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集2 下载本文

经济与管理学院第六届团支书联席会期末复习宝典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题集2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单项选择题(每一小题有四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A.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 B.德国古典哲学

C.空想社会主义 D.英国唯物主义经验论 2. 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是( )

A.逻辑学 B.自然哲学 C.历史哲学 D.辩证法 3.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是( )

A.唯物论 B.认识论 C.历史观 D.伦理学 4.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旧哲学的主要区别是( )

A.前者是唯物主义,后者是唯心主义 B.前者承认世界是可知的,后者否认这点 C.前者坚持辩证法,后者坚持形而上学 D.前者强调改造世界,后者只是解释世界 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开放的体系,因为它( )

A.吸取现代西方的哲学思想 B.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C.把新的科学结论作为自己的哲学观点 D.经常改变基本原理

6.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一个最根本的特点是( ) A.革命性 B.科学性 C.阶级性 D.实践性 7.现代科技革命的成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是( )

A.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越来越不适应现时代 B.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宇宙观 C.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绝对真理的体系 D.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作了否证 8.马克思主义具有( )的理论品质。

A.博大宽宏 B.吐故纳新 C.与时俱进 D.科学严谨 9.人生观是( )

A.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看法 B.对人类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和看法 C.对自然界的根本观点和看法 D.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观点和看法 10.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是( ) A.逻辑和历史的统一 B.分析和综合的统一 C.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D. 主体和客体的统一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或二个以上的正确答案,错选、多选、漏选均不给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封闭的哲学体系,而是不断发展完善的,就是说( ) A. 它迟早要为新的思想体系所取代

B. 它随着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C. 它随着科学的进步而不断发展

D. 它不需要少数天才人物指手划脚就能自发地取得进步

E. 它随着马克思主义哲学日益为广大群众所接受而不断发展 2.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是( )

A. 树立共产主义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B. 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C. 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D. 改进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 E. 带着问题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寻求现成答案

由各班团支书搜集,团支书联席会秘书长蒋润珠,副秘书长杨梦楠,董叶子,朱怡哲,周家伊整理

经济与管理学院第六届团支书联席会期末复习宝典

3.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是( )

A. 牛顿的力学 B. 康德的星云假说 C. 细胞学说 D.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E.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4.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A. 英国经验论 B. 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 C. 狄慈根的唯物主义

D. 黑格尔哲学辩证法的“合理内核” E. 费尔巴哈哲学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 5.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

A.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B. 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C. 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D. 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E. 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以哲学为指导的关系 6.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旧哲学相比较,它的科学性表现在( ) A.科学地回答了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B. 科学地回答了世界的状况是怎么样的问题 C. 正确地论证了世界的可知性问题

D. 在哲学史上第一次科学地提出了哲学基本问题 E. 在哲学史上第一次找到了决定社会发展的物质根源问题

三、辨析题(请判断该命题是否正确,并简要说明理由)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标志了人类哲学思想发展达到了顶峰。

四、简答题

1.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2.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五、论述题

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开放的不断发展的体系?谈谈你的体会。 2.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运用和发展。

【本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D 3.A 4.D 5.B 6.D 7.B 8.C 9.D 10.C

二、多项选择题

1.BCE 2.ABD 3. CDE 4. CD 5. AE 6. ABCDE

三、辨析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标志了人类哲学思想发展达到了顶峰。 错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的历史条件下,适应无产阶级革命的要求而出现的。它继承了人类哲学史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的优秀成果,概括了当时科学发展的新成果,把哲学的发展推进到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开辟了认识真理的道路,但并没有结束真理。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意味着人类哲学思想发展的新的里程碑,并不是哲学思想的发展达到了顶峰。

由各班团支书搜集,团支书联席会秘书长蒋润珠,副秘书长杨梦楠,董叶子,朱怡哲,周家伊整理

经济与管理学院第六届团支书联席会期末复习宝典

四、简答题

1.试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是当时社会发展、科学发展和哲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⑴社会历史条件。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使生产社会化,推动了生产力发展,促进了贸易、交通的发展,扩大了人们的眼界,使人们有可能看清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的发展也使其固有矛盾加剧,阶级矛盾简单化、明朗化。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成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桎梏,揭露资本主义本质及其发展规律,进而认识全部社会历史规律及其发展趋势,成为那个时代提出的问题。 ⑵阶级基础。资本主义矛盾发展的结果是贫富两极分化急剧扩大,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化。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和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无产阶级的斗争迫切需要自己的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适应这一需要而产生的。 ⑶自然科学前提。18世纪末19世纪初,自然科学发展由搜集材料阶段进入整理材料阶段,以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达尔文进化论这三大科学发现为代表,使人们不仅能说明自然界中各个领域内的过程之间的联系,而且能说明各个领域之间的联系,这就打破了以往宗教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宇宙观,揭示了自然界联系和发展的辩证法,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打下了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 ⑷直接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整个人类优秀哲学成果的继承和发展,而德国古典哲学,尤其是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马克思和恩格斯结合当时的社会实践,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哲学中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并对之进行了唯物主义的改造;批判地吸取了费尔巴哈哲学中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并克服了它的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在此基础上,经过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艰苦努力,才最终建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2.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基础上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它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标志着人类哲学思想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⑴在研究对象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成果的正确概括和总结。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的旧哲学,没有能够正确地揭示哲学的研究对象,把哲学看成是包罗万象的知识体系,是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第一次正确地解决了哲学同具体科学的关系,它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又为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方法论的指导。 ⑵在理论内容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有机统一。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哲学中,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相分离的,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唯心主义历史观是相对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科学实践的基础上,一方面,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机械性和形而上学性,使唯物主义成为辩证的唯物主义,使辩证法成为建立在唯物主义基础上的唯物辩证法。另一方面,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把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总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可分割的两个组成部分,二者互相依赖,互为前提,是同时铸成的一块整钢。

