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习题集 下载本文

第一章 法学研究与法学教育

一、不定项选择题

1、关于法学的调整对象,正确的说法有( )

A.只研究法的应然状态B.只研究法的实然状态C.只研究法的必然性D.研究一切法律现象及其规律 2、法学的性质是( )

A.一门社会科学B.一门自然科学C.一门人文科学D. 哲学的分支 3、法学的主要职能有( )

A.应用的职能B.认识论职能C.意识形态的职能D.规范功能 4、下列关于法学与政治学关系的正确说法是( )

A.两者的研究对象是同一的 B.法学从属于政治学

C.自然法学家既是政治学家又是法学家D.19世纪以后法学才成为独立的学科 5、下列关于法学与经济学关系的正确说法是( )

A.法与经济的关系是法学与经济学的共同课题B.经济学的发达程度决定了法学的发达程度 C.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可能引入法学领域 D.法律经济学是法学与经济学的交叉学科 6、法学教育的功能有( )

A.传授法律知识B.训练法律思维C.培养合格法律专业人才D.塑造公民人格 二、名词解释

1、法学2、法学教育3、法学的阶级性4、刑名法术 三、简答题

法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一般关系。 四、论述题

试论法学的研究对象、性质和职能。

第二章 法学的历史

一、不定项选择题

1、法学的产生的前提是( )

A.私有制发展到一定阶段 B.立法发展到广泛的程度

C.立法发展到相当复杂的程度D.社会上己出现一个职业法学家集团 2、标志法学作为独立学科出现的法学流派是( ) A.古典自然法学派B.分析法学派C.社会法学派D.哲理法学

3、反对古典自然法学派,强调法律是民族精神的法学流派是( ) A.古典自然法学派B.分析法学派C.历史法学派D.哲理法学

4、汉代在法学领域出现的根据儒学原则对以律为主的成文法进行讲习、注释的法学叫作( A.“律学” B.“刑名律学” C.“注释律学” D.新儒学 5、古典自然法学派主要研究( )

A.应然法 B.实然法 C.理想法 D.法的社会功效 6、马克思主义法学出现的标志是( )

A《德意志意识形态》.B.《共产党宣言》 C.《资本论》 D.《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二、名词解释

1、古典自然法学派2、分析法学派3、社会法学派4、法学5、儒学6、封建正统的法律思想 7、律学8、春秋决狱

三、简答题

1、古罗马法复兴的原因。2、法学产生的条件。3、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法学的主要贡献有哪些?四、论述题

试述马克思法学的产生、发展及意义

) 第三章 法学的体系

一、不定项选择题

1、法学的各个分支学科构成的一个有机联系整体,在法学上称为( )

A.法学体系 B.法理学体系 C.法系 D.法律体系 2、法学体系随着以下因素而不断发展( )

A.文明发展的需要 B.本国法律的发展 C.法学家认识水平的提高 D.社会发展的需要 3、从法律的制定到实施这一角度出发,法学可分为( )。 A.立法学、应用法学、法律解释学 B.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

C.立法学、法律解释学、法律社会学 D.法学本科和法学边缘学科 4、法学 分为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其分类角度是( )

A.各种的法律B.认识论C.法学和其他学科的关系D.法律的制定到实施 5、法理学属于( )

A.国内法学 B.应用法学 C.理论法学 D.法学本科 6、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可概括为( )

A.它是法学的一般理论B.它是法学的基础理论C.它是法学的方法论D.它是法学的分支学科 二、名词解释

1、法学体系2、理论法学3、应用法学4、法学的党性5、法学的实践性6、法学的科学性 7、边缘法学8、法理学 三、简答题

怎样划分法学的分支学科? 四、论述题

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

第四章 法学的研究方法

一、不定项选择题

1、对研究法学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根本方法是( )

A.社会调查的方法B.历史考察的方法C.词义分析的方法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法学方法论的两个层次是( )

A.法学方法论的原则B.法学研究的具体方法C.语义分析方法D.社会调查 3、下列属于实证分析方法的有( )。

A.逻辑分析B.阶级分析C.语义分析方法D.社会调查 4、下列关于法的价值分析方法正确的说法是( )。 A.法的价值分析就是运用一定的价值准则去评判、衡量某种法律

B.法学是价值中立之学 C.法学要成为科学就必须只研究事实,而不涉及价值 D.法学像其他社会科学一样,完全排除价值因素是不可能的 5、下列关于法的的阶级分析方法的正确说法是( )

A.阶级分析方法是避免走入唯心主义法学误区的必要指南B.阶级分析方法就是“阶级斗争之学”和“对敌专政之学” C.阶级分析方法是探索法律制度和法律思想历史演变规律的基本线索 D.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阶级分析方法已其理论意义和认识价值

