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内河航运发展规划(2020年)简介 下载本文

江西省内河航运发展规划(2020年)简介

一、 江西省内河航运基本状况 ――航道

江西省内河航道发展条件十分优越,全省拥有通航河流或航线 101 条,航道通航里程5716km,占全国内河航道里程的4.6%,位居全国第八位。从区域看,除长江干线156km省界航道(部管航道)和湘江水系的渌水33km航道外,其余均分布于省内赣、抚、信、饶、修五大水系和鄱阳湖湖区。其中,赣江水系的航道里程2477km,主要航道包括赣江干流及禾水河、袁河、锦河等 32 条支流;抚河水系的航道里程 828km,主要航道包括抚河干流及云山河、宜黄河等 17 条支流;信江水系的航道里程502km,主要航道包括信江干流及白塔河、铅山河等 9 条支流;饶河水系的航道里程有417km,主要包括饶河干流及乐安河和昌江等4条支流;修河水系的航道里程569km,主要包括修河干流及潦河等 18 条支流;鄱阳湖湖区内的航道里程 734km,主要航线有西航线、东航线、瓢三航线等 24 条。2005年全省等级航道里程2427km,其中一级航道156km,三级航道156km,五级航道214km,六级航道741km,七级航道1160km。另外,全省七级以下航道有3289km。

――港口

2005年全省有内河港口53个,其中,长江干线6个,赣江水系38个,信江水系9个。拥有各类生产性泊位1372个,码头岸线长度47755m,年综合通过能力货运5785万t、客运1235万人次、集装箱通过能力2万TEU。全省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4076万t。在江西省为数众多的港口中,九江港、南昌港是江西省基

础设施最好、运输规模最大的港口。总体上看,全省港口吞吐量规模较大的港口都集中分布在长江沿线和赣江沿线。――船舶江西省内河运输船舶2005年保有量为5491艘,986042净载重吨,17345客位。全省运输船舶净载重吨位和功率分别由2000年的398345t、156307kw增长到2005年的986042t、383393kW,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19.9%、19.7%。与此同时,船舶大型化趋势明显,全省货运船舶平均吨位由1995年的62t增长到2000年的93t、2005年的201t。全省内河货船的运力结构也发生较大变化,机动货船运力比重明显上升,驳船比重则呈下降趋势。机动货船占在全省货船运力比重从1995年的77.9%提高到2005年的96.6%,而驳船运力比重则从22.1%下降到3.4%。

――内河运输

2005年外省籍船舶在江西境内完成的货运量达10025万t,占全省水路货运总量的比重由1995年的33.3%提高到2005年的74.5%,2005年江西省本省船舶完成水路货运量3439万t,占全省水路货运总量的比重由1995年的66.7%降低到2005年的25.5%。水路货运主要集中在长江(江西段)、赣江和信江等主要航道上;水路客运主要集中在通航条件较好的长江、赣江、鄱阳湖区航道上,且以短途运输为主;此外,随着近年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外出旅游的人明显增加,旅游风景区的水上客运成为水路客运新的增长点。

――总体评价

(一)内河航运是区域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支撑和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

江西省内河航运在区域内外的物资交流中,特别是在大宗散货、集装箱运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而也在全省交通运输市场

中保持比较稳定的市场份额。1995年以来,全省内河货运量保持着年均20%以上的增长速度。内河航运具有运量大、成本低、能耗省、占地少、污染小等优势,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在促进江西省经济发展和生产力合理布局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已成为江西省沿江河地区具有大用水、大耗能、大运量等特性的企业的原材料及产成品运输的重要方式。内河航道的空间分布和江西省生产力主轴布局相一致,长江、赣江、信江走向和长江经济带、沿京九铁路经济带、浙赣铁路经济带基本吻合。以内河航道为依托,沿江已经形成电厂、炼厂、水泥厂、钢铁厂、铜业基地等工业走廊,沿江临河的经济开发区也迅速发展起来,沿江生产力产业布局态势初显端倪。因此,江西省内河航运已经成为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运输保障作用。

