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属于和人的本能相联系的基本需要的是( D ) A、认知需要 B、审美需要
C、自我实现的需要 D、爱与归属的需要 13.自尊、他尊和权力欲属于(B ) A、自我实现的需要 B、尊重的需要 C、爱与归属的需要 D、安全需要
14.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以下各类需要由低到高排序正确的是( C ) A、安全需要、生理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B、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尊重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审美需要、认知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C、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D、安全需要、生理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15.自我实现者具有最高程度的认同,最接近真正的自我,达到了自己独一无二的人格或特质的顶点,潜能发挥到最大程度的一种状态被称为( A ) A、高峰体验 B、自我实现 C、自我概念 D、经验
16.自我概念主要是指来访者如何看待自己,是对自己总体的知觉和认识,是自我知觉和自我评价的统一体。不包括( D )
A、对自己身份的界定 B、对自我能力的认识
C、对自己的人际关系 D、本能与潜意识对自我的影响 17.持人本主义观点的学者,认为心理失调的关键在( C ) A、人格冲突 B、不合理认知 C、个人对经验的态度 D、不适宜行为
18.在人本主义观点中,心理咨询和治疗的最高目标是( A ) A、恢复人的本性 B、解决症状 C、改变对经验的态度 D、去伪存真
19.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的是(D )
A、精神分析理论 B、行为主义 C、认知心理学 D、人本主义 20.内脏学习理论的提出者是美国心理学家( A ) A、米勒 B、华生 C、斯金纳 D、詹姆士
21.各种刺激作用于个体,使其生理或心理的内稳态受到干扰时,个体在多因素作用下出现的、努力维持内稳态稳定的过程,称作(C ) A.应急反应 B.战斗-逃跑反应 C.应激 D.一般适应综合征 (三)多选题
1.下列人物中,属于行为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的是(ABE ) A、斯金纳 B、桑代克
C、埃利斯 D、阿伦?贝克 E、华生
2.按照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的观点,下列认知过程属于行为因素的有(ACE ) A、反条件化 B、情感体验
C、社会支持关系 D、对自我和周围环境的再评价
E、强化管理
3.知-信-行理论认为行为改变的动力是( DE )
A、知识 B、信息 C、动机 D、信念 E、态度
4.在知-信-行理论中,为了促进态度的转变,可以采取的方法有( ABCE ) A、促进信念的建立 B、利用现身说法 C、加强行为干预 D、自我分析技术 E、利用态度改变理论
5.下列需要中,属于和人的本能相联系的基本需要的是( BCDE ) A、认知需要 B、生理需要
C、安全需要 D、爱与归属的需要 E、尊重的需要
6.下列人物中,属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的是( AE ) A、罗杰斯 B、阿伦?贝克 C、华生 D、埃利斯 E、马斯洛 7.情绪和情感过程伴有明显的机体变化和鲜明的生理唤醒,主要包括(ABCD )。 A、表情的变化 B、内脏器官活动的变化 C、皮肤电反应 D、大脑电活动 E、语言的变化
8.下列生活事件中,属于应激源的包括(ABCDE )。 A、结婚、生子 B、车祸入院 C、亲人去世 D、社会变革 E、遭遇火灾 (四)填空题
1.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类行为受限于自身的生理状况、自我认知以及周围的环境因素。
2.系统脱敏疗法的基本原则是交互抑制。 3.条件反射的复苏被称为自然恢复作用。
4.儿童的攻击行为、性别角色的获得以及亲社会行为的发展都与社会学习密切相关。
5.认知疗法中的ABC理论由艾利斯提出。
6.自我指导训练理论由梅钦鲍姆和古德曼提出。
7.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最高层次的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8.由自我概念出发,对任何一种新的经验都可能产生三种不同的反应:与自我经验合为一体、被忽略掉、否认与歪曲。
9.人类高级情感的最高整合中枢位于大脑皮质 。
10.应激反应是个体对应激源所做的反应,包括心理和生理两大方面。 (五)问答题
1.经典性条件反射与操作性条件反射的不同之处?
