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伤仲永 下载本文

《伤仲永》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

1、教材:《伤仲永》是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五篇课文,是这一册的第一篇文言文。本单元课文以“成长”为主题,意在让学生通过了解课文中人物的成长历程,能够正确对待成长中的苦与乐,得与失,成与败。

2、学情:通过初一的学习,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但学生还没有形成自觉积累文言字词的习惯,整体阅读理解能力还有所欠缺,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着重培养。 【教学课题】

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伤仲永》 【教材分析】

《伤仲永》是一篇借事说理的议论文。讲述了一个“神童”因“不使学”而最后“泯然众人”的故事,并由此引发议论,强调后天教育对人成才的重要性。所以,教学本文,在指导学生掌握了重点文言字词句之外,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方仲永悲剧产生的原因,我们应该从中汲取哪些教训,可让学生就方仲永这个故事本身谈谈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并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掌握它们的音、形、义;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3、译读课文,把握文意,掌握课文结构;

4、思读课文,把握作者的观点,理解文章所要讲明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

1、诵读法、导读法、讨论法、质疑法。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能够阅读、释义,以养成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认识到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学习 【教学重点】

理解本文方仲永从天资过人到泯然众人矣的原因。 【教学难点】

1、理解特殊的文言句式 2、弄懂文章主旨 【教学突破】

诵读是文言文教学的基本理念。教师应抓住“朗读”来进行教学,以读促思,从读中感悟。

【教学课时】2课时 【课前延伸】 教师准备:

1、搜集类似文中成长过程的事例,在课堂教学中穿插融入。 2、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结合注释,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字词。 一、导入新课:

古人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句千古名言,一语道破了“活到老,学到老”的真谛。它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不断的学习、终生学习,才能与时俱进,成为顺应时代的有用之才。反之,如果你不进行学习,不接受教育,哪怕你是一个神童、一个天才,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销蚀成一个庸才、甚至蠢材。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伤仲永》里的主人公方仲永,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证。 二、走进作者:

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 三、预习检测: 读准下列字音

隶 邑 扳 谒 称 泯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诵读,要求读准字音. 2、学生听范读,把握朗读的节奏及感情。

3、指名朗读,师生共同指正。(师生从字音、停顿、感情上进行评价。) 4、全班齐读全文,边读边思考: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用自己的话说说。 五、译读课文、合作探究

1、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译读课文,将不会翻译的字、词、句记录下来。

2、组内、班内共同释疑,教师适时帮助。 六、精讲点拨: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重要的文言字词: 1、通假字:扳通“攀” 2、一词多义: 之、于、其

2、几个用法特殊的词

(1)、即书诗四句:写 名词活用为动词

(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每天 名词活用为状语 (3)、邑人奇之:对… …感到惊奇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4)、稍稍宾客其父:把… …当作宾客 名词活用为动词 (5)、父利其然也:认为… …有利可图 名词活用为动词 3、几个特殊句式 (1)、不使学

省略句,省略了宾语,即“不使(之)学” (2)、令作诗

省略句,省略了宾语,即“令(其)作诗” (3)、还自扬州

倒装句,正确的语序是“自扬州还” 七、当堂检测 1、、解释加点的词

世隶耕 未尝识书具 父异焉 借旁近与之 即书诗四句 自为其名 传一乡秀才 2、翻译句子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3)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八、教师小结

本节课通过朗读课文疏通文意,我们了解了一个神童最终“泯然众人”的故事。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