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 下载本文

1)提示注意用眼 2)书上资料的介绍

五、作业设计 :实践园地 P17 六、板书设计

2.3光是怎样传播的

我的推测:直线传播 我的依据:

验证光的传播路线

七、教学反思:

1.根据学生的情况,估计寻找假设的依据是比较难的

2.活动开始,教师在让学生推测光的传播路径时,一定要求他们说出依据。 3.科学探究中推测很重要,然而推测的依据更重要。

2.4光的反射

【教学目标 】 科学概念

1、光碰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形成反射现象 2、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

3、人们利用光反射原理发明了很多有用的器具 过程与方法

1、按照说明正确进行实验操作 2、制作简易潜望镜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2、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更好地生产和生活 【教学准备 】

教师演示:有关反射的图片或课件、潜望镜模型 分组实验:手电筒、小镜子、制作潜望镜的材料 【教学重、难点 】 认识光的反射及应用 【课时安排 】 1课时

【教学程序】 一、导入

1)请同学们观察实验室的日光灯管,上面为什么要装灯罩呢? 二、照亮目标

1)教科书有三个照亮活动,请仔细阅读操作要求,并在书上画出光的路线 要求说明确,从光源开始到人眼睛的光的路线图,注意标注出光线的方向。 2)学生反馈实验发现

3)什么叫光的反射(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

16

三、运用光的反射

1)汽车反光镜(凸镜) 2)医生带的额镜(凹镜) 3)试着画出光的路线图 4)不锈钢勺的内外两面 四、做一个潜望镜 1)自学上的制作要求

2)每个人利用现有材料进行制作

1)利用反光镜制作的其他玩具:万花筒、观景箱等 五、反光带给我们的不便 1)玻璃幕墙光的污染

2)瞳孔能控制入射光线的强弱 强光时眼睛瞳孔变小,弱光时眼睛瞳孔变大。 六、作业设计:实践园地 P18 七、板书设计

2.4光的反射

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汽车反光镜:凸镜 医生带的额镜:凹镜 光的路线图 光的路线图 潜望镜的制作 八、教学反思:

1.学生对光的反射原理有了一定的理解,但是可能在描述传播路线上还有一定瑕疵。 2.在制作简易潜望镜的过程中,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大部分能做成功。

2.5光与热

【教学目标 】 科学概念

1、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

2、太阳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太阳是地球上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3、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过程与方法

1、对光和热的关系作出推测

2、通过用多面镜子和一面镜子照射探究光与热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自然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2、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更好地生产和生活 【教学准备 】

教师演示:凹镜、凸镜,相关课件及图片

分组实验:小镜子、温度计、不锈钢勺、放大镜 【教学重、难点 】

认识阳光的强弱和温度的关系,以及怎样才能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教学程序】 一、导入

17

1)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带给我们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光的多少与强弱和温度的高低有什么关系呢? 2)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的看法

3)师补充:光源的两大类,热光源与冷光源 举例加深理解。 二、光的强弱与温度

1)让我们通过实际的观测来验证我们的想法 师启发:怎么样才能得到强弱不同的光呢?怎么知道光强与光弱时温度有什么不同呢?

2)师生共同归纳出实验的两大步骤

观察一面镜子和多面镜子反射的光强弱有什么不同 用温度计分别测出它们的温度 将小组数据记录在书上的表格中 3)各个小组汇报数据,绘制柱状图

4)结合图表,分析一开始的假设 及时得出结论。 三、凹面镜和凸面镜的介绍

1)学生阅读教科书上的资料,并相互说说 放大镜、铜镜、奥运圣火的取得、普里斯特列 2) 条件许可教师最好演示

四、作业设计:实践园地 P19--20 五、板书设计

2.5光与热

假设: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验证: 观察一面镜子和多面镜子反射的光强弱有什么不同

用温度计分别测出它们的温度

记录我们的数据:

六、教学反思:

1.到室外操作比较花费时间,对教师的指导也要求更高。 2.在开始实验前强调注意点和操作方法很关键。

2.6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教学目标 】 科学概念

1、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2、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本领有关,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块

