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试题库 下载本文

一、 单项选择题

1、进出口商品的供求价格弹性是

A.进出口商品的价格对其供求数量变化的反映程度 B.进出口商品的供求数量对其价格变化的反映程度 C.供给对需求的反映程度 D.需求对供给的反映程度 2.休谟机制的理论基础是 A.货币数量论 B.凯恩斯主义 C.货币主义 D.理性预期

3.用Dx表示一国出口的需求价格弹性,用Dm表示一国进口的需求价格弹性,则马歇尔—勒纳条件可以表示为 A. Dx+Dm>1 B. Dx+Dm<1 C. |Dx|+|Dm|>1 D. |Dx|+|Dm|<1

4.根据货币分析法对货币需求函数Md的假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y与Md之间呈正比例变化关系 B. P与Md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C. I与Md之间呈负相关关系 D. E(P)与Md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5.下列哪一项是60年代以后形成的国际收支理论 A.价格—现金自动调节理论 B.弹性分析方法 C.吸收分析方法 D.货币分析方法

6.从局部均衡(贸易项目)方面来考察国际收支的理论是 A.吸收分析法 B.弹性分析法

C.货币分析法 D.资产市场分析法

7.根据货币分析法,下列关于国际收支失衡调节的那一个描述是错误的

A.如果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能够不受干扰的进行下去,从长期来讲,货币市场的不均衡以及国际收支赤字或盈余会最终消失

B.在持续的经济增长条件下,货币需求超过国内货币供给的结果是国际储备的流入 C.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流动,对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国家和非国际储备货币国家的影响是对称的

D.在浮动汇率制下,国际收支的不均衡可直接由汇率自动的改变而得到纠正,不需要国际间货币和国际储备的流动

8.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流入本国的净资本增加会导致实际汇率 A.下降 B.上升 C.不变 D.上升或下降

9.关于吸收效益的收入再分配效应,下列的哪一个描述是错误的 A.物价上涨先于工资的提高,从而使物价上涨转变为企业家利润 B.物价上涨使收入从固定货币收入集团转移到社会的其他集团手中 C.物价上涨使实际收入的一个更大部分转变为政府的税收

D.在收入从低边际吸收倾向向高边际吸收倾向移动的情况下,贸易差额得到改善 10.下列关于货币分析法的政策意义叙述错误的是 A.国际收支的失衡本质上是货币失衡

B.国际收支的失衡是永久性失衡,所以政府必须采取措施调节

C.一个国家在不变动汇率的情况下也能对国际收支的失衡进行调节,其方法就是采用国内货币政策

D.贬值仅仅是国内信贷收缩的一种替代品 11国际收支失衡是指 A.国际收支顺差 B.国际收支逆差 C.国际收支顺差或逆差

D.贸易收支逆差

12.J曲线效应是用来描述经常项目的 A.贬值的效果 B.升值的效果

C.先贬值,后升值的效果 D.先升值,后贬值的效果 13.货币分析法将国际收支视为 A.货币现象 B.实物现象 C.货币和实物现象 D.其他现象

14.在吸收表达式B=Y-A中,B代表 A.国民收入 B.吸收 C.贸易差额 D.贬值

15.米德冲突说明,一国如果要同时实现内外均衡,就必须同时使用下列哪两种政策 A.支出调整政策和支出转移政策 B.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C. 支出调整政策和货币政策 D. 支出转移政策和财政政策

16.根据蒙代尔的搭配法则,下列那一种政策应着眼于稳定国内经济,而另外哪一种政策则应用于稳定国际收支

A. 支出调整政策和支出转移政策 B. 支出转移政策和支出调整政策 C.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D.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17. 下列哪一位经济学家开创性地提出了“两种目标,两种工具”的理论模式 A.丁伯根 B.蒙代尔

C.斯旺 D.米德

18.要实现N个经济目标,必须至少具备N种政策工具,称为 A.丁伯根法则

B.蒙代尔的政策指派理论 C.米德冲突 D.斯旺模型

19.IB曲线左右两边的点各意味着哪种情况 A.失业 通货膨胀 B.通货膨胀 失业 C.充分就业 通货紧缩 D.通货紧缩 充分就业

二、判断题

1.马歇尔-勒纳条件是指货币贬值后,只有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和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之和大于1,贸易收支才能改善。

2.J曲线揭示:汇率贬值后,短期贸易状况恶化,长期贸易状况改善。 3.在货币分析法下,超额的货币供给产生的压力会导致经常项目赤字。

4.根据资产分析法,国内货币需求与本国利率呈负相关关系,与外国利率呈正相关关系。 5.实际汇率对各种冲击的反应取决于本国和外国的产出水平,取决于净资本流动对冲击的反应程度,取决于本国和外国的贸易与产出的比例。

6.因为货币错觉的存在,要求人们应更多地关注货币收入而不是关注物价。

7.根据弹性分析法,本币贬值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所以会有助于减少国际收支赤字。 8.国际收支的货币分析法是一种短期分析理论。

9.弹性分析法强调的是经济社会需求的一面,吸收分析法强调的是经济社会供给的一面。 10.在金本位制年代,各国政府把对内均衡的实现看得比对外均衡的实现更重要。 11.国际收支的吸收分析法所说的吸收就是通常所说的消费与投资。 12.价格—现金自动调节机制是一种汇率决定理论。

13.提高汇率,即本币升值,会使对本国商品的开支转移到对国外商品的开支上,从而恶化国际收支。

14.根据“蒙代尔搭配法则”,财政政策应被用于外部平衡,而货币政策应被用于内部平衡。 15.根据“蒙代尔搭配法则”,如果短期资本流动对利率差异没有反应,这时适时搭配使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能够实现内外部的平衡。

16.财政政策主要指改变政府支出及税收的政策,而货币政策主要是指通过改变一国的货币供给并影响利率来发挥作用。

17.直接管制包括关税、配额以及其他限制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的措施,是一种可以作用于所有项目的普遍性政策。

三、 简答题

1.简述国际收支理论中的休谟机制的主要内容。 2.简述J曲线效应及其原因。

3.试简单比较国际收支的吸收分析法和货币分析法。

4.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国际收支的资产市场分析法出现了众多的说法和模型解释,试说明这些说法和模型的共同点。

5.为什么在斯旺模型中,EB线向右上方倾斜而IB线向右下方倾斜? 6.为什么说“米德冲突”是“丁伯根法则”的另一种表达形式? 7.简述在开放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一国的经济目标和经济政策。

四、分析和论述题

1.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主要有哪几种?自动调节机制在什么环境下才能发生作用。 2.试分析各派国际收支调节理论的前提条件与核心内容的异同。 3.评述货币分析法的政策主张。 4.评述吸收分析法。

5.试比较弹性分析法与吸收分析法中关于本币贬值效应的分析。 6.用IS-LM模型分析货币市场和商品市场的同步均衡。 7.试论述不同资本流动程度下,BP曲线斜率的变化

外汇和汇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