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海淀区高三年级理解性默写练习 下载本文

9、诚既勇兮又以武, 终刚强兮不可凌

10、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u 《泊秦淮》(杜牧)

1、《泊秦淮》以曲笔深沉地表达了晚唐诗人( )对时事的忧虑,“ , ”,于婉曲轻利的风调之中,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无限的感慨,堪称“绝唱”。

2、晚唐诗人杜牧以济世之才自负,其诗文中多指陈时政之作。在“七绝”《 》中,诗人以冷眼看事,以醒目观醉者,以历史讽现实:多少王朝的衰败,就是在人们醉生梦死、无忧无虑的享乐声中不知不觉酿成,其诗云“ , ”。

3、严羽《沧浪诗话》中说作诗“发句好尤难得”。杜牧《泊秦淮》堪称范例,“ ”,

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先声夺人。之后七个字“ ”承上启下,网络全篇,诗人构思的细密、精巧可见一斑。 4、杜牧在《泊秦淮》中讽喻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荒淫吴国的诗句是“ , ”

u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1、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用 “ ,往往有得, ”,表明古人游赏有所收获不是随意的,而是经过深思而悟出来的。

2、“ , ”,照应“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

3、“ , ”,照应“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不能穷也”。

4、“ ,常在于险远, ”,照应“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5、“ ,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强调了“志”的重要作用。 6、“有志矣, , ,亦不能至也。” 则说明成功做好一件事,光有志是不够的,还需要借助“力”才能实现。

7、有志与力, , ,亦不能至也”则说明成功做好一件事,

光有“志”与“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借助“物”才能实现。 8、“然力足以至焉, , ”,是说有“力”而无“志”,因此未达到目的,这会被人讥笑,自己也会悔恨;

9、“ ,可以无悔矣, ?”指出只要“尽吾志”,虽然不能达到目的,也可以无讥无悔。

u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2、夫夷以近 则游者众

3、险以远 则至者少

4、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而人之所罕至焉

5、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6、不随以止也 然力不足者

7、而又不随以怠 至于幽暗昏惑无物以相之

8、于人为可讥 而在己为有悔

9、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其孰能讥之乎

u 《苏幕遮》(碧云天)

1.范仲淹的《苏幕遮》一起笔就以“ , ”两句展现出一派长空湛碧、大地橙黄的高远境界,极富画面美和意境美。

2. 古诗词中,芳草、斜阳往往与乡思别情相联系,范仲淹的《苏幕遮》中“ , ”两句,就是借芳草、斜阳来表达诗人的乡思离情的。

3. 范仲淹的《苏幕遮》中抒写作者夜不能寐的语句是: , 。

4.范仲淹的《苏幕遮》中表达诗人欲借酒浇愁,反更增乡思之苦的语句是:

5.范仲淹《苏幕遮》中用顶真的手法描写秋景的语句是: ,

6.范仲淹《苏幕遮》中“ , ”两句以互文对举的形式表达出诗人羁旅漂泊之久和乡思离愁之深。

7.范仲淹《苏幕遮》中“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三句将天、地、山、水通过斜阳、芳草组接在一起,构成一幅意境悠远的画面。

8.古诗文中,明月、高楼常常成为旅人游子思乡怀远的凭借,范仲淹《苏幕遮》中就有如此感叹:“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u 《兰亭集序》(王羲之)

1、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表现兰亭环境优美的句子: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候宜人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兰亭集会时文人雅士们把盛酒的杯浮在水面从上游放出,循曲水而下,流到谁面前,谁就取来饮酒赋诗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羲之在兰亭聚会时看到天空的无边和事物的繁多之后,眼力舒展,胸怀开畅,极尽视听的乐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在感叹时光流逝时,往往会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兰亭集序》中有一句相似的感叹: , 。

5.王羲之将世人大体分为两类“静者”和“躁者”,并形象地概括了两类人的生活内容: ,

, , 。

6、生活中当我们专注于自己所喜欢的事物时,会达到忘我的状态而忽视时光的流逝,这很容易让我们想起王羲之《兰亭集序》里的句子 , , ,

7、我们喜欢的事物由生到灭,时间极其短暂,自然也会令人生发感慨,正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所写: , , , 。

u 《兰亭集序》(王羲之) 1、? 2、? 3、?

4、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5、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6、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7、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u 《滕王阁序》(王勃)

1、王勃在《滕王阁序》一文中,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天阔水远、孤鹜高飞、晚霞绚烂的秋景图, , 。此句化用自庾信的《马射赋》“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两句。

2、王勃《滕王阁序》一文写景字字珠玑,尤其是 , 。着力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变幻,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3、王勃的《滕王阁序》被誉为千古奇文, , 。 , 。

赞美了滕王阁所在地物珍人杰,钟灵毓秀的特点。

4、南昌的滕王阁和武昌的 、洞庭湖畔的 、山西的 并称为中国四大名楼,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用“鹤汀凫渚, ; , ”盛赞其因地制宜,依形就势的建筑特征,实现了自然美和人工美的高度统一。

5、初唐四杰之一 在《滕王阁序》开篇即以 , 。 , 。

交代出洪州的地理位置,而且极写其地势之宏伟。接着用 , ; , 。 交代洪都物产丰富,人才俊美。

6、唐代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里用“渔舟唱晚, ”的诗句形象地表现了古代的江南水乡在夕阳西下的晚景中,渔舟纷纷归航,江面歌声四起的动人画面。

7、王勃《滕王阁序》用 , 。盛赞滕王阁宴会宾客中,文人雅士的非凡文采,用 , 。极写阁中宴席上英雄豪杰的雄才大略。

8、《滕王阁序》的作者用夸饰笔法,描写滕王阁的超拔绝世气势 , ; ,

。用一仰一俯视觉角度的有意对比,表现滕王阁高峻的特点。

9、王勃《滕王阁序》用 , 。 , 。写出了滕王阁四周人烟繁盛,富庶繁华的气象。

10、王勃《滕王阁序》中直接点出时间已到深秋的句子是:时维九月, 。写来宾驾着名车骏马造访滕王阁的句子是: ,访风景于重阿。临帝子之长洲,

。描写滕王阁周围景物的句子是: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 , 。描写滕王阁四周人烟繁盛,繁华富庶的句子是:闾阎扑地, ; ,青雀黄龙之舳。

11、傍晚时分,一叶叶小渔船飘荡在鄱阳湖的水面上,船歌相呼应和,悠长而辽远。此景此情正应了王勃《滕王阁序》中的两句:“ , 。”

12、范仲淹有词云:“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其中关于“衡阳雁”的意象在王勃的《滕王阁序》中“ , ”也曾出现过。

13、滕王阁是唐高祖的儿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修建的,旧址在今江西南昌赣江之滨,高宗时,洪州都督阎某重修此阁,并于上元二年(675)的重九日,在滕王阁欢宴群客。 技压群雄,总述其事,写作了千古名篇 ,留下千古名句“ 、 。其代表诗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 、 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他与 、 、 并称为“初唐四杰”。 《滕王阁序》(王勃)

1、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3、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