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医学复习题 下载本文

A、合理膳食 B、适量运动 C、少吸烟少饮酒 D、消除疲劳 E、心理健康

7.心理健康的标准应包括( ) A、智力状况正常

B、情绪、情感稳定乐观 C、具有正确认识自我的能力 D、意志力能随境转移 E、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8.合理膳食必须符合( ) A、饮食多样化

B、根据生活和劳动环境调解饮食 C、多糖、低钠盐、低脂肪摄食 D、饮食结构要合理

E、合理补水,早餐前禁饮水 (四)填空题

1.1989年WHO 关于健康的定义主要包括 、 、 、 四方面的内容。

2.生活方式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 、 和 3部分。 3.行为健康咨询的方式有 、 、 和 。 (五)问答题

1.简述健康行为的特征?

2.健康行为建立的途径有哪些?

3.健康的生活方式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4.健康行为的含义主要包括哪三个方面? 5.如何进行行为健康咨询?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健康:健康是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品质的良好状态。

2.健康行为:是指人们为了增强体质、维持和促进身心健康和避免疾病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3.行为动力定型:也称作行为“自动化”,即经常重复的健康行为已经形成惯性,无需多少注意力就能较好地完成。

4.生活方式:是个人和社会的一种特定的行为模式,受个体特征和社会关系所制约,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环境、经济条件和家庭影响下形成的一系列的生活习惯、生活节奏和生活意识。

5.行为咨询:是从事咨询的人员给来询者以心理行为上的指导和帮助的过程。 (二)单选题

1.C 2.B 3.C 4.A 5.C 6.B 7.B 8.D 9.B 10.B

11.A 12.C 13.B 14.A 15.D 16.D 17.D 18.C 19.D 20.D 21.C 22.D 23.C 24.D 25.C (三)多选题

1.ABCD 2.ABCE 3.ABCD 4.ACE 5.ABCDE 6.ABDE 7.ABCE 8.ABD

(四)填空题

1.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道德健康 2.生活活动条件、生活活动主体、生活活动形式 3.门诊咨询、通信咨询、专栏咨询、现场咨询 (五)问答题

1.答案要点:①有利性;②规律性;③和谐性;④一致性;⑤适宜性;⑥行为动力定型。

2.答案要点:①树立健康信念是健康行为建立的前提;②掌握和运用相关理论有助于健康行为的建立;③行为干预是实现行为转变的重要手段;④健康宣教是指导建立健康行为的有效形式;⑤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是实现健康目标的重要途径。

3.答案要点:①合理膳食;②适量运动;③消除疲劳;④戒烟限酒;⑤心理健康;⑥自我保健。 4.答案要点:①健康行为是个体身体、心理、社会各方面均健康时的外在表现;②健康行为的产生能对自己、他人、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健康带来有利影响;③健康行为是指个体行为的善感变性。

5.答案要点:①了解情况,建立合作关系;②分析讨论,找出问题;③提供建议,改变认知结构。

第六章 行为与疾病

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习惯;

2.不良行为习惯; 3.危害健康的行为; 4.行为危险因素; 5.生活方式;

6.不良饮食习惯。 (二)单选题

1.制约人类健康和寿命的因素中大约有多少因素取决个人的生活方式( ) A、60% B、40% C、80% D、20%

2.以下关于习惯的特性的描述中错误地是( ) A、简单性 B、自然性 C、后天性 D、不可变性

3.按习惯的价值,习惯可分为( ) A、良好习惯和不良习惯。

B、分为社会性习惯和个体性习惯。 C、分为动作性习惯和智慧性习惯。 D、分为一般性习惯和特殊性习惯

4.临床诊断肥胖症的标准是超过标准体重的( ) A、50% B、40% C、30% D、20%

5.每日食盐的摄入量控制在多少克以内为好( ) A、5克 B、6克

C、7克 D、8克

6.按人体生物钟的规律,入睡的最佳时间是几点( ) A、20-21点 B、21-22点 C、22-23点 D、23点以后

7.关于饮食后运动的问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饭后立即剧烈运动,有利于消化和健康 B、饭后立即工作,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C、晚饭后立即休息利于食物的吸收,有利于健康 D、饭后可从事适量的运动,如散步、慢跑等 8.烟草中具有成瘾性的主要物质是( ) A、烟焦油 B、苯并芘 C、尼古丁 D、一氧化碳

9.以下睡眠行为中,属于良好睡眠习惯的是( ) A、睡眠中张口呼吸,避免呼吸不畅

B、睡眠前进行自我按摩,以松弛神经,消除疲劳 C、对着风睡,以保持空气流通

D、睡眠前进行剧烈运动,以保障良好地睡眠质量 (三)多选题

1.习惯的特征包括( ) A、简单性 B、自然性 C、后天性 D、可变性 E、情境性

2.下列关于不良饮食习惯敢于的方法,恰当的有( ) A、加强营养知识教育,提倡科学饮食 B、控制饮食质量,戒掉不良嗜好 C、注意饮食结构的营养均衡 D、控制饮食量 E、饭后卧床休息

