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 下载本文

1.8维护生态平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生存的生物必须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即生态系统。

过程与方法:应用分析推理等思维形式,对沙尘暴生成的原因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认识到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应用分析推理等思维形式,对沙尘暴生成的原因进行分析。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沙尘暴的资料 【教学程序】

一、回顾知识,引入新课:

1、学生自己的话举例说明食物链、食物网、生态群落的含义。 2、说明: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结合食物链食物网举例加深学生的理解。

3、提问:如果生态系统中的某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会怎样呢? 二、草原的生态平衡:

1、现在让我们以草原为例来研究有关生态系统的平衡问题。草原上常见的生物有鹰、兔和草,那么,这三种生物之间的食物链是怎样呢?(学生画出) 2、设想一下:

(1)如果鹰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 (2)如果兔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 (3)如果草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

3、人类的哪些行为会造成鹰、兔或者草减少呢? 三、是什么引起了沙尘暴:

1、阅读教科书P20有关沙尘暴的资料。教师可进行适当的补充。 2、引导学生分析草原生态系统失衡的原因,提示: (1)人类的哪些行为引起草原生态系统失衡? (2)这些行为的后果是什么? (3)最终结果是什么?

3、小结:生态系统配合发展是不十分不易的,人类的许多行为都在破坏着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四、作业设计:实践园地 P11--13 五、板书设计:

1.8 维护生态平衡 鹰、兔、草

是什么引发了沙尘暴 维护生态平衡 人人有责

六、教学反思:

1.能否积极认真地和别人交流自己的想法,能主动参与讨论。

2.能弄清楚食物链上一种生物数量的改变会影响到整条食物链,甚至是该地区的生态平衡。 3.

11

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 光

2.1光和影

【教学目标 】 科学概念

1、学生要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和屏,且遮挡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间。

2、明白判断光源的标准:正在发光而且是自己发出的光

3、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随着光源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物体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4、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投影在我们生活中很有用处 过程与方法

1、做光和影的实验,并将观察结果准确地进行记录

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 2、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教学准备 】

教师演示:有窗帘的教室

分组实验:手电筒、4开的白卡纸、长方形的小木块、铅笔、尺子 【教学重、难点 】 探究影子的特点 【教学程序 】 一、引入

引导语:对于光,我们都很熟悉,那么对于光,我们都已经知道些什么 还想知道些什么?我们这个单元的学习是要探索光的秘密。 二、关于影子产生的条件

1)谁玩过影子的游戏?我们怎样才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2)想一想:影子是怎么产生的,亲自做一做,看看需要有什么条件?

3)在实际操作、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学生知道影子的产生不仅需要阳光、挡光物体,还需要屏(墙面、地面等) 三、关于“光源”

1)影子的产生需要光,那么,哪些物体能发光呢?学生列举 2)引导学生进行分类,自己发光和反射其他物体的光

3)得出光源的描述: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还要正在发光的才叫光源。 注意:月亮不是光源。 四、影子的特点

1)在刚才的影子游戏中,我们除了知道影子产生的条件外,还有什么发吗?

12

2)我们再通过一些活动继续探究光源和影子的秘密,自学教科书P25,看看是否明白实验的方法、步骤、要求。 3)教师着重提示、演示第一个实验

4)分组实验,先在屏上画下影子,最后再画到课本上相应的地方

5)分组汇报,交流实验发现 ,先让学生自己说说要注意什么,怎么来确定怎么做?

影子会随着光源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距离的关系…… 影子的形状和光源照射物体侧面的关系…… 五、回顾和总结

1)引导学生回顾:我们今天学了光的哪些知识,发现了什么规律? 2)再做一做影子游戏,验证一下我们发现的这些规律。 六、作业设计 :实践园地 P14 七、板书设计

2.1光和影

影子产生的条件:不仅需要阳光、挡光物体,还需要屏(墙面、地面等) 光源:正在发光,而且是自己发出的光 影子的特点:

影子会随着光源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距离的关系…… 影子的形状和光源照射物体侧面的关系……

八、教学反思

1.学生能否知道光斜射、直射时影子长短的变化。 2.

