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免复习资料 下载本文

D.HIV基因能整合于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 E.并发各种恶性肿瘤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英文缩写,艾滋病即AIDS的音译。AIDS是由HIV感染机体后导致免疫系统严重损伤而继发各种机会感染和肿瘤的致死性致病。 二、填空题

1.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 HIV-1 HIV-2 2.gp120 gp41

3.性接触传播 血液传播 垂直传播 4.CD4+ 辅助性T细胞 三、单项选择题

1.E 2.C 3.D 4.D 5.A 第五节 虫媒病毒 一、填空题

1.虫媒病毒是一大群通过( )叮咬人和动物而传播的病毒。

2.在我国,主要由虫媒病毒引起的疾病有( )、( )、( )等。 3.预防乙脑的关键措施是( ),保护易感者的重要环节是( )。 4.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病原体是( ),临床表现以( )、( )和( 为特征。 二、单项选择题

1.乙脑的传播媒介是( )

A.蚊 B.蜱 C.白蛉 D.螨 E.蝇 2.在乙脑的流行环节中,蚊是( )

A.传染源 B.中间宿主 C.储存宿主 D.传播媒介和储存宿主 E.传染源和储存宿主 3.蚊可能是乙脑病毒长期储存宿主的原因是( )

A.乙脑病毒可在蚊体内增殖 B.蚊可携带病毒越冬及经卵传代 C.乙脑病毒在蚊体可形成病毒血症 D.蚊可叮咬多种家畜和禽类 E.蚊可在多种动物和人之间传播乙脑病毒 4.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病原体是( )

A.登革病毒 B.汉坦病毒 C.新疆出血热病毒 D.埃博拉病毒 E.刚果出血热病毒 5.新疆出血热的传播媒介是( )

A.蚊 B.蚤或虱 C.鼠 D.蜱 E.白蛉

)26

6.预防乙脑的基本措施是( )

A.接种丙种球蛋白 B.接种干扰素 C.防鼠灭鼠 D.防蚤灭蚤 E.防蚊灭蚊 7.乙脑最重要的传染源是( )

A.幼猪 B.患者 C.带病毒者 D.马 E.牛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节肢动物

2.流行性乙型脑炎 肾综合征出血热 登革热 3.防蚊灭蚊 接种疫苗

4.汉坦病毒 发热 出血 肾损害 二、单项选择题

1.A 2.D 3.B 4.B 5.D 6.E 7.A 第六节 疱疹病毒 一、填空题

1.常见的人类疱疹病毒主要包括( )、( )、( )和( )。 2.潜伏于三叉神经节和颈上神经节的病毒是( ),潜伏于骶神经节的病毒是( )。

3.HSV-2的原发感染多起于( )后,主要引起( )。 4.与EBV感染有关的疾病主要有( )、( )和( )。

5.巨细胞病毒引起细胞病变的特点是细胞肿胀、核变大,形成( ),核内有致密的( ),其外有一轮晕围绕,形似( )。

6.带状疱疹多发生于幼年时曾经患过( )的成年人,发病原因主要是机体受有害因素刺激或( )免疫力下降。

7.无环鸟苷、( )及大剂量的( )能限制水痘或带状疱疹的发展和缓解局部症状。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疱疹病毒的是( )

A.HSV B.EBV C.CMV D.HBV E.VZV 2.HSV-2潜伏于机体的部位是( )

A.三叉神经节 B.颈上神经节 C.脊髓后根神经节 D.骶神经节 E.B淋巴细胞 3.核酸类型为RNA的病毒是( )

A.巨细胞病毒 B.单纯疱疹病毒 C.乙型肝炎病毒 D.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E.脊髓灰质炎病毒

27

4.目前认为与鼻咽癌病因有关的病毒主要是( )

A.巨细胞病毒 B.麻疹病毒 C.鼻病毒 D.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E.EB病毒 5.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病毒是( )

A.CMV B.HSV-1 C.VZV D.EBV E.HSV-2 6.引起带状疱疹的病毒是( )

A.CMV B.HSV-1 C.VZV D.EBV E.HSV-2 三、简答题

1.简述人类疱疹病毒的种类及其所致的主要疾病。 2.简述常见人类疱疹病毒的潜伏部位。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单纯疱疹病毒(HSV) EB病毒(EBV)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 巨细胞病毒(CMV)

2.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 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 3.性生活 生殖器疱疹

4.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非洲儿童恶性淋巴瘤(Burkitt淋巴瘤) 鼻咽癌 5.巨大细胞 嗜酸性包涵体 猫头鹰眼状 6.水痘 细胞 7.阿昔洛韦 干扰素 二、单项选择题

1.D 2.D 3.E 4.E 5.D 6.C 三、简答题

1.①单纯疱疹病毒1型,引起龈口炎、唇疱疹、疱疹性角膜结膜炎、疱疹性脑炎等疾病;②单纯疱疹病毒2型,引起生殖器疱疹、新生儿疱疹,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关;③EB病毒,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与鼻咽癌、非洲儿童恶性淋巴瘤关系密切;④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水痘和带状疱疹;⑤巨细胞病毒,引起巨细胞包涵体病、输血后单核细胞增多症、先天性畸形、肝炎、间质性肺炎等。

