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侯地貌与水文 下载本文

闽侯地貌与水文

一、地形走势

闽侯县境内地貌类型多样,地形变化复杂、由于火山运动地壳形成隆起和沉降 造成境内地貌切割强烈,异峰突起,陆相山间、盆地、河流、湖泊沉积产物。山地高低悬殊,断层地貌普遍而显著。

断块山山势巍峨, 壑谷幽深、地势从北部、西南部向东南倾斜。

南部隶属福州盆地,沿闽江南岸均为冲积、海积平原,盆地边缘的山地夹闽江山丘陵低山到中山 ,作明显层状分布,在高山深谷之间,普遍形成V形河谷,沟壑纵横交错,大小盆谷点缀其间。

全县山脉多呈东北一西南走向,主山地要分布在县境北部和西南部、北部山地属鹫峰山东伸支脉,由闽清、古田入境.蜿蜒廷坪、大湖,然后折向西南,直抵洋里、白沙等乡镇。

海拔高度大部分在800米以上、最高有大湖乡的牛姆山主峰(山东梯岭)为境内最高峰,海拔达 1403 .7米;大湖乡岭头村的石牛山,海拔高达 1384 .9米;廷坪乡后溪村的

狮头蒂,海拔高达1337.7米。

西南部山地属戴云山北延山麓,自德化永泰入境,分别绵延于鸿尾、竹歧、上街、南屿、南通、尚干、祥谦、青口等地,在西南部与永泰接壤,形似一堵与永泰相隔的天然屏障。著名的山峰大帽山,在鸿尾乡境内,海拔1237.7米、全县境内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44座,海拔在800~1000米的山峰有59座,海拔在500~800米的山峰有101座。

海拔在千米以下的160座低山,其中旗山属于戴云山脉延伸,高达654米,坐落于县境的南部.位于南屿、上街两镇之间,是福建省名山之一,曾有“右旗左鼓,全闽二绝” 之誉。

席帽山位于南通镇古城村,高达814米,山下的十八重溪,风光秀丽,是福建省旅游胜地。

二、常态地貌类型

闽侯县常态地貌有五种类型,分为中山、低山、高丘、低丘和台地平原。 (一)山 地

包括中山和低山,境内以中山为主的山地,海拔在 800

米以上的占土地总面积 59 8%。 海拔在 500~800米的低山占 11%。

这些山地主要分布在县境北部和西南部地区,包括廷坪、大湖、洋里、鸿尾、竹歧、上街、南屿等乡镇的部分中山和低山地带,在高山深谷之间,普遍形成V形河谷。 (二)丘 陵

包括高丘和低丘,全县丘陵总面积3784万亩,占土地总面积11.8%,其中高丘海拔在250~500米,海拔在50~250米的低丘。

这些丘陵主要分布在县境中部,包括荆溪、竹歧、甘蔗、白沙、鸿尾和祥谦、南通等乡镇的盆谷地,虽然地形地区性差异较大,但丘陵特征较相似,各地段都有大小不一的山谷出口, 出现形状不同的河谷盆地穿插其间,与平原接壤。

(三)台地 平原

主要分布在县境的闽江两岸的冲积、海积地,总面积为 58.59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18.3%,主要在尚于、样谦、青口、闽江、南通、南屿、上街、荆溪等乡镇大部分地区。

地势平坦开阔,海拔多在3~10米,属于福州平原的组成部分、在平原地带中,由于剥蚀和再冲积的作用,如祥谦

镇的龙祥岛、南屿镇的尧沙洲等,形成典型的小地貌特征。

四、河 流

县境内水系发达,水网密布.除闽江、大樟溪均为客水河流外,全县主要溪流有17条,总长 307 .5公里,流域面积 1712 .8平方公里。

其中,发源于县境而流出县外的有廷坪乡的文山岗溪、黄埔溪,大湖乡的莱峰浪、新安溪 4条,境内流程总长 88.2公里。

汇入闽江的有大目溪、穆源溪、小目溪、荆溪、溪源溪、梧溪、七做溪、十八重溪、井下溪、中房溪、双龙溪、洋里溪、尚格溪等13条溪流。

县内溪流多为东北西南流向,与闽江成直角交汇,构成格子状水系。

县境内大部分河流均属于山区雨源型,水量丰富,源短流急,暴涨暴落,河床比降较大,洪、枯水位明显,溪水含砂量较少,平均为2.5吨/平方公里。 (一)闽 江

为全县最大河流,据自建宁县,经南平水口而下,江面渐

宽,流速趋缓,干流总长557公里,而在闽侯境内流长 100.4公里。

闽江流经县内的乡镇有:北岸的洋里(小善村)、白沙、甘蔗、荆溪等4个乡镇,南岸的鸿尾、竹歧、上街、南屿、南通 尚于、样谦、闽江等8个乡镇。

其中,流至南台岛淮安时,分为两支,俗称南港、北港、南港又统称为乌龙江,绕经上街、南屿、南通三镇与大棒溪汇合 再流经样谦、尚干、闽江3乡镇后出境,到马尾与北港汇合,越闽安镇入东海。

闽江下游(水口以下)水流渐趋平稳,平均坡降千分之零点一。竹岐以下至淮安,江面宽900~1200米,洪水泛滥时,江滩面可达3~4公里宽、南港流程达40公里,江面宽达600~2000米,到峡南时变窄,成为袋形江面;北港江面狭窄,流程较短,仅25公里。

(二)乌龙江(也叫南港)

属闽江下游分支,主流全长40公里、乌龙江流至峡南与陶江汇集,江面宽广,为南港主要航道。乌龙江以半日潮港为主,属于感潮江段,汛期中受上游洪水影响,峡南平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