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沉淀掩蔽法:加入沉淀剂,使干扰离子产生沉淀而降低N离子的浓度。 ③氧化还原掩蔽法:利用氧化还原反应改变干扰离子的价态以消除干扰。 13、配位反应中最高最低最佳酸度如何选择?
答:根据金属离子产生水解时的ph来控制滴定金属离子被测定的最低酸度; 根据lgKmy≥6,计算金属离子被滴定的最高酸度; 最佳酸度位于最高酸度和最低酸度之间,试值 14、影响配位滴定突跃的因素有哪些?
答:主要有两个。(1)金属离子的影响,条件稳定常数一定的条件下,Cm增大越大,△Pm增大越大;(2)金属离子浓度一定的条件下,条件稳定常数越大,滴定突跃也越大。 第六章 氧化还原滴定 1、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
答:氧化还原反应过程机制复杂,反应过程分多不完成。有些反应速度慢,且常伴有副反应发生或因反应条件不同,相同的反应物生成不同的反应产物。介质多反应过程的影响大。所以在氧化还原滴定中,应根据不同情况,选择适当的反应条件,严格控制反应条件是十分重要的。 2、什么是条件电位?它与标准电位有何区别?
答;条件点位是当氧化态和还原态的总浓度相等,且均为1mol/l校正了各影响因素后得到的实际电位。
标准电位是指在25℃下,氧化还原半反应各组分活度都是1mol/l,气体分压都是1atm时的电极电位。
标准电位是一常数,而条件电位随溶液中所含能引起离子强度改变和产生副反应的电解质的种类和浓度的不同而不同,在一定条件下为常数。 3、影响条件电位的因素有哪些?
答:(1) 电解质:影响溶液中离子强度,从而改变氧化态和还原态的活度系数; (2)沉淀剂:氧化还原反应中加入能与氧化钛或还原态生成沉淀的物质;氧化钛沉淀,条件电位下降;还原态沉淀,条件电位升高。
(3)配合物:溶液中各种阴离子与金属离子氧化态或还原态成配合物。氧化态成配合物,条件电位下降;还原态成配合物,条件电位升高。
(4)酸效应:半电池反应中H+,OH-,酸度改变影响条件电位。氧化态或还原态为弱酸或弱碱,酸度直接影响存在形式,从而引起条件电位变化。 4、影响氧化还原反应速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1)物质本身的性质
(2)浓度:反应物的浓度增大,反应速度增大; (3)温度:一般的,反应温度升高,反应速度增大;
(4)催化剂:根本生改变反应机制。一般正催化剂增大反应速度,负催化剂降低反应速递。
5、氧化还原滴定方法分类,原理及优缺点?
答:(1)碘量法:以碘单质为氧化剂或以碘的化合物为还原剂的还原方法。 分为直接碘量法和间接碘量法。
直接碘量法: 利用I2的弱氧化性质滴定还原物质; 间接碘量法:利用I-的中等强度还原性滴定氧化性物质
(2)高锰酸钾法:以高锰酸钾为滴定剂的反应,在强酸性溶液中,高锰酸钾是强氧化剂,锰酸根离子呗还原为锰离子。
应用广泛, 酸性溶液中可直接在课直接滴定测定一些还原性物质, (3)亚硝酸钠法:以亚硝酸钠为标准溶液,利用亚硝酸钠与有机胺类物质发生重氮化反应或亚硝基化反应进行的氧化还原滴定法。
6、氧化还原反应常用指示剂有哪些?各用于那些氧化还原滴定中?如何判断终点?以及指示剂的选择原则?
答:(1)自身指示剂:有些滴定剂或被测物有颜色,滴定产物无色或颜色很浅,则滴定时无须再滴加指示剂,本身的颜色变化起着指示剂的作用,。 优点:无须选择指示剂,利用自身颜色变化指示终点
(2). 特殊指示剂:有些物质本身不具有氧化还原性,但可以同氧化还原电对形成有色配合物,因而可以指示终点。
特点:反应可逆,应用于直接或间接碘量法
(3)氧化还原指示剂:具氧化或还原性, 其氧化型和还原型的颜色不同,氧化还原滴定中由于电位的改变而发生颜色改变,从而指示终点。 (4)指示剂的选择原则:
选择原则:指示剂变色范围部分或全部落在滴定突跃范围内,指示剂的条件电位尽量与化学计量点电位相一致。
7、是否平衡常数大的氧化还原反应就能用于氧化还原滴定分析中?为什么? 答:一般讲,两电对的标准电极电位大于0.36v,这样的氧化还原反应可以用于滴定分析。
实际上,当外界条件改变时,电对的标准电位是要改变的,因此,只能创造一个适当的条件,使两电对条件电位差超过0.36v,这样的氧化还原反应能应用于氧化还原滴定分析。
但并不是平衡常数大的氧化还原反应都能用于氧化还原滴定中,因为有的反应平衡常数虽然很大,但是但应速度慢,亦怒符合滴定分析要求。 8、用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反应具备什么条件?
