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课本》四集第一册 孝篇 下载本文

杨以为秽杏绐姑之故。乃泣别其姑。伸臂立庭以待击。忽觉臂重。及霁、视之。有二金龙。长数尺。环两臂。自是家日丰。

顾张氏孝其姑。应遭雷殛。而延寿三十年。郑杨氏孝其姑。自待雷击。而忽得二金龙。孝不特可以辟雷。更有不可思议之感应。秽中杏实。亦天赐之耳。否则不时之物。必已自腐。况在道旁秽中乎。

【白话解释】

唐朝有个姓郑名邯的人。他的妻子杨氏。在他婆婆生病的时候。听人说杏子是可以医他婆婆的病。他听了就对丈夫说。这时节、那里来的杏子呢。应该到各处去设法访求了。你一方面要替人家做工种田。一方面要好好侍奉婆婆的病。我可以到四处去寻访那杏子。于是化装了男子。走到邻县去。忽然在那路旁瞥见烂草污秽里有颗杏子。他就拾了起来。洗净以后。很高兴的拿回来给婆婆吃了。婆婆吃了杏子。病就渐渐的好了。有一天、大风大雷在檐前不绝地震撼着。杨氏想起拿龌龊的杏子骗了婆婆的缘故。便流着眼泪去拜别婆婆。举起了两只臂。站在天井的当中。等候雷神来打他。后来只觉臂上重重的。在风平雷停时候

13

一看。原来绕在两臂上的。是两条几尺长的金龙。因此家里很富有了。

十、【妹妹殉母】

唐高妹妹。年仅七龄。不肯为婢。殉母就刑。 【原文】

唐高妹妹父彦昭。事李正己。及正己子纳拒命。质其妻子。使守濮阳。彦昭挈城归河南都统刘元佐。纳屠其家。时妹妹年七岁。母怜其幼。请免死为婢。许之。妹妹不肯。曰、母兄皆不免。女生何为。母将就刑。遍拜四方。妹妹问之。母曰。神可祈也。妹妹曰。我家以忠义见杀。神尚何知。问父所在向之哭。哭已。再拜就刃。

高妹妹、一幼女耳。已能知忠义所在。其不肯为婢。廉耻兼全。愿殉母兄。孝弟两备。问父所在。向之哭。再拜就刃。更明礼矣。惜不信神道。然未足以责之也。年仅七龄。焉知忠义每因见杀而益显哉。

【白话解释】

唐朝高妹妹的父亲。名叫高彦昭。在李正己的属下做官。等到李正己的儿子李纳背叛了朝廷。把高彦

14

昭的妻子收押了做抵头。然后叫他去镇守濮阳城。高彦昭的为人。很明大义。就把城池投降了河南都统刘元佐。李纳便要杀他的家属。这时候高妹妹只有七岁。他的母亲可怜他这样小的年纪。也要被李纳惨杀。所以衰求李纳留着做了丫环。免他一死。李纳倒答应了。可是高妹妹不愿活着。他说。母亲和哥哥都不能免了。我还活着做什么呢。看到他母亲在将被杀的时候。还向四面拜着。高妹妹就说。这算什么意思呢。他母亲说。我们只能对着神明求救了。高妹妹说。我家这样的忠义。尚且不免一死。还有什么天道呢。接着便问父亲在什么地方。他就朝着指示的方向大哭。哭完了。拜了两拜。就叫他们杀死了。

十一、【历女守柩】

萧历女贫。随任丧亲。有能归葬。乃许以身。 【原文】

唐萧历与妻。并殁官所。女年十六。携婢毁容。载二柩还乡。贫不能给舟资。次宣州。舟子委柩去。女结茅水滨。穿圹纳柩。坟成。有驯鸟缟兔菌芝之祥。长老为立舍。岁时进粟缣。丧满不释縗。有请婚者。则曰、我弱不能北还。必能为我致二柩于故里葬之者。然后嫁焉。杨含以高安尉罢归。过宣。闻之。承其事。

15

毕葬。乃归含。

历女诚苦矣。父母双亡任所。既鲜兄弟。又乏资财。毁容奉归。中道又为舟子所弃。途次躬自结茅。穿圹纳柩。丧满不释縗。必能致二柩归故里毕葬者嫁之。以父母之遗体。葬父母之形骸。可谓务本矣。

【白话解释】

唐朝时候。萧历和他的妻子。都死在衙门里的。遗下了十六岁的女儿。就同了婢女。涂污面孔。运着父亲母亲的两具灵柩。回到故乡去。可是穷得没有船钱开发。到了宣州地方。舟子就把两具灵柩缷在半路上。竟自去了。萧女只得在水边搭起了茅蓬。掘了一个墓穴。安放了灵枢。等到做成了坟。就有驯鸟白兔菌芝等等的祥瑞的表现。那地方上的老者。很佩服他的孝顺。就给他造了一座屋子。时时节节把米榖和布帛送给他。三年丧满了。可是萧女还不脱去麻布的縗衣。有向他来求婚的人。他就说。我是一个弱女子。没有能力回到北方故乡去。必定要有人能够把我父母的灵柩运回故里。好好的安葬了。我才情愿同他结婚的。那时候有个杨含。正缷了高安的任回去。经过宣州。听得这个消息。就依了萧女的要求。等到安葬了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