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7《动物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下载本文

精品文档

黄淮学院《动物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码及课程名称 课程编码:3381300514

课程名称:动物微生物学 Animal Microbiology 二、学时及学分

总学时数:72,其中,讲授学时:52 ,实验学时:20。 学分:4 三、适用专业及开设学期

适用专业:动物科学(本科) 开设学期:第3学期 四、课程的性质、目标和任务

《动物微生物学》是动物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在微生物学的一般理论基础上,研究动物病原微生物本身及其同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病原微生物和畜禽疾病、人畜共患病关系的科学。其任务在于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微生物与动物生命活动的关系,微生物在动物产品生产、加工、利用等方面的有益和有害的作用,能够运用微生物学的基本知识,鉴定病原微生物,利用免疫学方法预防重要的畜禽传染病,为发展畜牧业服务。

五、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细菌、真菌、放线菌、螺旋体、霉形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病毒等微生物的基本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特征、营养要求与类型、分类特征、遗传与变异的机理、外界环境的影响因素、生长繁殖的条件及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熟悉和了解常见畜禽病原微生物的基本特征、致病因子、致病机理及基本的诊断与预防方法。

在实验技能方面,应掌握细菌的各种染色方法和形态观察,常规培养基的制备、细菌的分离培养,主要病原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及实验室检验方法,病毒的鸡胚接种,常用的血清学检验等基本操作技术。

六、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言(共2学时)

(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引导学生走进微生物世界,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的特殊关系,明确本课程在动物科学专业学习中的地位、任务、基本内容和学习方法。 (二)教学内容 1.1 微生物的概念 1.2 微生物的分类 1.3 微生物的特点

1.4 微生物的分布及其与人和动物的关系 1.5 动物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1.6 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1.微生物的概念和分类 2.微生物的特点 难点:微生物的特点

第二章 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共8学时)

(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课堂教学,学习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和真核微生物的基本结构特点和生活特性,了解微生物的多样性。 (二)教学内容

2.1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2.1.1 细菌形态 2.2.2 细菌结构 2.2 真菌的形态与结构 2.2.1 单细胞性真菌 2.2.2 多细胞性真菌 2.3 病毒的形态与结构 2.3.1 病毒的形态 2.3.2 病毒的结构

2.4 其它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 2.4.1 放线菌 2.4.2 螺旋体 2.4.3 霉形体 2.4.4 衣原体 2.4.5 立克次氏体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1.细菌的基本形态与基本结构 2.革兰氏染色原理及步骤 难点:1.细菌细胞壁结构 2.革兰氏染色原理

第三章 微生物的生理(共2学时)

(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通过本章的课堂教学,使学生熟悉微生物营养类型和营养要求,了解细菌及病毒的培养特性,掌握配制微生物培养基的理论知识,为今后对微生物的研究与利用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

3.1 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 3.1.1 水分 3.1.2 干物质

3.2 微生物的营养与代谢 3.2.1 微生物的营养要求 3.2.2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3.2.3 微生物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 3.2.4 微生物酶 3.2.5 微生物的呼吸 3.2.6 微生物的代谢产物 3.3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3.3.1 细菌的生长与繁殖 3.3.2 真菌的生长与繁殖 3.3.3 病毒的增殖与培养 3.4 微生物的培养特性 3.4.1 细菌的培养特性 3.4.2 真菌的培养特性 3.4.3 病毒的培养特性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1.微生物的营养要求 2.细菌生长与繁殖的条件 难点:细菌及病毒的培养特性。

第四章 微生物分类(共1学时)

(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微生物的分类体系和原则,掌握细菌和病毒的命名原则和方法。 (二)教学内容

4.1 微生物在生物中的分类地位 4.2 细菌的分类 4.2.1 细菌分类的指征 4.2.2 细菌分类的方法 4.2.3 细菌的分类体系

4.2.4 细菌种的划分和种以下的分类单位 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