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五年级数学下册 第4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数通分)教案 新人教版 下载本文

2019年(春)五年级数学下册 第4章《分数的意义和 性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数通分)教案 新人教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数通分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通分和解决有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数通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解决与通分相联系的有关问题.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准备迁移 1,P117 .5

2,口答:求下列各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课件1] 2,3和6 2,3和5 4,6和12 5,15和10 4,8和12 3,12和24 3,6和9 7,14和28 3,把下列各组数通分.[课件2] 4/5和2/3 5/7和5/21 7/21和3/8 二,自主探究,提高能力

揭示课题: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数通分 自学P116 .例 5: 把2/3,1/4和3/8通分.

(1)思考:A,要将三个分数进行通分,必须先求出什么 B,怎样将这几个分数通分呢 (2)反馈并小结. 板书:∵ [3,4和8]=24

∴ 2/3=2×8/3×8=16/24 1/4=1×6/4×6=6/24 3/8=3×3/8×3=9/24

板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数通分,必须先求出这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用它作 公分母,一次进行通分.

※ 把下面每组分数通分.[课件3]

2/3,3/4和3/5 4/7,9/14和15/28 11/12,15/16和19/24 2,运用通分解决有关问题.

(1)先通分,再把9/10,17/20和13/15这组分数从小到大排列起来.[课件4] ∵ [10,20和15]=60

9/10=54/60 17/20=51/60 13/15=52/60 51/60<52/60<54/60 ∴ 17/20<13/1520/44 ∴ 4/7>5/11

(2)利用折半法进行大小比较.

∵ 3.5个1/7正好是一半(1/2), ∴ 4/7比一半大; ∵ 5.5个1/11也是一半(1/2), ∴ 5//1比一半小; ∴ 4/7>5/11 4,P118 .12

§ 解答此题要综合应用分数大小的比较和分数基本性质这两方面知识.要在1/6和1/5之间找出一个分数,其方法有——通分法. ∵ [6,5] =30 ∴ 1/6=5/30 1/5=6/30

由于通分后两个分数的分子相差1,仍不能找到一个比5/30大比6/30小的分数.则可将这两个分数再扩大2倍,得10/60,12/60,这时可以找出一个比10/60大比12/60小的分数是11/60了.如果还要再找两个这样的分数,则再次将两个分数扩大倍数. 四,作业 P118 .6,8,9,10

板书设计: 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数通分 P116 .例 5: 把2/3,1/4和3/8通分. ∵ [3,4和8]=24

∴ 2/3=2×8/3×8=16/24 1/4=1×6/4×6=6/24 3/8=3×3/8×3=9/24 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数通分,必须先求出这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用它作

公分母,一次进行通分.

通分时遇到有带分数的,可以只把分数部分通分,整数不变,但通分的过程中和通分的结果中,不能丢掉整数部分.

附送:

2019年(春)五年级数学下册 第4章《分数的意义和 性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应用)教案 新人教版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学会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名数以及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 教学重点:名数之间的互化.

教学难点:名数之间的互化的实质理解.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铺垫复习,导入新知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式的商.[课件1] 5÷6 14÷25 12÷12 18÷35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或字母.[课件2] 12÷35=( )/( ) ( )÷( )=4/7 ( )÷( )=a/b 8÷( )=( )/9 ( )÷17=7/( ) 1÷( )=( )/d

3,把5个饼分给9孩子吃,每个孩子分得多少个 [课件3] 4,小新家养鸡30只,养鸭10只.养的鸡是鸭的几倍 5,填空.[课件4]

30分米=( )米 180分=( )小时 二,变式类推,深化理解

1,教学P91 .例4: (1)3分米是几分之几米 (2)17分是几分之几时

思考:A,这两题与复习题有什么区别 有什么相同 B,第(1)题要把分米数改写成米数应该怎么办 怎样计算 板书: 3÷10=3/10(米)

C,第(2)小题是要将什么改写成什么 怎样求得 板书: 17÷60=17/60(时) ※ P91 .做一做

2,教学P92 .例5: 小新家养鹅7只,养鸭10只.养的鹅是鸭的几分之几 (1)提问:A,用谁作标准 该怎样计算 B,与复习题对比,有哪些不同点和相同点 (2)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