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复习题及答案汇总 下载本文

管理学复习题目汇总(仅看此内容是不够的,要结合讲义一起把平时的重点内容复习一下) 一、名词解释

1.管理2.概念技能3.人际技能4.技术技能5.协调

二、选择题

1.管理者在处理与组织成员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时,他们就在扮演( )

A.人际角色 B.信息角色 C.决策角色 2.对于基层管理而言,最重要的是( )。

A.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 C.概念技能

3.作为( )管理者把重要的信息传递给工作小组成员,作为( )管理者把信息传递给单位或者组织以外的个人。

A.监督者 B.传播者 C.发言人

4.田力是某大型企业集团的总裁助理,年富力强,在助理岗位上工作得十分出色.他最近被任命为集团销售总公司的总经理,从而由一个参谋人员变成了独立部门的负责人.下面是田力最近参与的几项活动,你认为这其中的哪一项几乎与他的领导职能无关? ( ) A.向下属传达他对销售工作目标的认识 B.与某用户谈判以期达成一项长期销售协议

C.召集各地分公司经理讨论和协调销售计划的落实情况 D.召集公司有关部门的职能人员开联谊会,鼓励他们克服难关 5. 管理人员与一般工作人员的根本区别在于( ) A.需要与他人配合完成组织目标; B.需要从事具体的文件签发审阅工作; C.需要对自己的工作成果负责

D.需要协调他人的努力以实现组织目标 三、填空题

1人际技能包括( )和( )

2.管理二重性指的是管理既具有( )又具有( )属性。

3.根据亨利·明茨伯格的一项被广为引用的研究,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可归为 ( )、( )、( )三大类。

4.根据罗伯特·卡茨的研究,管理者要具备三类技能:( )( )( )。 5. .管理的目的是为了( ) 四、简答题: 1.何谓管理?

2.管理活动具有哪些基本职能?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3.一个有效的管理者需要扮演哪些角色? 4.一个有效的管理者需要具备哪些技能?

5.为了履行好管理者的职责,管理者必须具有哪些相应的素质?

1

五、论述题

1. 试论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六、案例分析题

三株的管理

当史玉柱陷入走投无路的深刻危机时,60岁的三株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吴炳新,亲自接待了这位惊魂未定的30岁年青人。期间,吴炳新曾语重心长地说:“你的阅历还浅,驾驶这个庞大的舰队乘风破浪,仅有知识和技术尚显不足,在关键时刻,关键是经验。” 但是事实对这句话作了无情的否定!

比起史玉柱,吴炳新的的确确老谋深算。他本人是国有企业销售科长出身,并有一个灵气十足的大学毕业儿子相佐,父子两从代理“851”生物制品和交大的昂立一号口服液后,毅然自立门户,并乘太阳神、飞龙和巨人脑黄金衰落之机,用经过精心策划的组合广告打响三株的牌子。从公司成立第一年(1994年)销售一个亿,到第二年的20个亿翻了20倍,第三年(1996年)再增四倍,年销售额80亿,“账面净资产”高峰时期曾经达到47亿,在三株轰然倒下前夕,还斥资5个亿,一口气收购20多家制药厂。

可是,这位自以为经验老到的吴炳新,创造这种辉煌绩效的手发,类似他好言安慰的史玉柱。吴炳新的三株集团王国也是以行政导向的八级干部军队建制,600个子公司和200多个办事处由5000名签订“终身合同”的经理,分别统帅15万销售大军,在“市场前线总指挥”的命令下,吴炳新在辉煌的1996年发动了夏季、秋季和冬季三大战役,抢占全国保健品市场三分之一,取得了80亿战绩。吴炳新描述当时实战情景说:“市场前线总指挥委员会,相当于国家军委,各省机构变成市场前沿指挥部后,相当于前敌委。以军事化管理模式运筹商战,意味着军事化的行动,而军事化的特点,就是绝对服从命令。”

像巨人一样,用行政命令和形式上的“终身雇用”、“利益共同体”建立起来的十五万大军,一旦碰到风吹草动,像一群乌合之众,都逃之天天。即使在平时,这种高度集权的军事化商业组织,比国有企业还要国有企业,一些胆大妄为之徒,钻法律不保护私有企业财产的空子,偷骗拐挪,胡作非为,三株总部账面上曾有过的“47亿”净资产实际上也子虚乌有。对此,吴炳新也早有觉察,在一次总结会上,他气愤地说:“现在有一种恶劣现象,临时工哄执行经理,执行经理哄经理,经理哄地区经理,最后哄到总部来。”吴炳杰(吴炳新的弟弟)到农村去看了看,结果气得中风了,实际情况跟汇报的根本是两回事,在三株倒下之前,吴炳新父子用尽了中外管理经验和现代信息处理手段,全国营销网络实现了计算机联网,管理措施中注入了“鞍钢宪法”“三老四严”“四个一样”“把支部建在连上”“全员洗澡”“三查三反”“一打五反”等等新中国政治和企业管理先进经验几乎都贯彻使用,但由于根本的决策错误,三株帝国还是在巨人倒下两年后,这个由经验老到的总指挥呕心沥血经营的企业,同样走上了不归路。

