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作业“分层布置”的研究结题报告 下载本文

为了方便和同学们联系,现在我把我的电话留给大家:138□□□7□7□□ 从左往右依次是:

第一个□里的数字既有约数3,又是6的倍数; 第二个□里的数字是10以内最大的质数; 第三个□里的数字是最小的质数;

第四个□里的数字既是奇数,又是质数,还是6的约数; 第五个□里的数字比所有的自然数的公约数少1的数; 第六个□里的数字是5的最大公约数,又是5的最小公倍数。 然后,把你自己家的电话号码也设计成这样的谜语。

在这样的情景之下,学生个个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巩固知识的目的达到了,而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也得到了培养,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实践应用----让作业回归生活

生活是一个大课堂,蕴涵着丰富、鲜活的课程资源,远离生活就意味着让学生失去课程的另一半世界。要沟通课堂内外,拓宽学生学习空间,增加学生数学实践的机会。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所以我们的数学作业也应贯穿在大量数学实践中,要让学生少做题,多动手,多实践,多运用,在大量的数学实践中让知识得到升华。通过设计一些实践性较强的作业,使学生在“行”中求知。在设计作业时,树立开放的数学教学观念,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立足课本,放眼课外,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让作业回归“学生主体”,回归“生活实践”,真正符合新课标“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

如学习了“简单的数量关系”后,可以布置这样一道作业题,每人发一张购物记录卡,如下图: 购物记录卡

购物时间: 地点: 商品名称: 单 价: 数 量:

列式计算出所要的价钱: 你给售货员的钱: 找 回 的 钱:

然后,让学生带着这张购物卡,和家长一起去买一样东西,要求家长监督学生完成(家长不能代替学生完成),这样使得学生首先要考虑买什么,了解该商品的单价;然后确定所买的数量;再用所学知识算出要付的钱······整个购物过程在巩固课堂知识的基础上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

四、改变形式----让作业丰富多彩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已经注意到了从多方面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但同样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作业,教师却往往忽视指导学生充分运用多种感官,全方位、多角度地感知和认识事物,也很少想到鼓励学生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其学习,思考的结果。霍姆林斯基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大都依赖于兴趣。”教学的实践也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每个成年人都有这样一种体会,做自己喜欢的事做起来会觉得轻松异常,做自己不喜欢的事,不愿意的事就举步艰难。以往的机械重复的作业引不起学生的兴趣,那么我们数学作业的设计首先要从学生兴趣出发,针对学生的教学实践,寻求作业创新,设计形式多样的作业,这样学生做起来才会乐此不疲。

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后,我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 1、 找一找: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2、 做一做:利用我们身边的东西,做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 3、 涂一涂:在它们的外表上涂上不同的颜色。 4、说一说:向家长或同学说一说它们的特征。

这样,通过自己的找、做、涂、说,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表面有了深刻的认识,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加强了学生的动手实践,提高了学生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使学生的素质得到更全面的锻炼和发展。

五、自主开放——让学生学会创新

课程目标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力争使每一个学生的数学素养都得到发展。正如加德纳所说“教育应该在全面开发每个人大脑里的各种智能的基础上,为学生创造多种多样的展现各种智能的情景,给每个人以多样化的选择,使其扬长避短,从而激发每个人潜在的智能,充分发展每个人的个性。” 现实生活的问题往往存在于比较复杂的,信息不完备的现实情境之中,它的解决不仅需要学生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需要学生具有发散性的思维和创新的能力。因而我们的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把学生置于一个动态、开放的学习环境中,为学生提供多元、综合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学得主动,学得积极,给学生一些权利,还学生一些自由,让学生自由起来,快乐起来。使每位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自主开放的学习过程。

如在复习了“简单统计”后,我让学生根据本节的知识点和自己的实际情况,设计一道练习题,结果有同学设计了这样一道题:

下面是本学期某同学的数学成绩与本班数学平均成绩的统计表 单元

成绩

平均成绩 ××同学

91

85

94

92

86

(1)完成统计表。

(2)想一想可以用哪些统计图来分析比较上面这些数据? (3)你是怎样设计统计图的?

(4)从统计图反映的情况来看,你对你自己这几次的数学成绩有什么评价,你进步了吗?你有什么想法要与同学说?

又如学习了“百分数应用题”后,可设计这样的题目:一个家庭去某地旅游,甲旅行社的收费标准是:如果买3张全票,则其余人按半价优惠;乙旅行社的收费标准是:家庭旅游算团体票,按原价的80%优惠,这两家旅行社的原价均为每人1000元。

(1)如果你家去,你准备选择哪家旅行社呢?

(2)看到这些信息后,你对其他家庭去旅游有什么建议呢?

