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下载本文

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设计理念〗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掌握明清经济发展的表现:大量引进外来高产农作物;棉纺

织,丝织和制瓷业发展;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能力目标:

①引导学生思考明清时期资本主义发展缓慢与封建制度走向衰落两者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思维能力。

②引导学生联系明清对外交往的情况和今天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际,思考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提高学生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

③通过阅读、思考、表述、反问等培训方式,指导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方法和技能。 2、过程与方法

①“先学后教,以教导学”,师生互动共同完成课堂教学,以达到教学相长,师生共进。

②利用现代教学技术辅助教学。 ③运用实物展示激趣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15—17世纪,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中国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部产生了,但封建专制制度却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正常发展,这说明封建制度已无法推进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它已经衰落了。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封建专制制度的落后腐朽。

②通过学习,了解西方资本主义对外侵略的罪恶行径,同时认识到落后和封闭就要挨打,只有开放才是民族的发展的必由之路。 〖教学重点、难点及其处理〗 1、重点

①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处理:明朝资本主义产生的前提是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典型表现是“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②闭关锁国。处理:政策根源:“重本抑末”的封建经济策略;基础:自给自足的超稳定的封建经济结构;思维:天朝大国的浅见陋识;客观原因:欧洲殖民扩张;对中外交往的畏惧;具体表现:海禁;影响:弊大于利,阻碍了中国的发展和进步。

2、难点:明清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分析。

处理:已趋于衰落的封建专制制度阻碍了社会各方面的进步;事例分析:闭关锁国使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失去了广阔的海外市场,阻滞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教学准备〗 1、实物资源

①玉米、土豆、花生等农作物。

②棉布、真丝、呢绒、化纤织物等纺织品。 ③清朝铜钱若干。

2、小黑板-----《预习提纲》

(1)明朝时我国广泛引种了哪些高产农作物?你觉得这些高产农作物的引进将起

到怎样的作用?

(2)明朝时手工业技艺的先进,手工业品的畅销说明了什么? (3)明清时期商品经济活跃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4)“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①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②“机户”和“机工”各是什么人?他们之间是怎样的一种关系?

③它所描述的情况出现于何时?何地?何行业?为什么会在这一时期、这些地区、这个行业出现这种情况?

④假如你是明朝时的一位“机户”或“机工”,想象一下你一天的生活将是怎样的?你最大的梦想是什么? (5)闭关锁国。

①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闭关锁国”能御敌于国门之外吗?为什么?

②清朝“闭关锁国”的具体表现是什么?你知道同一时期的欧洲政府最关注、热衷的是什么事情吗?

③从历史的角度看,清朝的“闭关锁国”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④“闭关锁国”给你的最大感触是什么? 3、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上课前准备好的玉米、土豆、花生等农作物,在学生的疑问中提出问题:同学们,这些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农产品你知道原产于哪里吗?它们是怎样从国外传入我国,在我国又是怎样发展的呢?学习了这一课你就会了解这些问题。 二、讲授新课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123—124页的内容,思考、讨论第1、2、3个预习题,时间3分钟。

师:明朝经济的迅速发展使人口大量增加,粮食供给日益紧张,遇到灾荒年月就尤其突出。为解决粮食日益紧张的问题,明朝大量引进了哪些外来高产农作物?(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师:这些高产农作物的种植将起到怎样的作用?(解决粮食紧张问题,促进粮食商品化和农民转入手工业生产。)

师: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明清时期的手工业也得到较快的发展。明末科学家宋应星在其编著的《天工开物》中,就记载了纺织、陶瓷、采矿、冶金等18种手工业的发展,其中有许多先进的生产工艺当时还未发明呢?(放映一段有关的录像资料。)

师:当年郑和下西洋所带的物品中,最受外国人欢迎的就是丝绸和青瓷碗盘。现在请思考一下:明朝时手工业技艺的先进、受工业品的畅销说明了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补充:(1)当时中国科技仍较发达。 (2)中国的商品有一定的销售市场。

师: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使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空前活跃。所谓商品是为交换而生产的物品,商品经济是以生产商品为特征的经济关系。那么,明清时期商品经济活跃的具体表现有哪些呢?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

(1)商品种类增多。农民和手工业者生产的粮食、棉布、丝绸、瓷器等都大量投

入市场成为商品。

(2)城市繁荣。明朝商业城市很多,较著名的就有三十多座,这些城市大多集中

于运河两岸,交通十分发达。而北京和南京不仅是全国的政治中心,也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引导学生看《皇都积胜图》和《南都繁会景象图》,提出问题:图中的“东西两洋货物俱全”“西北两口皮货发客”等招牌,反映了什么景象?(商品经济的繁荣)

师:明清时期中国最有名的商人是晋商和徽商,他们除经商外,还直接投资于手工业生产,成为了早期的资本家。现请看课本第125页有关明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部分,并思考、讨论第4个预习题,时间3分钟。

师: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于何时?何地?何行业?(明朝中期以后,苏州、松江等地,纺织业)

师:资本主义萌芽的典型表现是什么?(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机户出钱购买原料和织机,机工出卖力气为机户干活) 师:机工在什么地方为机户干活?(机房)

师:那为什么明朝中期以后江南一带的丝织业中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呢?学生回答时教师引导:

(1)男耕女织本就是封建社会中国农村传统的经济生活。

(2)明朝农业的发展使百姓有了一定的购买力,也使江南地区剩余的劳动力转而

专门从事棉纺织业。

(3)唐宋以来,江南已成为中国封建经济发展的中心地区,像松江等地自元朝以

来就是中国的纺织基地,有从事纺织生产的优良技艺,专门人员和销售市场。 假如你是明朝时的一位“机户”或“机工”,想象一下你一天的生活将是怎样的?你最大的梦想是什么?

现请思考一下,机户雇用机工替他生产,付他工资;机工们干了一天的活从机户哪儿领取工资,是否合理、公平?为什么?在学生回答是 教师引导:剩余价值是机户发家致富的奥秘,他们之间雇用与被雇用、剥削与被剥削的生产关系就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所以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就是雇佣工人。 师:清朝前期实行的是怎样的对外政策?(闭关锁国)

师:“闭关”原指关闭城门,后引申为断绝往来;“锁国”指像锁门似的把国家关闭起来,不与外国交往。“闭关锁国”是明清时期封建政府限制和禁止对外交通、贸易,拒绝和他国往来交流的政策。清朝时它得到了严厉的实行,那清朝统治者为什么要推行这种“闭关锁国”的政策呢?在学生回答时,教师与之交流并引导: (1)中国封建统治者“以农为本,重农抑商”的经济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