6、揭示法律现象的矛盾特殊性且在法学各分支学科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法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 ) A.阶级分析的方法B.价值分析的方法C.实证分析的方法D.逻辑分析的方法 二、名词解释 法学方法论

三、简答题

1、法学研究中如何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则?2、阶级分析方法的独特的功能。

3、法学方法论的含义及内容。 四、论述题

法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第五章 法的概念

一、不定项选择题

1、在阶级对立社会中,法的本质属性首先是指( ) A.法的客观性B.法的阶级性C.法的规范性D.法的强制性

2、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 )

A.统治阶级的意志B.阶级斗争状况C.社会物质生活条件D.历史传统

3、法的适用对象是一般的人而不是特定的人,它是反复适用的而不是仅适用一次的。这表明法具有( ) A.规范性B.连续性C.概括性D.效率性

4、在封建社会,君主的诏令具有最高法律效力,而在现代国家中,宪法是根本法,这表明( ) A.法的性质、作用和特点与国家直接关联 B.法律制度和法的形式受国家形式的影响 C.法为确认国家政权的合法地位所必需 D.法为巩固和完善国家制度所必需 5、法的规范性是指( )

A.对人们和为的指导作用 B.法向人们提供一个评价人们是非的标准

C.法为人们提供一个行为模式D.法总结和概括统治阶级的胜利成果

6、法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都有不同程度的联系,其中与( )的联系是最根本的联系。 A.经济 B.政治 C.国家 D.道德

7、( )决定法的本质。

A.社会生产力水平B.社会经济基础C.全体社会的共同意志D.执政党的意志

8、法具有阶级性是指( ) A.法是统治者团体意志的体现B.法是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C.法首先和主要是执政阶级意志的体现D.法是国家政权意志的体现 9、法律调整的对象有( )

A.行为关系B.思想社会关系C.意志关系D.各种社会资源

10、中国古代把“律”字解释为“均布”,着重体现的含义是( ) A.规范 B.刑罚 C.公平 D.正义

11、法律的强制实施都是通过法定时间与法定空间上的步骤和方式而得以进行的,此即所谓( ) A.法的意志性B.法的利导性C.法的程序性D.法的国家性 12、“无论是政治的立法或是市民的立法,都只是表明和记载经济关系的要求而已”,马克思的这句话的含义是( )

A.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B.法所体现的统治维修组意志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C.法不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它反映经济关系的要求D.法是由生产力水平决定的 13、法的形式特征有( )

A.是调整行为关系的B.由国家制定和认可C.以权利义务的双向规定为调整机制D.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14、法的阶级性是指( )

A.法的兴亡同阶级的存废相一致,它随着阶级的产生、发展和消亡而产生、发展和消亡 B.法首先和主要是执政阶级意志的体现,阶级性是法的本质属性 C.法反映一个阶级的意志

D.法主要不反映被统治阶级的意志 15、法的社会性是指( )

A.法是一种社会现象,不是超社会的、从来就有的、永恒不灭的自然现象 B.法是一种普遍的社会规范,一般地说,它约束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C.法既要服务于一定阶级的政治统治,执行政治职能;又要处理社会公共事务,执行社会职能 D.法的社会性即法的阶级性

16、法所体现的意志的内容是由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这意味着( )

A.法具有客观性B.立法应注意现实的经济条件C.法应随经济条件的发展而发展D.法不是以意志为基础的 17、通常称之为狭义的法律是由哪些国家机关制定的?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国务院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D.地方权力机关 18、法律按照国家制定认可两种产生方式,在形式上表现为( ) A.成文法 B.习惯 C.习惯法 D.判例法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有人类社会就必然有法存在 B.只要有人类社会就必然有社会规范 C.法是所有社会规范的总和 D.法只是社会规范的一种 20、法律的强制力具有( )

A.直接性 B.或然性 C.间接性 D.潜在性 21、从法的本质看,法具有( )。

A.意志性与规律性B.阶级性与共同性C.利益性与正义性D.实体性与程序性 22、法律创制的主要方式有( )。

A.生成 B.制定 C.默许 D.认可 23、法的非本质属性有( )

A.国家强制性B.规范性C.阶级性D.预测性

24、技术规范在法律上被确认后,就成为( )。

A.社会规范 B.习惯规范 C.技术法规 D.法律规范 25、法的本质属性有( )。

A.国家强制性 B.人民性 C.阶级性 D.物质制约性 26、经济以外的因素对法也有重要影响,这此因素包括( )。

A.宗教 B.道德 C.历史传统 D.社会文化

27、根据法的创制主体和法的适用范围为标准对法进行分类,法律分为( ) A.成文法和国际法B.国内法和国际法C.根本法和普通法D.一般法和特别法 28、公法和私法的划分来源于( )。

