,还是综合题的命题,都注意从多角度、多方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试题的信度、效度和必要的区分度比往年有所增强,更好地体现出中考的选拔性考试功能。此外,试题所涉及的知识覆盖面较广,较好地把握了各部分的地理知识在试卷中的比重(见表一),且考点分布合理(见表二)。

(2)重视基础,突出地理学科主干知识、重点知识的考查。

试题立足于地理“双基”,依据《考试大纲》,紧扣教材,突出地理学科主干知识、重点知识以及与高中地理教学接轨的核心知识的考查。如考查地球、地图中的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地图上方向的判读、地球公转、地球上五带的划分及产生的地理现象,以及相对高度的计算、实际生活中地图的选择与运用等知识,世界地理中的重要地理事物名称的分布、中东地区大多数居民信仰的宗教及石油输出量最大的线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理位置及最大的自然景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亚洲自然地理特征等知识以及中国地理中的重要地理事物名称的分布、行政区划、地形、农业、工业、交通运输、河流、资源、天气与气候等内容都属初中阶段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

(3)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试题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地理环境问题入手,富有生活气息和时代感。

试题较好地选择了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及对学生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进行考查,突出考查了人类所面临的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等内容。如考查能够说明地球不得用于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