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学习指导与题解——选择题 下载本文

1.在计算机系统中配置操作系统的主要目的是(A)。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管理计算机系统中的 (B),其中包括(C)、(D),以及文件和设备。这里的(C)管理主要是对进程进行管理。

A:(1)增强计算机系统的功能;(2)提高系统资源的利用率;(3)提高系统的运行速度:(4)合 理组织系统的工作流程,以提高系统吞吐量。

B:(1)程序和数据;(2)进程;(3)资源;(4)作业;(5)软件:(6)硬件。 C,D:(1)存储器:(2)虚拟存储器:(3)运算器;(4)处理机;(5)控制器。

2.操作系统有多种类型:允许多个用户以交互方式使用计算机的操作系统称为(A):允许多个 用户将若干个作业提交给计算机系统集中处理的操作系统称为(B):在(C)的控制下,计算机 系统能及时处理由过程控制反馈的数据,并做出响应:在IBM—PC机上的操作系统称为(D) A,B,C,D:(1)批处理操作系统;(2)分时操作系统;(3)实时操作系统;(4)微机操作系统; (5)多处理机操作系统。

3.操作系统是一种(A),它负责为用户和用户程序完成所有(B)的工作,(C)不是操作系统关心的主

要问题。

A:(1)应用软件;(2)系统软件;(3)通用软件;(4)软件包。

B:(1)与硬件无关并与应用无关:(2)与硬件相关而与应用无关:(3)与硬件无关而与 应用相关;(4)与硬件相关并与应用相关。

C:(1)管理计算机裸机:(2)设计、提供用户程序与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接口;(3)管理 计算机中的信息资源:(4)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编译。

4.在OS中采用多道程序设计技术,能有效地提高CPU、内存和I/O设备的(A)。为实 现多道程序设计需要有(B)。 ·

A:(1)灵活性;(2)可靠性;(3)兼容性;(4)利用率。

B:(1)更大的内存;(2)更快的CPU;(3)更快的外部设备;(4)更先进的终端。 5.推动批处理系统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力是(A),推动分时系统形成和发展的动力是 田),推动微机OS发展的主要动力是(C)。

A,B:(1)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功能;(2)提高系统资源利用率;(3)方便用户;(4)提高系统的运行

速度。 C:(1)方便用户;(2)计算机硬件的不断更新换代;(3)便于微机联网:(4)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6.在设计分时操作系统时,首先要考虑的是(A);在设计批处理操作系统时,首先要考 虑的是(B);在设计实时操作系统时,首先要考虑的是(C)。

A,B,C:(1)灵活性和可适应性:(2)交互性和响应时间;(3)周转时间和系统吞吐量: (4)实时性和可靠性。

7.在多道批处理系统中,为了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系统总是优先选择(A)多个作业投入运行;为 了提高吞吐量,系统总是想方设法缩短用户作业的(B)。

A:(1)适应于内存容量的;(2)计算量大的;(3)UO量大的:(4)计算型和UO型均衡的。 B:(1)周转时间;(2)运行时间;(3)提交时间;(4)阻塞时间。 8.从下面关于操作系统的论述中,选出一条正确的论述。 (1)对批处理作业,必须提供相应的作业控制信息。 (2)对于分时系统,不一定全部提供人机交互功能; (3)从响应角度看,分时系统与实时系统的要求相似。

(4)采用分时操作系统的计算机系统中,用户可以独占计算机操作系统中的文件系统。 (5)从交互角度看,分时系统与实时系统相似。 9.分时系统的响应时间(及时性)主要是根据(A)确定的,而实时系统的响应时间则是由(B)确定的。

A,B:(1)时间片大小;(2)用户数目:(3)计算机运行速度;(4)用户所能接受的等待 时间:(5)控制对象所能接受的时延:(6)实时调度。

10.在分时系统中,为使多个用户能够同时与系统交互,最关键的问题是(A);当用户 数目为100时,为保证响应时间不超过2s,此时的时间片最大应为(B)。

A:(1)计算机具有足够高的运行速度:(2)内存容量应足够大;(3)系统能及时地接收 多个用户的输入;(4)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使所有用户程序都得到运行;(5)能快速进行内 外存对换。

B:(1)10ms;(2)20ms;(3)50ms:(4)100ms;(5)200ms。

11.分时系统和实时系统都具有交互性,实时系统的交互性允许用户访问(A):分时系统的交互性

允许用户请求系统提供(B)。

A:(1)文字编辑程序;(2)专用服务程序;(3)专用硬件;(4)数据处理程序。

B:(1)数据处理服务:(2)资源共享服务;(3)数据通信服务:(4)多方面的服务;(5)数据处

理和资源共享服务。

12.在下列系统中,(A)是实时信息系统,(B)是实时控制系统。

A,B:(1)计算机激光照排系统;(2)民航售票系统:(3)办公自动化系统;(4)计算机辅助设

计系统;(5)火箭飞行控制系统。

13.从下面关于并发性的论述中选出一条正确的论述。 (1)并发性是指若干事件在同一时刻发生。 (2)并发性是指若于事件在不同时刻发生。 (3)并发性是指若干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发生。 (4)并发性是指若干事件在不同时间间隔内发生。