(1)请结合案例谈谈如何实现管理科学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统一。

第二章 管理环境 一、名词解释

1、管理环境2、任务环境因素3、组织文化4、环境的不确定性5、社会特殊利益代表组织 二、选择题

1、环境不确定性中反映环境构成中反映环境构成要素的数量,以及组织对要素了解的程度的维度是环境的( )。

A.稳定性/不稳定性 B.复杂性 C.相关性 D.竞争信息 2、下列不属于任务环境因素的有( )

A.资源供应者 B.经济环境 C.竞争者 D.特殊利益代表组织 3、对组织文化对于管理的影响的描述最贴切的是( )

2

A.组织文化约束了管理行为

B.组织文化对管理者的约束是显而易见的。 C.如果对管理者有影响的话,影响也不大。

D.与其说组织文化影响管理,不如说组织文化受管理的影响。 4、与组织目标的实现直接相关的环境要素是( ) A.环境复杂性B.一般环境 C.内部环境 D.环境不确定性

5、当外部利益相关群体比较关键、环境不确定性又较高时,( )

A.管理者应该与利益相关群体建立伙伴关系 B.管理者应该购买公司股票 C.管理者应该采取跨域管理 D.管理者应该使用独裁的领导方式 三、填空题

1、政府主管部门属于( )环境因素。 2、技术和人口条件是( )环境要素。

3、一般环境中的( )条件包括人口刚性特征的发展趋势,如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地理位置等。

4、如果组织持有( )的观点,那么组织将管理者视为对组织成败有直接责任的人。 5、如果组织环境的要素经常变动,我们就称之为( )。 四、简答题:

1、为什么对于管理者而言,了解对他们及组织起作用的外部力量是重要的? 2.组织外部环境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组织内部环境由什么构成? 4、组织文化的构成要素是什么?

5、“企业的基础是关系”,你认为这句话有什么含义?这对管理外部环境有什么启示? 五、论述题

1、试说明管理者、环境与组织成败之间的关系 六、案例分析题

20世纪60年代的大学毕业生把进入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视为最好不过的就业机会,IBM在增长机会和工作保障之间求得了极好的平衡。它领导着计算机产业的发展,并且他从未解雇过一位员工。

今天,IBM已成为美国的第四大工业企业,它的产品范围从800美元的打字机到1亿多美元的数据处理机系统,每年可创造640多亿美元的销售额。但今天,IBM向雇员提供的不再是30年前那种高增长、高职业保障的机会了,因为今天的IBM正承受着文化的压力,这种文化更适合于IBM几乎垄断计算机工业的时期。

近年来,IBM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由于越来越多的企业已转向购买高性能和高灵活性的个人计算机,使得对高利润率的大型计算机的需求减少了。对IBM而言,不幸的是,PC机已成为可互换的大众化的商品,而且在几家主要的制造商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价格竞争。PC机带来的利润流向了像苹果计算机公司那样的公司,它们不但开发创新产品满足日益增长的顾客需求。如今,IBM只占有约25%的PC机市场,与20年前50%的份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1991年,IBM遭受了80年来第一次亏损:令人震惊的28亿美元亏损。

看一下曾经有助于公司成功的因素,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IBM了解当前的问题:一种受到规则高度束缚的保守文化,以及对顾客服务的永恒承诺。

3

IBM的创始人,托马斯?沃森几乎为每一件事情都制定了规则。深色西服,白衬衣,条纹领带是IBM的“制服”。喝酒,甚至下班后喝酒也被禁止。雇员们被要求接受频繁的调换。今天,虽然规章制度的严厉性减少了一些,但保守形象还是一如既往。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种适用于IBM成长及温和竞争时期的保守文化,在现在动态的环境中已成为发展的主要障碍。20世纪60年代—70年代,由于IBM提供了可预见的成长及就业保障而被吸引到公司来的一批人,现在也成为公司的负担,因为他们与当前所需的变革和创新的文化不相适应。IBM仍然承诺顾客的服务。公司的销售人员仍然是公司的骄傲,他们经过全面培训并掌握了丰富的知识。大部分雇员在进入公司的头6周里都要接受公司的培训;每年,管理者至少花40个小时的额外时间参加研修。尽管公司遇到财政困难,IBM仍坚持每年投入几亿美元资金用于教育和培训。如果顾客购买IBM的设备出现了问题,他们相信公司的销售和服务人员有能力解决。但是强调服务却成了产品创新的代价。尽管IBM的许多竞争者几乎每月都推出新产品,而IBM仍将“筹码”押在服务上。这并不是说服务不重要,而是当市场不断要求创新并对创新给予很高的报酬是,IBM的文化仍集中在服务上。