两种条件反射的不同点如下:经典条件反射:①主要适于不随意反应(如各种天生反射和情绪);②主要是自主神经系统参与;③由条件刺激诱发条件反应,为应答反应;④条件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先后呈现,受接近律支配;⑤没有条件刺激或非条件刺激时不产生反应。
操作条件反射:①主要适用于随意反应(如各种随意行为和思维等);②主要是
中枢神经系统参与;③自发反应受奖赏或惩罚控制,为操作反应;④随意反应导致奖赏或惩罚,受效果律支配;⑤即使没有特定的刺激也可产生反应,辨别刺激只具有改变反应的时机与频度的作用。 2.社会学习理论的特点是什么? 社会学习理论具有以下特点:①强调行为和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②强调人运用符号的能力,由于人类能够运用符号思索和提出问题,因此人们能够预先知道个人行为的结果,并以此来改变行为或激发某种行为;③强调观察学习,尤其强调模仿对象及其特征激发特定行为的重要性;④强调自我调节过程,认为行为的增强来源于外界反应与自我评价。 3.交互抑制的原理是什么? 交互抑制的原理:沃尔普认为当使用原先会引起适应不良行为的刺激导出与适应不良行为互不相容的正常适应性行为时,就可以削弱或消除原刺激与适应不良反应之间的联系,从而缓解或消除原刺激所诱发的适应不良性反应 4.简述健康信念理论模型中与行为转变紧密相关的六种信念? 在健康信念理论模型中,与行为转变紧密相关的信念有以下六种:①感知到的易感性:个体认为不健康行为给他带来的总体危害,以及该行为导致其自身出现疾病的几率和可能性。②感知到的威胁:个体认为不健康行为所导致的疾病会给他带来多大程度的身体、心理和社会危害。③感知到的益处:个体对改变不良行为所带来的好处的认识和评价。如维护健康或改善健康状况。④感知到的障碍:个体感知到的行为改变可能带来的身体、心理和金钱方面的不良影响。⑤行动线索:指任何与健康问题有关的促进个体改变行为的事件和暗示,包括内在和外在两方面。⑥自我效能:个体对自己能力的评价和判断,即是否相信自己有能力控制内、外因素而成功采纳健康行为,并取得期望结果。
5.跨理论模型中,个体健康行为的变化经历那几个阶段,简述之? .跨理论模型中,健康行为的变化经历5个发展阶段,分别为:①前意向阶段(通常指在未来6个月):此阶段人们没有改变行为的意向,此时个体尚未意识到不良行为所带来的危险,不想改变自己的行为。②意向阶段:个体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认真地思考变化自己的行为,并意识到改变行为的益处和代价。此阶段人们常长时间处于极度的矛盾之中。③准备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人们倾向于在近期采取行动(通常指在未来一个月内),个体开始计划、准备改变自己的行为,一些间断性的行为变化已经出现,但持续性的变化尚未出现。④行动阶段:个体已经出现了持续性的行为变化(持续时间不超过6个月)。⑤维持阶段:个体保持新出现的行为达6个月以上。减少诱惑和增加信心有利于保持这一状态。如果人们经不住诱惑和没有足够的信心和毅力,他们就可能返回到原来的行为状态。
6.试述认知疗法ABC理论的要点?
ABC理论的要点有:①A是指外部的诱发性事件;B是指个体内部的信念系统,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结果。②ABC理论认为外界的事件(A)只是诱因,所有的A都必须通过个体内在信念系统(B)的中介,才能产生出特定的结果(C)。③个体的信念系统才是引起个体情绪和行为问题的更直接的原因。④个体的信念系统中既有合理的又有非合理的,合理的信念会引起人们对事物的适当的、适度的情绪反应;而不合理的信念则会导致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7.试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特点?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特点如下:①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但次序并不是完全固定的,也有种种例外情况。②该理论有两个基本出发点:一是人人都有需要,某一层次需要获得满足后,另一层需要才出现;二是在多种需要未获满足前,首先满足迫切需要,该需要满足后,其他的需要才显示出其激励作用。③一般来说,某一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了,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追求更高一层次的需要就成了行为的驱动力。④同一时期,一个人可能有多种需要,但每一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对行为起决定作用。⑤一个国家或地区多数人的需要层次结构,是同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文化和人民受教育的程度直接相关的。
8.按照罗杰斯的以人为中心治疗理论,如何解释心理失调的产生? 罗杰斯认为,心理失调的产生主要是因为自我概念与经验之间的不协调。初生的婴儿并没有自我的概念,随着与他人、环境的相互作用,便开始慢慢地把自己与非自己区分开来。最初的自我概念形成后,其自我实现趋向开始激活,在其驱动下,儿童在环境中进行各种尝试活动并形成大量的经验。有些经验是积极的,有些则相反。在儿童寻求的积极经验中,有受他人关怀或尊重而产生的体验,即他人根据儿童的行为是否符合其价值标准、行为标准来决定是否给予关怀和尊重,被称之为价值条件。儿童不断通过自己的行为体验到这些价值条件,并不自觉地将这些本属于他人的价值观念内化,变成自我结构的一部分,渐渐地被迫放弃按自身机体评价过程去评价经验,变成用自我中内化了的社会的价值规范去评价经验,其自我和经验之间就发生了异化。当经验与自我之间存在冲突时,个体会预感到自我受到威胁而产生焦虑,并会运用防御机制来对经验进行加工,使之在意识水平上达到与自我相一致。如果防御失败就会出现心理适应障碍,并导致心理失调。
9.简述应激状态时机体的心理及生理反应?