(二)港航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显著

在省政府和交通部的大力支持下,江西省实施了一批梯级渠化、航道整治和港口建设等工程航运建设成效十分显著。“六五”、“七五”期昌江两座梯级渠化枢纽的建设在全国率先开始了以航运开发为主的航道低坝渠化工程的尝试,启动了信江全线梯级渠化工程,建设了信江界牌航运枢纽,为信江全线开发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九五”后期,相继实施了樟树~南昌航道整治工程和南昌~湖口航道整治工程,不仅全面提高了赣江中下游段的通航条件,促进了运输船舶的大型化,提高了航运效率,而且也疏浚了河道。九江港5000吨级外贸码头的建设使江西省沿长江地区直接走向了改革开放的前沿,南昌港一批通用件杂、散货、油品的建设以及集装箱等专用码头,强化了南昌港的枢纽地位。另外,瑞昌、彭泽等港也相继建设了为数众多的内河码头。江西省内河港口已由过去的小、散、乱局面,开始逐步向核心港区集

中,呈现出机械化、集约化、专业化的发展趋势。港口的综合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对外辐射能力进一步拓展。

(三)内河货运量快速增长,货种结构性特点明显。 伴随我国及江西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带来了对内河航运的巨大运输需求,尤其是2000年以来,全省内河货运增长势头强劲,全省内河货运量由2000年的4008.6万t增长到2005年的13464万t,“十五”期年均增速达27.4%,矿建材料、石油及其制品是内河货运的主要货类,其中,内河矿建材料增长速度快,仍占有主导地位, 2005年矿建材料完成11859万t;近几年内河石油天然气及制品运量一直稳定在500~600万t。随着江西省外向型经济发展和加强对集装箱运输市场的培育,内河集装箱运输也已崭露头角,呈现出新兴货种的从无到有、迅速增长的态势,由1995年的495TEU发展到2005年的60037TEU。受陆路交通快速发展和分流影响,内河水上客运自1995年以来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但自2000年开始,客运处于平稳发展状态,特别是万安库区、柘林水库等一些陆路交通不便地区或旅游景点的水上客运表现出较好的增长势头。

二、内河运输量预测

国民经济发展及交通运输体系完善,要求内河航运必须加快发展,提供更大的运输能力和更好的运输质量。

――内河货运量预测

预测2010年及2020年内河货运量分别为15000万t和20000万t,其中上水分别为4000万t和6000万t,下水分别为11000万t和14000万t。预测不包括长江干线(江西段)承担的过境运输量。

――内河客运量预测

内河客运量2010年及2020年将分别为500万人和650万人,并主要集中在长江(江西段)、赣江、信江等通航条件较好的航道及旅游景区的库区航道。

――主要航道运量预测

根据各主要航道的水运量现状及其在未来全省内河航道体系中的地位作用,腹地生产力布局、资源分布,全省内河货运总量和分货种运量预测等,分别预测长江干流(江西段)、赣江、信江、赣江东河、信江西支、昌江、乐安河及袁河等航道运量,详见表一。

表一 :江西省主要内河航道货运量预测表

单位:万吨

航道名称 长江干流(江西段) 赣江 信江 赣江东河 信江西大河 乐安河 昌江 袁河 2010年 13200 12100 3000 250 120 100 200 250 2020年 17000 15200 4500 450 250 200 400 480 ――全省港口吞吐总量预测

根据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并考虑产业布局、资源开发、航道条件逐步改善等因素,预测2010年和2020年江西省港口吞吐总量分别为15500万t和21000万t,其中进口分别为4200万t和6500万t,出口分别为11300万t和14500万t。

――主要港口吞吐量预测

根据全省各主要港口的地位作用、吞吐量现状及发展特点,结合腹地经济的发展趋势和发展规划,并综合考虑港口发展的其它相关因素的影响,预测出2010年及2020年全省各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见表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