2.单纯疱疹病毒1型潜伏于三叉神经节和颈上神经节;单纯疱疹病毒2型潜伏于骶神经节;EB病毒潜伏于人体B淋巴细胞中,以及腮腺管、咽部和宫颈外某些上皮细胞;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潜伏于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的感觉神经节 第七节 其他病毒及朊粒 一、名词解释

28

中;巨细胞病毒潜伏于唾液腺、乳腺、肾、白细胞或其他腺体中。

1.内基小体 4.朊粒 二、单项选择题

1.关于狂犬病毒的致病性,下列错误的是( )

A.引起狂犬病,又称恐水病 B.感染途径只有被狂犬咬伤 C.潜伏期长短不一 D.最终因呼吸和循环衰竭而死亡 E.死亡率极高

2.关于狂犬病毒的生物学性状下列不正确的是( )

A.外形似子弹状 B.核心含单股负链RNA C.衣壳为螺旋对称型 D.抵抗力很强 E.宿主范围较广 3.引起尖锐湿疣的病毒是( )

A.HBV B.EBV C.HPV D.CMV E.HSV 4.不属于朊粒引起的疾病是( )

A.震颤病 B.克-雅病 C.牛海绵状脑病 D.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E.羊瘙痒病 5.我国目前所用的狂犬疫苗类型是( )

A.灭活疫苗 B.减毒活疫苗 C.多糖疫苗 D.多肽疫苗 E.基因工程疫苗 6.狂犬病毒的包涵体最易出现的部位是( )

A.肌肉 B.淋巴结 C.外周神经组织 D.骨髓 E.大脑海马回部位 三、简答体

1.简述人被动物咬伤后应采取的措施 2.简述朊粒病的共同特征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狂犬病毒在易感动物或人的中枢神经细胞(主要是大脑海马回的锥体细胞)中增殖时,在胞浆内形成圆形或椭圆形嗜酸性包涵体,称为内基小体(Negri body),可作为诊断狂犬病的指标。

2.又称传染性蛋白粒子,其最主要成分是一种蛋白酶抗性蛋白。在人和动物中引起以海绵状脑病为特征的致死性中枢神经系统的慢性退化性疾患。 二、单项选择题

1.B 2.D 3.C 4.D 5.A 6.E 三、简答题

1.①立即用20%肥皂水或清水反复冲洗伤口,再用70%酒精及碘酒涂擦;②及时用高效价抗狂犬病毒血清于伤口周围与底部行浸润注射及肌注;③及早接种

29

狂犬疫苗,于第1、3、7、14、28d各肌注1ml。

2.朊粒病的共同特征是:潜伏期长,引起致死性中枢神经系统的慢性退行性疾 患。大脑皮质的神经元细胞退化、空泡变性,细胞死亡后,被星状细胞取代, 因而造成海绵样病变。大脑皮质变薄,白质相对增加,故又称白质性脑病。临 床上则出现痴呆、共济失调、震颤等症状。

第十五章 细菌概述 一、名词解释

1.细菌 2.中介体 3.质粒 4.L型细菌 5.培养基 6.热原质 7.细菌素 8.抗生素 9.菌落 10.正常菌群 11.条件致病菌 12.菌群失调 13.消毒 14.灭菌 15.无菌操作 16.抗生素 17.败血症 18.毒血症 19.隐性感染 二、填空题

1.细菌的基本形态包括( )、( )、( )。

2.细菌细胞由内向外的成分是( )、( )、( )、( )。 3. G+菌的肽聚糖由( )、( )、( )组成三维空间网络结构。 4.医学上重要的质粒有( )、( )、( )。 5.细菌细胞内具有遗传功能的成分有( )、( )。

6.细菌革兰染色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是( ),正确的染色结果是:阳性( )色,阴性( )色。

7.细菌生长繁殖必须的营养物质包括( )、( )、( )、( ),有时 还需要( )。

8.细菌繁殖方式是( ),繁殖时最突出的特点是( )。 9.细菌色素主要有( )和( )两类,可用来( )。 10.细菌合成的致病代谢产物有( )、( )和( )。

11.按用途不同,可大致将细菌培养基分为( )、( )、( )、( )和 ( )。

12.正常菌群对人体的有益作用包括( )、( )、( )。 13.条件致病菌的条件包括( )、( )或( )。

14.常用的湿热消毒灭菌法有( )、( )、( )和( ),其中( ) 是最彻底的灭菌法。

15.紫外线杀菌力最强的波长是( ),杀菌机制是干扰细菌( ),导致细菌 ( )或( )。其穿透力( ),故常用于( )或( )的消毒。 16.细菌的变异包括形态结构、菌落、( )及( )等方面的变异。 17.卡介苗是用人工诱导的方法使( )失去毒力制成的生物制品,可用于预 防(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