答案要点:当个体处于应激状态时,机体会出现不同的生理变化,通过适度的调节活动以对抗应激源所造成的变化,恢复内稳态。但是,如果这些反应过于激烈和持久,反而会引起机体损害,从而出现躯体疾病。因此,过度的应激反应是导致某些疾病的生理基础。应激不仅引起机体的生理变化,同时会使个体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抑郁、愤怒等情绪反应,以及逃避、攻击、物质滥用等行为问题。
10.请运用内脏学习理论,举例说明个体如何控制心跳节律?
实验者对个体的某一种内脏反应行为(如心率下降)给予食物强化奖励,如果心率加快则给予惩罚,经过这种选择性的定向训练,结果使个体逐渐学会了“操作”这种内脏行为(如使心率下降)。
第三章 人类行为的生物学基础与社会化
(一)名词解释 1.基因;
2.行为遗传学; 3.神经递质;
4.人类行为的发展; 5.社会化; 6.社会控制; 7.优势比较;
8.劣势比较。 (二)单选题
1.下列哪些不能遵循“一种基因、一种障碍(OGOD)”理论( ) A、单胺氧化酶基因的突变与冲动性暴力有关
B、阅读障碍则与15号或6号染色体上的位点有关 C、亨廷顿舞蹈病
D、幼时受到虐待且携带编码低水平MAOA基因型的儿童的反社会行为几乎是幼时受虐待但携带编码高水平MAOA基因型的儿童的两倍 2.与人类行为联系最为密切的是( ) A、感觉皮质 B、运动皮质
C、联合皮质 D、前额叶联合皮质 3.下列属于单胺类的神经递质的是( ) A、多巴胺 B、乙酰胆碱 C、谷氨酸 D、垂体肽 4.依恋形成的关键时期是( )
A、婴儿期 B、幼儿期 C、儿童期 D、青少年期 5.下列不属于成年中期主要发展任务的是( ) A、履行成年人的公民责任和社会责任 B、形成稳定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 C、开展成年期的业余活动
D、与老年父母相适应以及承受并适应中年人生理上的变化 6.下列哪种记忆能力上男性优于女性( ) A、形象记忆 B、情绪记忆
C、动作记忆 D、语义(逻辑)记忆 7.社会化的条件不包括( ) A、遗传因素 B、舆论因素 C、环境因素 D、实践活动
8.人类生活最基本也是最原始的社会控制手段( ) A、道德控制 B、习俗控制 C、法律控制 D、纪律控制
9.将示范者的行为以符号的形式表象化称为( ) A、注意过程 B、动机过程
C、保持过程 D、动作再现过程 10.以下不属于社会化的内容( ) A、技能社会化 B、角色社会化 C、实践活动社会化 D、观念社会化
11.运用舆论、教育、宣传等手段对社会成员的价值及行为方式进行引导称为( )
A、外在控制 B、硬控制
C、软控制 D、积极性控制
12.通过政权、法律、纪律、政策等强制性手段进行控制( ) A、内在控制 B、消极性控制 C、硬控制 D、积极性控制 (三)多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