IBM对其自身问题的反应是进行大规模的重组。1991年,公司解雇了2万人;1992年又解雇了相同数量的员工,这种剧烈的重组已经司空见惯。在所有这些场合,雇员的职务比先前降低了2个—3个等级。你可以想象这些变化对IBM的雇员所产生的影响。公司原来享有工作保障的美誉,在那里从来没人被解雇,突然这一切已成为过去。如果你是一位年薪60000美元的市场研究员,虽然你的薪水没有受到影响,但你发觉自己是在传达室工作时,你的感觉如何呢?这样的事情就发生在IBM公司,而且是在1992年!

问题:

1.本案例中IBM公司的有哪些环境因素发生变化?它们之间的作用关系是怎样的? 2. IBM的历史文化如何制约公司的高层管理层? 3.高层管理应该如何去应对这种环境变化? 第三章 科学决策 一、名词解释 1、决策2、决策目标 二、单项选择题

1、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西蒙认为,管理就是:( )

A.协调 B.决策 C.领导 D.激励 2、非程序化决策的决策者主要是: ( )

A.基层管理者 B.中层管理者 C.高层管理者 D.技术专家 3、受决策者个性影响最大的是:( )

A.不确定型决策 B.确定型决策 C.程序化决策 D.多目标决策 4、承担风险最大的决策方法是: ( )

A.“大中取大法” B.“小中取大法” C.“大中取小法” D.极大极小损益值法 5、在决策中,管理者需要对各种可能进行估计,这种决策称为:( )

A.风险型决策 B.确定型决策 C.程序化决策 D.非程序化决策 三、填空题

1、古典决策模式假定管理者能够获得全部的信息,从而做出( ),同时管理者具有( )。 2、行政决策模式建立在( )、( )、( )三个重要概念的基础上。 四、简答题

4

1、什么是决策? 2、决策过程分哪几个阶段?

3、影响决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有效决策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五、案例分析

一位农民和他年轻的儿子及一头骡子到几里地外的城镇去赶集。开始时,农民骑骡子,儿子走路;没走多远,碰到一位年轻的母亲,她指着农民虐待儿子,于是儿子骑骡子,农民走路。走了一里路,碰到一个和尚,他骂年轻人不孝顺,于是二人都不骑,牵着骡子走了四里路。又遇见了一个学者,学者笑他们放着骡子不骑,累的气喘吁吁,自讨苦吃,于是二人一起骑骡子又走了三里路。此时,又碰到一个外国人,见他们两人骑一头骡子,就指责他们虐待牲口。

读完该故事,请你回答:

1、农民和他的儿子屡遭指责,是过路人的观点有误,还是这父子俩的行为不对?为什么? 2、如果你是那位农民,你会如何做?为什么?

3、谈谈你从这个故事中领悟到了什么? 第四章 目标

一、名词解释:

1、目标 2、战略目标 3、战术目标 4、组织目标 二、单选题

1、以下对组织目标作用的说法不恰当的是( ) A.制定了组织目标,不利于管理者进行决策 B.组织目标是组织内部分工和协调的准则 C.目标达成度是业绩考核的基本依据

D.组织目标是激发员工内在工作热情的重要激励手段

2、以下对组织目标制定原则的理解不恰当的是( ) A.以满足社会或市场需求为前提,并要考虑到组织的社会责任 B.以提高投入产出率为出发点,注重资源的有效利用 C.制定的目标应具有先进性和合理性 D.制定组织目标不用考虑外部环境的影响 3、目标管理理论的提出者是 ( )

A.法约尔 B.德鲁克 C.甘特 D.韦伯

4、“明确而不含糊,能使员工明确组织期望他做什么、什么时候做以及做到何种程度。”描述的是:有效目标应该是( )

A.具体的 B.可衡量的 C.能实现的 D.相关联的 5、目标管理理论认为,组织目标应该由( )

A.高层管理者制定 B.基层管理者制定 C.上下级共同参与制定 D.以上说法都不对6、“打造百年老店”描述的是( )

A.战略目标 B.战术目标 C.作业目标 D.以上说法都不对 7、“实现员工成长与发展”描述的是( )

A.战略目标 B.战术目标 C.作业目标 D.以上说法都不对

8、“人力资源部提出在本年度要开设英语培训班,为员工提供英语培训”属于(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