3、物体受阳光照射角度与吸热的关系,物体与阳光垂直比倾斜吸热快 过程与方法

1、做探究物体的颜色与吸热本领有关系的实验 2、做探究物体吸热与阳光直射、斜射关系的实验 3、将物体的颜色与升温情况的实验数据绘制成折线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实验中能严格按照实验要求进行操作,实事求是地记录观察实验 2、认识到自然事物的变化之间是有联系的

3、认同科技的发展能促使人们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和自然规律地观点

18

【教学准备 】

教师演示:人类利用太阳能的课件及图片

分组实验:白色纸、粉色纸、黑色纸、黑色蜡光纸、铝箔纸对折做成的纸带,温度计;三个同样的黑色纸带分别插上温度计 【教学重、难点】

对比实验: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关系;物体吸热与受阳光直射、斜射的关系

【教学程序】

一、导入

1)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人类只利用了太阳能量的很少一部分,还有大部分的光和热没有充分利用。除了利用凹面镜和凸透镜汇聚阳光外,我们还有什么办法能得到太阳更多的光和热?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二、物体的颜色与吸热

1)物体的颜色与吸热有关吗?请学生自学书上的要求 2)师生讨论这个对比实验的注意事项

除了纸的颜色和光滑程度不同,其他条件如摆放的地点、方式、时间等尽量保持一致

3)学生实验、记录

三、物体吸热与受阳光直射、斜射的关系 四、将观察到的数据绘制成图表 1)教师讲解绘制的方法 2)分析

为什么黑色蜡光纸比黑色无光纸升温慢? 铝箔纸的吸热本领比较小 五、总结归纳

回顾2.5、2.6,总结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来得到更多太阳的光和热 六、作业设计:实践园地 P21 七、板书设计

2.6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对比实验一:物体的颜色与吸热

对比实验二:物体受阳光照射角度与吸热的关系

八、教学反思:

1.学生能否通过对比试验来探究物体的颜色与吸热,阳光直射、斜射与吸热的关系。

2.学生能否借助图表来正确分析光和热的关系。

2.7做个太阳能热水器

【教学目标 】 科学概念

1、太阳能热水器是一种光热转换器,具有节能、环保、安全的优点 2、太阳能热水器的效能和所采用的材料、结构、运用的原理有关

3、产品的设计,不仅要考虑构造,还要考虑材料的选择、依据的科学原理以及如何方便、实用

19

过程与方法

1、能根据研究任务和要求进行有目的的设计 2、按一定的格式写出本小组的设计方案 3、在全班交流介绍方案的设计思路、原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乐于合作、交流、反思和改进

2、体会到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

3、体会到任何一种科技产品的开发和设计,融合了多种知识和技术 4、认识到科技的发展能促使人们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和自然规律 【教学准备 】

教师演示:有关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灶的构造及工作原理的课件及图片 分组实验:制作简易太阳能热水器的材料(纸盒、泡沫塑料或棉花、能装水的塑料袋或饮料瓶、玻璃片或塑料薄膜、盒盖、黑色纸、镜子或锡箔纸等) 【教学重、难点 】 设计太阳能热水器 【课时安排 】 1课时

【教学程序】

一、太阳能热水器怎样工作

1)太阳能热水器是利用多种科学原理设计出来的一种节能装置,它的构造怎样?它是如何工作的?

2)学生汇报收集到的资料

3)教师介绍(最好有课件、图片)

太阳能热水器的构造:集热器、保温箱、控制系统 工作过程 设计的细节

二、设计制作太阳能热水器

1)学生阅读教科书上的提示与要求

思考:为了使热水器尽快地升温,需要考虑哪些问题?采取哪些措施? 主要应该包括哪两部分? 加温和保温两部分。 选用什么材料做?

2)阅读教科书上的设计方案后,学生分组自行设计 3)小组之间交流各自的设计金点子 三、完善我们的设计方案 四、作业设计:

1. 制作太阳能热水器,准备下节课展示 2.实践园地 P22 五、板书设计

2.7 做个太阳能热水器

集热 保温 保温材料

六、教学反思:

1.学生知道太阳能热水器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 2.能自己设计制作一个太阳能热水器。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