⑶在社会作用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旧哲学从总体上说是剥削阶级哲学,它反映的是剥削阶级的利益和愿望,是为剥削阶级服务的。马克思

由各班团支书搜集,团支书联席会秘书长蒋润珠,副秘书长杨梦楠,董叶子,朱怡哲,周家伊整理

经济与管理学院第六届团支书联席会期末复习宝典

主义哲学公开申明自己的阶级性,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为无产阶级、劳动群众和人类进步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⑷在本质特征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创新性与科学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它来自实践,在实践中丰富发展,经受实践的检验,并指导实践、为实践服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性,就是指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旺盛的生命力就在于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创新。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是指它以各门具体科学发展为依据,正确地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科学性是创新性的必要前提和保证,创新性是科学性的必然结论和归宿,科学性和创新性不可分割地结合在一起,统一在实践的基础上。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从研究对象、内容、作用和本质特征四个方面,形成与旧哲学完全不同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五、论述题

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开放的不断发展的体系?谈谈你的体会。 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往人类哲学思想的优秀成果的总结,又是人类哲学思想发展的一个崭新阶段。马克思主义哲学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认识真理的道路。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人类哲学思想发展的终结,而是人类哲学思想发展的新起点。 ⑵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立在概括科学成果的基础上的。随着科学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将不断丰富和发展。20世纪现代科技革命使人类社会在经济、政治、军事、思维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发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变化,向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认识课题,总结和概括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果必然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⑶事实也证明,自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后,马克思主义哲学就在不断发展着。马克思恩格斯生前就不断用新的内容丰富马克思主义哲学。列宁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全面继承、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列宁主义阶段。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总结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新经验,形成毛泽东思想,在哲学基础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和军事辩证法等等都作了全面的发挥和创造性的发展,丰富和充实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以邓小平为首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推向新的阶段,邓小平哲学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逻辑起点,是新时期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以江泽民为首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继承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思想精髓,把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贯穿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了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

⑷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只有不断地发展,与时俱进,才能永葆旺盛的生命力。僵化保守的教条主义不仅不能坚持马克思主义,而且是背离和败坏马克思主义。正确态度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把坚持与发展相结合,要坚持就必须发展,发展才是坚持的正确途径,离开发展谈坚持,结果只能是窒息和扼杀马克思主义的勃勃生机。根据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也是无产阶级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要求。

2.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运用和发展。

⑴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运用和发展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由各班团支书搜集,团支书联席会秘书长蒋润珠,副秘书长杨梦楠,董叶子,朱怡哲,周家伊整理

经济与管理学院第六届团支书联席会期末复习宝典

中,不断地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

⑵旧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东方大国,中国共产党人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和研究中国实际,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几十年的浴血奋战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新中国成立后,经过数年努力,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人民斗争的实践经验,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继承并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

⑶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即邓小平理论。它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在哲学上的贡献在于:第一,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第二,强调实践观点和实践标准;第三,强调发展的观点,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第四,高度重视发展生产力,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第五,强调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等等。

⑷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三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这一基本原理的运用和阐发;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这一基本原理的运用和阐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这一基本原理的运用和阐发。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 、单项选择题(每一小题有四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1.哲学是( )

A.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B.革命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世界观 C.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关于自然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社会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B.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C.政治与经济的关系问题 D.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 3.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

A.是否承认世界是可知的 B.是否承认世界是运动发展的 C.如何回答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D.如何回答世界的本原是一个还是两个的问题

4.凡是具有辩证法思想的哲学派别认为( ) A.世界是可知的 B.世界是统一的 C.存在是相互联系的精神的产物 D.事物是运动发展的 5.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必然导致( )

A.诡辩论 B.二元论 C.唯心论 D.不可知论 6.哲学的党性或派别性是指( ) A.哲学史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

由各班团支书搜集,团支书联席会秘书长蒋润珠,副秘书长杨梦楠,董叶子,朱怡哲,周家伊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