2.2阳光下的影子 【 教学目标 】

科学概念

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2、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3、人们很早就知道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 过程与方法

1、推测阳光下物体影子怎样变化

2、利用简易的日影观测仪,观测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长短和方向的变化,并收集相关的数据。

3、一天中影子长变化的数据作出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柱状图 4、根据观察数据,发现阳光下物体影子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

5、运用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解释人们为什么能用影子计时。 情感、态度、价值观

13

1、认识到自然事物是在不断变化的,事物的变化之间是有联系和有规律的 2、能够按活动要求坚持观察如实记录数据

3、能够根据数据和现象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和推理 【教学准备 】

教师演示:日晷的图片或课件

分组实验:简易的日影观测仪、指南针 【教学重、难点】 探究影子的特点 【课时安排 】 2课时

【教学程序】 一、复习引入

1)上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

2)阳光下物体的影子也有变化吗?是怎样变化的?

3)读教科书P26,根据我们上节课的研究,推测一下大树的影子在一天中发生的变化情况,并让学生说说理由。 二、观察阳光下影子的变化

1)让我们通过实际的观测来验证我们的想法 如说说早上中午傍晚的太阳下的影子怎么样?

2)学生认真阅读教科书书上的说明,明白观察的目的和观察记录的方法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但每个人都要记录小组的观测结果 三、整理我们的记录

1)各小组汇报自己的观测数据

2)教师讲解如何把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数据整理成柱状图:纵轴表示影长,横轴表示时间 这部分的交叉点要讲清楚点。 3)每个学生自己将数据整理成柱状图

4)分析柱状图:一天中阳光下的影子是怎样变化的?什么时候最长?什么时候最短?我们还有什么发现?

5)关于祖国西部地区,影子最短时不是12时的说明 四、日影观测仪

1)古人曾经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能说说其中的道理吗? 五、作业设计 :实践园地 P15--16 六、板书设计

2.2阳光下的影子

铅笔影子的变化 观察时间 太阳位置和方向 影长

14

七、教学反思:

1.教师要从学生从观察地方收集起来的信息反映出学生的观察是否恰当。 2.让学生能更加直观地观察变化。

2.3光是怎样传播的

【教学目标 】 科学概念

1、光是直线传播的 过程与方法

1、有依据地推测光的传播路径 2、设计验证光是直线传播的实验

3、通过实验中的现象分析推理得出光是直线传播的 4、利用光的传播规律解释为什么会有影子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爱思考的习惯,以及善于思考的能力 2、知道推测要有依据

3、在实验中能认真观察、勤于思考,根据实验结果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推理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有关光是直线传播地图片和课件

分组实验:手电筒、3张在同一位置打孔的长方形卡纸、屏、空心弯管和直管 【教学重、难点 】

会用多种方法验证光的传播路径 【课时安排 】 1课时

【教学程序】 一、引入

1)清晨,太阳出来,房间撒满了阳光;黑夜,打开手电筒,灯光照亮了前面的路。当光照亮周围的物体时,我们是否想过它从哪里来,又是怎样照到物体上的二、光是怎样照到物体上的

1) 让学生推测光的传播路径,重在说出推测的依据 教材已有:舞台上的灯光,从云层中透过的阳光

2)但应该启发更多:影子总是在背光的一面,光能被不透明的物体挡住, 影子形象和被照物体的侧面一致 三、验证光的传播路线

1)学生仔细阅读教科书P28-29,明白实验的方法和步骤(最好请个别学生描述一遍实验的操作)

注意事项要讲清楚如手电筒怎么用,如何使孔在一条直线上和如何使孔不在一条直线上等。

2)2人一组自行操作 讲具体。 3)解释汇报两次实验的现象

四、其它的方法验证光的传播路线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