3.以下控制吸烟行为的方法中,恰当的是( ) A、大力宣传吸烟危害 B、严禁烟草买卖 C、营造无烟环境 D、积极干预和治疗 E、限制烟草供应和宣传 (四)填空题

1.世界卫生组织(WHO)1991年向全世界宣布:个人的健康和寿命____取决于遗传,____取决于社会因素,____取决于医疗条件,____取决于气候的影响,而____取决于自己。

2.习惯养成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开始的____天左右,这个阶段的特征是“________”。第二个阶段,是____天左右,这一阶段的特征是“________”。第三个阶段,是____天左右,这个阶段的特征是“________”。

3.不良饮食习惯和疾病密切相关,常易导致的疾病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吸烟的危害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正常睡眠对人体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问答题

1.简述习惯的特征? 2.简述习惯养成的方法?

3.常见的不良饮食习惯有哪些?

4.对不良饮食习惯的干预方法有哪些? 5.常见的不良睡眠习惯有哪些?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习惯:指长时期养成的不易改变的动作、生活方式、社会风尚等。 2.不良行为习惯:有可能危害健康和导致疾病的行为习惯。

3.危害健康的行为:指不利于自身和他人健康的一组行为,是导致疾病发生的行为危险因素。

4.行为危险因素:指与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作用的各种习惯和行为方式,其程度大小与人群健康状况存在必然联系。

5.生活方式:是在一定的生产方式基础上产生的,在一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物质条件下形成,在一定的社会意识以及传统文化习俗影响下发展的一定社会、社会群体乃至个人的日常生活行为模式。

6.不良饮食习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的,对自身健康不利的饮食习惯。 (二)单选题

1. A 2. D 3.A 4. D 5. B 6. C 7.D 8.C 9.B (三)多选题

1.ABCDE 2. ABCD 3.ACDE (四)填空题

1.15%、10%、8%、7%、60%

2.1~7天、刻意-不自然、7~21天、刻意-自然、21~90天、不经意-自然 3.营养不良、消化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肥胖症

4.成瘾、对呼吸系统的危害、对神经系统的危害、对心血管的危害、恶性肿瘤 5.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保护大脑-恢复精力、增强免疫力-康复机体、促进生长发育、延缓衰老-促进长寿、保护人的心理健康 (五)问答题

1.习惯的特征包括:

(1)简单性:习惯常常很简单。

(2)自然性:自然就是不假思索、不用思想去控制的行为。 (3)后天性:习惯是在后天的环境中习得的,是一种条件反射。

(4)可变性:习惯一般形成后就很难改变,但并不是绝对的。即使是已经形成的很牢固的不良习惯,只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强化训练和影响,也能发生改变。 (5)情境性:习惯是在相同情境下出现的相同反应。

2.答案要点:①明确要培养的好习惯;②潜意识输入法:将想要养成的习惯,输入自己的头脑;③视觉法;④行动法;⑤请人帮助法;⑥做每周回顾;⑦坚持一个月。

3.常见的不良饮食习惯有:

(1)饮食无规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饮食不定时,二是饮食不适量。①

饮食不定时:如果饮食不定时,饥一顿饱一顿,导致消化功能受损;②饮食不适量,如暴饮暴食、多食、节食等。

(2)挑食与偏食:可导致膳食结构不合理、机体营养摄入不均衡。 (3)不良嗜好:不良的饮食嗜好会导致对健康有害或潜在不良影响。 (4)饭后缺乏运动:饭后缺乏运动对健康有不良影响。 4.答案要点:

(1)加强营养知识教育,提倡科学饮食; (2)控制饮食质量,戒掉不良嗜好; (3)注意饮食结构的营养均衡; (4)控制饮食量; (5)饭后适量活动。 5.答案要点:(1)枕头过高;(2)枕着手睡;(3)被子蒙头;(4)张口呼吸;(5)剧烈运动;(6)对着风睡;(7)坐着睡;(8)睡前发怒;(9)睡前饱餐;(10)睡前饮茶。

第七章 常见行为障碍

(一)名词解释 1.成瘾;

2.精神活性物质; 3.网络成瘾; 4.暴力行为; 5.暴力犯罪; 6.家庭暴力; 7.校园暴力; 8.网络暴力;

9.挫折-攻击理论; 10.自杀; 11.自杀率; 12.自杀意念; 13.窥阴癖; 14.易性癖; 15.恋物癖; 16.神经性厌食; 17.神经性贪食; 18.暴食症; 19.肥胖。 (二)单选题

1.学者们在脑内和脊髓相继发现存在阿片受体,其中与阿片类镇痛与欣快作用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受体 A、μ受体 B、δ受体 C、κ受体 D、ρ受体,

2.下列哪项不是阿片类物质成瘾的心理社会因素( ) A、人格因素 B、应对方式

C、家庭环境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