通过这样的自主开放性作业,学生不仅对所学的知识进行了巩固,而且对知识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自主建构,使自己的数学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实践新课标,如果说课堂是主阵地,那么作业就是分战场。让我们树立新的作业设计理念,设计出丰富多彩、学生感兴趣、乐于去完成的作业,开发每一个学生的多元智能,让学生的知识在作业中升华,技能在作业中掌握,能力在作业中形成,思维在作业中发展。从此,让我们的孩子重新爱上数学。

【参考文献】

1.《全日制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美]霍华德·多德纳·多元智能 新华出版社

3.《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孔企平胡松林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中小学数学教学·小学版》中国教育学会主办 中小学数学杂志社 5.《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探析》曹培英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 附件4:

创新作业设计方式 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湖州市织里实验小学 郁芳瑛

作业是学生进行学习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将来更好地运用数学,所以教师布置作业时,应本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着想,切忌布置一些急功近利、简单、重复学生不感兴趣的作业,使学生时时刻刻学习到“必需的数学”。

一、目前现状

在对我们学校高段数学教学的调查中了解到,目前多数教师比较重视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却对如何设计有效作业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提高学习成绩不是很重视。老师设计的作业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l.习题形式单调、重复。主要以计算题和应用题为主,不能从多方面检查和训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外,这种习题的条件和结论多是单一的、不变的,即所谓封闭的、规范的习题,缺乏开放性,不利于能力的培养,更谈不上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2.习题中缺乏应用。缺乏与实际问题或其他学科的联系,习题基本上是纯粹的数学题,而所谓的应用题也只不过是通过机械地辨别,模仿即可套用公式或相关的数学模型加以解决,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应用题。学生看不到数学问题的实际背景,也不会通过数学化的手段解决实际问题,这对学生建立积极的、健康的数学观,掌握数学建模方法是极为不利的。

3.习题布置实行一刀切,好、中、差的学生布置一样的作业,长此以往的话,就会造成优生吃不饱、快不了,学困生吃不下、跟不上的现象,学生对完成作业提不起兴趣,失去了布置作业的意义。

二、分析现状

为什么教师设计的作业形式单一、重复,学生提不起兴趣呢?我想主要原因是老师在思想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1.大多数教师仍然本着“熟能生巧”的思想布置一些形式单一、陈旧、缺乏应用意识的计算和应用题。教师没有深刻认识到设计有效作业的重要性。

2.有的教师虽然认识到了设计有效作业的重要性,但在具体操作中比较繁琐,没有找到行之有效的好办法,所以也只能中途作罢。

3.由于织里所处环境不同,大部分家长做童装,有些家长没时间配合老师与孩子一起做一些实践性的作业,所以也不了了之。

三、解决现状

现在我们提倡轻负高效,要确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设计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的作业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巧赋“基础”新形式

基础性的存在并不是否定作业设计的价值,也并不意味着就可以“照搬”、“重复”。学生没有一定的计算基础,没有一定的思维基础,要想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也必将阻碍重重。要练计算,最好天天练;要说解题思路,最好天天说。可是,怎样天天练计算,天天说思路,又不至于使学生觉得枯燥、厌烦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关于口算练习的设计

(1)每天由一个学生出题,写在表中,并作出标准答案。 (按照学习小组的座次轮流进行。) (2)出示方式:小黑板出示。

(3)出题要求:难易适中,有计算价值,可以融入最近刚学的内容。

(4)批改方式:出题人所属的学习小组成员共同批改,并统计成绩,填入表格。 (5)订正方式:去组长那里说口算思路。错误特别多的教师面批并补充相应练习。 (6)时间:出题人晚上出题,第二天上午拿给老师看并修改。 修改好后到办公室写在小黑板上。

每天上数学课之前将小黑板拿到教室,开始练习。 (7)注意:老师要做出题指导,使口算练习具有有效性。

同样是口算练习,但如果总是有老师出学生做的话学生会烦、会当成是一项任务,积极性不高,但是让学生自己出题并作出标准答案,学生对自己已经学过的计算有个回顾的过程。把出题的权利给学生,学生一定会搜肠刮肚,设计出自己觉得难易适当又巧妙的题目。在这样出题的过程中,学生一定会有所收获,计算能力也会有所提高。同时,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口算能力也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并对计算能力较差的同学进行了补习。

2.关于数学思维能力的训练

常年的高段数学教学让我发现,一堂新授课后,学生往往停留在模仿的阶段,虽然能做对,但是题型变化后,就不能正确理解了。有时我还开玩笑说你妈妈换了一件衣服你就不认识了吗?所以,要求学生说出自己解题的思路显得尤为重要。

新授课后,我往往会布置学生互相说说解答例题的思路,为了引导学生重视思维训练,我还设计了记载《班级小日记》的方法。也就是全班学生轮流记数学小日记,每天一个人值日,可以记自己的小发现,也可以记最近数学学习中的体会。要求是第二天早上交给老师看并修改,然后利用中午的时间读给全班学生听、评析。

下面是我们班学生的一篇数学小日记:

同学们,你们能根据很快算出正方形中最大的圆的面积吗?我一开始是利用正方形的边长就是圆的直径,然后利用圆的面积公式求圆的面积,如在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面积是3.14×0.5×0.5=0.785平方厘米。可老师说,这里面有个有趣的规律能让我们快速计算出结果。我左思右想,也没有什么发现,只好求助于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