答:(1)反应平衡常数必须大于10-6,即△E>0.36v;
(2)反应迅速,且无副反应,反应要完全,且有一定的计量关系;
(3)参加反应的物质必须具有氧化性或者还原性,或能与氧化剂或者还原剂产生沉淀的物质;
(4)有适当的指示剂确定终点。 9、氧化还原反应对预处理剂要求: 答:反应定量、完全、快速 过量的预处理剂易除去 氧化还原反应具有一定选择性 10、碘量法误差的主要来源 答:(1)碘的挥发
预防:过量加入KI——助溶,防止挥发;增大浓度,提高速度;溶液温度勿高,在室温下进行;碘量瓶中进行反应(磨口塞,封水);滴定中勿过分振摇; (2)碘离子的氧化(酸性条件下)
预防:控制溶液酸度,酸度增大加快氧化;避免光照(暗处放置);碘单质完全析出后立即滴定;除去催化性杂质(NO3-,NO,Cu2+)
11、比较酸碱滴定,配合滴定和氧化还原反应的滴定曲线,说明其共性,特性。 答:(1)共性:①在滴定剂不足0.1%和过量0.1%时,三种滴定曲线都能形成
突跃;
②三种曲线均是利用滴定曲线的突跃,提供选择指示剂的依据。
(2)特性:酸碱滴定曲线是以ph为纵坐标;配位滴定曲线是以pm为纵坐标;氧化还原滴定清曲线是以E为纵坐标。而横坐标均为加入标准溶液的量。 第七章 沉淀滴定和重量分析法
1、何为银量法?银量法指示终点的方法分类,原理,滴定条件? 答:用生成难溶性盐来进行测定的方法,成为银量法。 指示终点方法:
①铬酸钾法(莫尔法Mohr法)
原理:氯化银溶解度小于铬酸银,所以先沉淀出来,氯离子消耗完之后过量的银离子与铬酸根离子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指示终点。
条件:中性或弱碱性条件下,控制pH = 6.5~10.5;铬酸钾加入量要适度;干扰离子消除;滴定时充分振摇,解吸CL- 和 Br-,防止沉淀吸附而导致终点提前。 应用范围:硝酸银滴定CL-, Br-,,CN-,不可测I- ,SCN- 且选择性差 ②铁铵钒指示剂法(Volhard法 佛而哈德法) (1)直接法
原理:终点前,AgSCN白色,Ag+滴完后,过量SCN-与Fe3+产生配合物指示终点
NH4Fe(SO4)2?12H2O为指示剂,NH4SCN?Ag?。
SP前:Ag??SCN??AgSCN?(白色)Ksp?1.1?10?12?SP:Fe3??SCN??FeSCN2(淡棕红色)
条件:A.酸度: 0.1~1.0 mol/L HNO3溶液 B.指示剂: [Fe3+]≈ 0.015 mol/L
C.注意:充分摇动溶液,及时释放Ag+,防止沉淀吸附而造成终点提前 范围:测Ag+ (2)返滴定
原理:介入过量的硝酸银,在用SCN-返滴定剩余的Ag+
含卤离子溶液中NH4Fe(SO4)2?12H2O为指示剂,NH4SCN?定过量Ag?SP前:Ag?(定过量)?CL??AgCL?(白色)Ksp?1.8?10?10Ag?(剩余)?SCN??AgSCN?(白色)Ksp?1.1?10?12?SP:Fe3??SCN??FeSCN2(淡棕红色)
条件:A.酸度:稀HNO3溶液;防止Fe3+水解和PO43-,AsO43-,CrO42-等干扰
B.指示剂:[Fe3+]≈ 0.015 mol/L
C.注意事项:测CL- 时,预防沉淀转化造成终点不确定 范围:测CL-, Br-,I-,SCN- ③吸附指示剂法(Fayans法 发扬司法)
吸附指示剂法:利用沉淀对有机染料吸附而改变颜色来指示终点的方法; 吸附指示剂:一种有色有机染料,被带电沉淀胶粒吸附时因结构改变而导致颜色变化;
?AgNO?X(吸附指示剂)3原理:
SP前: HFL H+ + FL- (黄绿色)
AgCL:CL- - - - - 吸附过量CL-
SP时:大量AgCL:Ag+::FL-(淡红色)- - --双电层吸附 滴定条件及注意事项:A控制溶液酸度,保证HFL充分解离; B加入糊精,保护胶体,防止沉淀凝聚;
C卤化银胶体对指示剂的吸附能力 < 对被测离子的吸附能力 D.避免阳光直射
适用范围:可直接测定CL-,Br-,I-,SCN-和Ag +
2、法司法测定卤化物时,为了使滴定终点颜色变化明显,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①是沉淀为胶体,增大表面积,可采用稀释,加糊精等方法; ②胶粒对吸附剂的吸附能力要适当,应略小于对被测离子的吸附能力; ③选择合适的指示剂;
④控制适宜的ph,一般在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