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乡镇敬老院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下载本文

(1)供排水

给水(排水):按住院人数和工作人员用水管网建设。新增用水量见下表:

额定用水量11立方米/天,城镇给水管网完全可保证供给。 用水给水管网与原有给水管网相接,选用100mmPR主水管引入院内,分支管选用60mmPR即可。

排水(污):项目区污水以老人生活污水为主,废水可经过新排污管网进入乡镇的排污系统。雨水排水系统,排水管室外采用排水PVC管,承插连接亦使用PVC接头,或者钢筋混凝土预制管,石棉水泥接口。

(2)供电

供电:集镇供电系统负荷富余,外线采用架空线路与院内供电系统相接;建筑物室内均采用BYJ型交联导线穿管暗敷。

防雷、接地保护系统:建筑物屋面设置避雷带接闪器,利用建筑物内钢筋混凝柱内主筋作接地引下线并与基础主筋连为一体,接地装置由建筑基础梁钢筋及人工接地体组成低压配电网络TN-S-PEN系统,零线在建筑物进户线处做好重复接地。

弱电系统:按需要在院长办公室,服务及门卫值班室设置电话,娱乐室和值班室预埋电视线。

防雷接地保护

1、配电室进线杆装设阀型避雷针作为雷电侵入的过电保护。 依据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GB50057-94)有关规定在各建筑物

26

屋设避雷带,利用建筑物内钢筋作引下线,接地装置由基础梁主筋及人工接地体组成。低压配电系统接地采用TN-S系统。

2、注意安全用电,做好等电位连结,其做法见国家建筑标准设计0ZD501。

(3)通信

电话:全院计划安装2部程控电话,内线交换电话可预留线路位置,暂不安装,外线电话由县电信局安装。有限电视网络由广电部门就近接入。

(4)工程管线布置综合要求

为确保各种管线能正常发挥,避免相互干扰,在管线施工时,须注意沿路段、相交地段管线间的相互关系,严格按工程管线综合的有关技术规范执行。

第六章、项目节能

一、必要性

能源和水资源是社会生产发展的基础。节约能源和水资源是我国长期的战略任务。现在我国能源和水资源利用率较低,消耗指标较高,节约能源和水资源不仅极其必要,而且潜力很大。它是提高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我国能源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项目应从设计、技术、设备、材料等方面采取多种措施尽量减少能源和水资源消耗。

27

二、节能措施

节约能源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本项目必须从设计、施工至使用、管理的各个环节,贯彻履行节约能源的原则,通过合理利用、科学管理、技术进步等途径,提高能源利用率。

(一)、建筑节能 1、设计依据 (1) (2) (3) (4) (5)

《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 《住宅建筑围护结构节能应用技术规程》;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民用建筑节能设计实施细则(采暖居住建筑部分)》;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2、建筑节能设计 (1)建筑布置与体型

1) 本项目主要建筑朝向应综合考虑采光、集热、通风等因素。 2) 各建筑物之间的间距在满足规范的要求下适当加大,建筑物间绿化,通风效果良好。

(2)节能技术措施说明:

1)屋面:采用保温隔热屋面。隔热层可选用架空隔热层或种植隔热层。

2)外窗:各层建筑物前后地面80mm以上,梁以下采用满堂铝塑窗,具有利于采光,又有利于通风。

28

3) 建筑物公共部位照明控制采用节能自熄开关,以达到节能的效果。

4) 照明光源和灯具采用高效节能型荧光灯,同时采用节能型快启电感镇流器或谐波含量较低的电子镇流器,以达到节能的效果。

5)采用节水型设备和器具。如采用自闭式冲水阀、感应水龙头、节能型冲洗水箱等,降低水资源的无效消耗,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6)提高用水回收率和重复利用率。

7)供水系统采取防渗、防漏措施。如供水管网、卫生洁具等配件要符合标准,提高耐用度,防止漏水,以达到应有的节水功效。

3、能源管理

建立单位能源管理制度和机构,加强水、电的计量管理,并明确管理责任,防止跑、冒、滴、漏,提高节能效果。

第七章、环境保护

一、建设地点环境现状

本项目建设地址位于**,自然环境优美,周围无污染性企业,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良好,适合项目的建设。

二、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1998]253号)

29

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国计字[1986]002号) 4、《关于进一步做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几点意见》(国环[1993]015号)

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 6、《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HZB1-1999)三类 7、《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二类 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87-1996)三类 9、《建筑施工界噪声值》(12523-1990) 三、环境保护目标

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切实保障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保护生态环境,形成城市生态良性循环。将项目区打造成用地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环境优美、安静舒适的养老乐园。

四、环境质量标准 (1)

项目区内水系达到Ⅱ类地面水域标准,控制指标CODmn低

于6毫克/升。

(2)

项目区内大气环境质量须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中的二级标准。

(3)

根据《城市区域噪声标准》,项目区噪声平均等效声级昼间

值≤55dB;夜间值≤45dB。

五、项目污染源分析

本项目在建设、运行中,可能对环境产生的污染主要有: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