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三二轮复习专题训练三: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下载本文

上相位,用国王恩赐官职的润滑剂维持着行政机构的运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国王违背《权利法案》中议会至上的原则 B. 英国行政权力脱离了议会监督

C. 英国近代政体中长期保留了传统政治色彩 D. 英国还没有建立责任内阁制

25.尽管40年代的革命风暴给予王权以沉重打击,但50年代共和制试验失败,克伦威尔的军事独裁及政局的长期动荡不安,使国内有产阶级普遍认为,要确保社会稳定和财产安全,必须赋予国王以强大的权力,重建“有效统治”。由此可见当时英国 A. 议会主权原则已确立起来 B. 王权神圣而不可侵犯 C. 存在尊崇王室的民族心理 D. 议会与国王矛盾尖锐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5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元璋以“擅权植党”罪名诛杀了胡惟庸,取消中书省,废除丞相等官。朱元璋的权力大大加强了,但政务也随之繁多起来。洪武十五年(1382年)朱元璋仿宋朝设殿阁大学士的办法,设置了华盖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大学士,由品级比较低的编修、检讨、讲读等官来充任,帮助朱元璋阅读奏章,起草处理文书,这是明代内阁的肇端。宣宗时期,批准内阁在奏章上以条旨陈述已见,称为“栗拟”制度,又授予宦官机构司礼监“批朱”。栗拟之法可补救君主不愿面见阁臣之弊。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1714年安妮女王去世,按照《王位继承法》,汉诺威选帝侯乔治一世登上了英国王位。乔治一世不会英语,又不熟悉英国的政风民情。他就放手让英国大臣代他去料理国事,自已什么也不管。1727年他的儿子乔治二世继承王位,他和父亲一样对英国事务不感兴趣。连续两个外国国王给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带来了发展的良机,内阁制由此得以成形。从图王的方面说,他发现必须接受设会多数派的统治,否则“国王陛下政府“便会麻烦不断。为此,他必须任命议会多数派领袖出任政府首脑,而不管从感情上说他是否喜欢这个人。如此,议会责任制政府产生了。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著《英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内阁职权的变化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内阁制的特点及其与期代内阁的不同。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356年,查理四世为了谋求德意志地区诸侯对其子继承王位的承认,确立了帝国的七个选帝侯。他们分别是:美因茨大主教、科隆大主教、特里尔大主教、萨克森一维膝堡公爵、勃兰登堡伯爵、莱茵一普法尔茨伯爵以及波希米亚国王。最初,美因茨大主教是选侯召集人兼帝国摄政和首相,而来自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则长期担任德意志皇帝。1525年,来自勃兰登堡的选帝侯腓特烈当选为条顿骑士团总团长,他宣布改信路德宗教。随后,腓特烈宣布将条顿骑士团世俗化,改为普普士公国。此后,用腓特烈家族的国王,一直对内实行开明君主专制治国,不断进行农业、军事、法律和教育改革;对外则通过战争和联姻继承的方式不断增强普鲁士的实力。 ——整理自《帝国的北斗——德意志七大选帝侯的故事》

材料二19世纪中期,普普士的工业在德意志地区占据绝时优势。1849年,代表德意志资产阶利益的法兰克福邦联议会通过宪法试图将德意志皇位授予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但遭到了威廉四世的回绝。拒绝的原因有多种,表面上,他回复议会说没有德意志各邦国王的同意,他无法接受皇位。私底下也担忧会遭到其他邦的反对,担心此举会招致奥地利和俄国的军事干预。到了1862年,在普鲁士下议院会议上,针对许多议员反对增加军费预算支出的舆论,俾斯麦说道:“不要指望用演说和决议解决当前所面时的难题,我们在1848车和1849年就犯了大错。” ——整理自《俾斯麦》和《德意志统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4~16世纪德意志选帝侯的特点,并概括腓特烈家族促使普鲁士实力不断增强的统治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俾斯麦关于德意志统一的构想与1849年法兰克富邦联议会的构想有何异同。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历史充满了冲突,冲突是历史的常态,甚至是历史发展的推动力,没有冲突的历史是不可想象的。冲突的结果有以下两种:

第一种,由冲突引发的斗争往往导致一方的全胜和他方的全败。胜利的一方完全消灭另一方。这种结局看似剥落,但造成的社会斯裂却是巨大的,人民为此付出极大的代价,而重构社会则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

第二种,由于种种偶然或必然的因素,冲突却常常以融合而告终,斗争的过程可能很激烈,融合的经历可能很漫长。但结局却不是一方吃掉另一方,而是双方都被改造、又都被保留。被改造的双方其实是互相吸取的,由此产生一个新事物,这个新事物从对应的

双方都获得生长点,于是同时传承双方,又同时扬弃双方。新社会就是这样产生的。 ——摘编自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结合材料和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知识,围绕“冲突、斗争、融合(妥协)“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参考答案

1.B 2.C 3.A 4.B 5.C 6.A 7.C 8.A 9.D 10.B 11.C 12.B 13.C 14.B 15.D 16.B 17.B 18.A 19.A 20.A 21.A 22.A 23.B 24.C 25.C 26.(1)变化:由备皇帝顾问到参与国家行政事务。

原因:为解决君主高度集权与个人精力不足的矛盾;为保证国家政治事务的及时处理。 (2)特点:其产生具有偶然性;内阁首相由议会下院多数党领袖出任;内阁对议会负责。

不同:明代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英国内阁是资产阶级民主制下的行政决策机构。

27.特点:范围固定,宗教色彩浓厚,介入中央政治。

统治措施:对内进行宗教改革,发展经济实力,强化军事武力,优化政治统治;对外以多种方式增强普鲁士的实力。

(2)不同:法兰克福邦联议会试图用和平手段实现德意志统一,而俾斯麦则力图扩充军队,以武力手段实现德意志统一。

相同:都认为只有工业实力强大的普鲁士才能统一德意志地区。 28.示例1:

论题:英国通过斗争与融合,形成了君主立宪制。

阐述:1603~1640年间,国王与议会的关系一步步由冲突走向对抗,最终发展成以王权为一方和以议会为代表的另一方的全面大内战。克伦威尔死后,斯图亚特王朝复辟,议会与国王的冲突重新形成。1688年,“光荣革命“爆发,英国人用融合的手段调节了双方的对抗。1689年通过的《权利法案》进一步限制了王权,保障了议会的地位。在不断削弱王权的过程中,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示例2:

论题:1787年美国在斗争与妥协中产生了宪法(1787年宪法是不同利益群体斗争与妥协的结果)。

阐述:美国独立之初,社会动荡。1787年召开制宪会议,会上围绕中央与地方、大州和小州、北方和南方之间的权利问题展开斗争。经过争论,各方相互妥协,会议最后通过了1787年宪法。在宪法框架下,美国采用联邦制,联邦政府权力加强,各州拥有一定的独立性,中央与地方间达成妥协;各州在地位上保持平等,参议员每州都是两名,

按各州人口比例决定众议院的议员数,大小州达成妥协;允许保留奴隶制度,将五分之三的奴隶人口计算在总人口中,南北方之间的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的调和。总之,美国1787年宪法是充满斗争与妥协的产物,巩固了北美独立战争的成果,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