14.从下述关于模块化程序的叙述中,选出五条正确的叙述。 (1)使程序设计更为方便,但比较难维护。 (2)便于由多人分工编制大型程序。 (3)便于软件功能扩充。

(4)在内存能够容纳的前提下,应使模块尽可能大,以减少模块的个数。 (5)模块之间的接口叫数据文件。

(6)只要模块接口不变,各模块内部实现细节的修改,不会影响别的模块。 (7)使程序易于理解,也利于排错。

(8)模块间的单向调用关系,形成了模块的层次式结构。

(9)模块愈小,模块化的优点愈明显。一般来说,一个模块的大小在10行以下。’ (10)一个模块实际上是一个进程。

15.采用(A)结构时,将OS分成用于实现OS最基本功能的内核和提供各种服务的服务 器两个部分。通常,下列模块中必须包含在操作系统内核中的是田)模块。 A:(1)整体式;(2)模块化:(3)层次式;(4)微内核。

B:(1)内存分配;(2)中断处理:(3)文件处理:(4)命令处理。

16.在3.X版本以前的MS—DOS是(A)操作系统,Windows95是(B)操作系统,Windows XP是(C)操作系统,它们都是由(D)开发的。

A,B,C:(1)单用户单任务:(2)单用户多任务;(3)多用户单任务;(4)多用户多任务。

D:(1)IBM公司:(2)Microsoft公司:(3)Microsoft和IBM联合:(4)Bell实验室。

17.OS/2操作系统最初是由(A)开发的,它属于(B)类操作系统:UNIX操作系统最初是由(C)推出的,它属于(D)类操作系统。

A,C:(1)IBM公司;(2)Microsoft公司;(3)Microsoft和IBM联合;(4)Bell实验室。 B,D:(1)单用户单任务;(2)单用户多任务;(3)多处理机;(4)多用户多任务。

第二章 进程管理 1.从静态的角度看,进程是由(A)、(B)、(C)三部分组成的,其中(C)是进程存在的惟一标志。

当几个进程共享(A)时,(A)应当是可重入代码。

A,B,C:(1)JCB:(2)PCB;(3)DCB:(4)FCB;(5)程序段:(6)数据段;(7)I/O缓冲区。 2.进程的三个基本状态是(A)、(B)、(C)。由(A)到(B)是由进程调度所引起的;由(B)到(C)

是正在执行的进程发生了某事件,使之无法继续执行而引起的。 A,B,C:(1)挂起;(2)阻塞;(3)就绪:(4)执行;(5)完成。

3.下列进程状态转换中,绝对不可能发生的状态转换是(A);一般不会发生的状态转换是(B)。 A,B:(1)就绪一执行;(2)执行一’就绪;(3)就绪一阻塞;(4)阻塞一就绪;(5)阻塞一

执行:(6)执行一阻塞。

4.在一个单处理机系统中,存在5个进程,则最多有(A)个进程处于就绪队列,(B)个进程处

于阻塞状态。

A,B: (1)5: (2)4; (3)3; (4)2: (5)1; (6)0。

5.正在执行的进程由于其时间片用完被暂停执行,此时进程应从执行状态变为(A)状态;处

于静止阻塞状态的进程,在进程等待的事件出现后,应变为(B)状态;若进程正处于执行状态时,因终端的请求而暂停下来以便研究其运行情况,这时进程应转变为(C)状态;

若进程已处于阻塞状态,则此时应转变为(D)状态。

A,B,C,D:(1)静止阻塞;(2)活动阻塞;(3)静止就绪;(4)活动就绪;(5)执行。 6.为使进程由活动就绪转变为静止就绪,应利用(A)原语:为使进程由执行状态转变为阻塞

状态,应利用(B)原语;为使进程由静止就绪变为活动就绪,应利用(C)原语:为使进程

从阻塞状态变为就绪状态,应利用(D)原语。

A,B,C,D:(1)create;(2)suspend:(3)active;(4)block;(5)wakeup。

7.在将CPU的执行状态分为用户态和核心态的系统中,应该在核心态下执行的指令依次为

(A)、(B)和(C)。而从用户状态转换到系统状态是通过(D)实现的。

A,B,C:(1)屏蔽所有中断;(2)读时钟;(3)设置时钟的值;(4)存取内存中某地址单元:

的值;(5)停机。

D:(1)执行进程直接修改程序状态字;(2)中断屏蔽:(3)中断;(4)进程调度。

8.在分时系统中,导致进程创建的典型事件是(A);在批处理系统中,导致进程创建的典型

事件是(B);由系统专门为运行中的应用进程创建新进程的事件是(C)。在创建进程时,(D)不是创建所必需的步骤。

A:(1)用户注册;(2)用户登录;(3)用户记账;(4)用户通信。 B:(1)作业录入;(2)作业调度;(3)进程调度;(4)中级调度。

C:(1)分配资源;(2)进行通信;(3)共享资源:(4)提供服务。

D:(1)为进程建立PCB;(2)为进程分配内存等资源:(3)为进程分配CPU:(4)将进程插

入就绪队列。

9.从下面对临界区的论述中,选出两条正确的论述。 (1)临界区是指进程中用于实现进程互斥的那段代码。 (2)临界区是指进程中用于实现进程同步的那段代码。 (3)临界区是指进程中用于实现进程通信的那段代码。 (4)临界区是指进程中用于访问共享资源的那段代码。 (5)临界区是指进程中访问临界资源的那段代码。

(6)若进程A与进程B必须互斥地进入自己的临界区,则进程A处于对应的临界区内时,

仍有可能被进程B中断。

(7)若进程A与进程B必须互斥地进入自己的临界区,则进程A处于对应的临界区内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