A.古希腊 B.罗马 C.英国 D.美国 29、英美法系对法的基本分类是( )。 A.实体法与程序法B.普通法与衡平法C.公法与私法D.根本法与普通法

30、大陆法系对法的基本分类是( )。

A.实体法与程序法 B.普通法与衡平法 C.判例法与制定法 D.公法与私法 31、法的一般分类有( )。

A.实体法和程序法B.普通法和衡平法C.根本法和普通法D.国内法和国际法 32、法的特殊分类包括( )。

A.公法和私法B.成文法和不成文法C.普通法和衡平法D.联邦法和联邦成员法 33、普通法与衡平法的划分出现在( )。

A.大陆法系B.英美法系C.社会主义法系D.伊斯兰法系 34、按照法的适用范围的不同,可将法分为( )。

A.普通法和衡平法B.根本法和普通法C.公法和私法D.一般法和特别法

35、根据法律的地位、效力、内容和制定主体、程序的不同,可将法分为( )。 A.成文法和不成文法B.实体法和程序法C.公法和私法D.根本法和普通法 36、按照法律规定内容的不同,可将法分为( )。 A.成文法和不成文法B.实体法和程序法C.公法和私法D.一般法和特别法 37、以法的创制方式和表达形式为标准,可将尖分为( )。 A.成文法和不成文法B.实体法和程序法C.公法和私法D.一般法和特别法

38、按照法是否规定根本制度和是否具有最高效力,可以将法分为( )。

A.根本法 B.普通法 C.公法 D.私法 二、名词解释

1、法律2、法的规范性3、法的概括性4、法的国家性5、法的普遍性6、法的利导性7、法的连续性8、法的稳定性9、法的程序性10、法的可预测性11、成文法12、制定法13、习惯法14、判例法15、实体法16、程序法17、根本法18、普通法19、一般法20、特别法21、公法22、私法23、社会法24、普通法25、衡平法27、法律的制定 三、简答题

1、 法的基本特征。2、如何理解法的强制性?3、在认识法的本质时要注意哪几个方法论问题?

4、马克思主义关于法的定义及其科学性。5、法与经济规律的关系。6、社会法的出现。7、法的一般分类。 8、法的特殊分类。9、如何理解法的意志性。10、“法”与“法律”中西文中的含义及其演变。11、试述法的利导性。12、如何理解法的现象和法的本质的关系。 四、论述题

1、 试述法的形式特征。2、从法的形式特征论述法的主要优点。3、如何理解法的本质。

五、分析题 马克思说过:“对于法律来说,除了我的行为以外,我是根本不存在的。我根本不是法律的对象。”试联系实例分析其含义。

第六章 法的形式和效力

一、不定项选择题

1、国家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包括以下几类( )。

A.国家行政机关的判决B.审判机关的法律C.立法机关的法律D.公安机关的逮捕证 2、我国法律形式主要包括( )。 A.宪法 B.法律 C.行政法规 D.地方性法规 3、民法法系国家的一些基本法律一般采用较系统的( )。 A.判例形式 B.法典形式 C.特别法形式 D.不成文法形式 4、普通法法系中的普通法是指( )。

A .欧洲封建割据时期作为统一象征的教会法B.在欧洲大陆通行的习惯法 C.英格兰各地的习惯法 D.适用于英格兰全境的法 5、判例作为正式意义上的法的渊源存在于( )。

A.罗马法系 B.社会主义法系 C.罗马法系和普通法系 D.普通法系 6、民法法系的发展是以( )。

A.普通法为基础 B.判例法为基础 C.罗马法为基础 D.衡平法为基础 7、行政法规有以下哪些特征?( )

A. 行政法规作为一种法的渊源,在中国法渊源体系中处于低于宪法、法律和高于一般地方性法规的地位 B.行政法规的立法目的是保证宪法和法律的实施,有了行政法规,宪法和法律的原则和精神便能具体化,便能更好地、有效地实现

C.行政法规调整的社会关系和规定的事项,远比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和规定的事项具体、广泛 D. 行政法规在司法实践中只能作为参照,不能作为审判的依据

8、宪法的修改必须经过哪些机关或人大代表的提议?( )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B.2/3以上的全国要民代表大会的代表 B.1/5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 D.10个全国人大代表团 9、在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宪法和法律( )。

A.一般在全国范围内生效 B.原则上对在外国的我国公民发生效力 C.适用于中中国境内的一切外国公民 D.在局部地区生效

10、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制定 ( )。

A.基本法律 B.行政法规 C.除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 D.特别行政区基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