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管理心理学复习笔记-考试必背 下载本文

3.利用非正式群体内部信息沟通灵敏、迅速的特点,使领导能及时收集群体的意见和要求,从而提高决策

的准确性、及时性。 4.利用非正式群体核心人物影响大、活动能力强的特点,给予一定的权力。

5.努力使非正式群体的组织结构与正式的组织结构趋于一致,从而使职工获得最佳的工作心理状态。 (三)做好转化工作,限制非正式群体的消极因素 1.要做好其核心人物的转化工作。

2.要使这种非正式群体的目标纳入组织目标的轨道。 3.要重视与他们的感情联络。 第八章群体动力

第一节群体的规范与压力 一、群体的规范

(一)群体规范的涵义和作用 1.群体规范的涵义

规范:指群体成员共同接受、共同遵守、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

管理心理学所讲的“群体规范”既包括群体中的规章制度,还包括人们心理活动的一切参照原则。 2.群体规范的分类(多选)

A.正式规范与非正式规范;B.社会认可的规范与反社会规范 3.群体规范的作用(简答)

A、维持和巩固群体的作用B、树立评价标准的作用C、群体动力的作用D、行为导向的作用 (二)群体规范形成的原因

群体规范的形成,除了一部分是群体本身由于特殊需要而正式规定的之外,大部分来源于模仿、暗示、顺

从等心理的一致性。 皮尔尼克的“规范分析法”的内容(简答):1、明确规范内容2、制定规范剖面图将规范进行分类3、进行

改革; 他认为,这种群体规范改革对象是抽象的群体,而不是具体的个人,这种对事不对人的做法易于为群体成员接受. 二、群体的压力与顺从 (一)从众与顺从

(1)从众:个体在群体压力下,不仅在行为上与其他人保持一致,而且在信仰上也改变原来的观点,放弃

原有的意见之现象 (2)顺从: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只在表面上表现出与群体其他人保持一致的行为,但内心却仍然坚持个人意

见的现象

26 / 48

从众与顺从的区别在于是否出于内心自愿. (二)从众行为产生的原因(多选)

1.出于知觉的歪曲;2.出于判断的歪曲;3.出于行为的歪曲。 (三)影响从众行为的因素(多选)

1、群体因素:a.群体的性质b.群体的成员c.群体的气氛d.群体的凝聚力e.群体的一致性

2、个体特征:a.智力水平的高低b.情绪的稳定性c.“自我映像”d.个性特征c.态度与价值观e.生活阅历 3、问题的性质

个体在面临复杂、没有把握的问题时,容易从众。 (四)群体压力的产生

群体压力:当一个人在群体中与多数人的意见或行为不一致时,所感受到的心理压力

群体压力的心理基础,一般是当事人群体归属、社会交往以及安全、尊重等需要。人们一般都害怕受到所

在群体的冷落、孤立、排斥和唾弃。 (五)群体压力、从众行为与管理对策 1.从众与不从众

群体压力的结果,一般是个体的从众。当个体对群体的压力不予接受时,叫做不从众。 不从众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A. B. C.

反从众(个体不但不从众,而且公开违抗群体的规范,而与群体唱对台戏)

独立(指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仍保持相对独立性,使自己的行为不过份受群体压力的影响) 集体主义自决(案例分析),是指以集体主义思想为指导,对群体的意见经过独立分析之后

所作出的行为反应.当他认为群体意见正确时,他予以支持,并非由于群体的压力改变了他的意见.同样,当他认为群体的意见是一种原则性错误时,他则抗拒群体的压力,坚持不从众.

2.群体压力与管理对策(论述题)

①群体压力有积极的和消极的区分,在管理工作中,要善于利用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群体压力.

②要善于分析“不从众”者的情况,对出于“集体主义自决”的不从众者,不但不能对其施加压力,而且要

给予支持。而对那种故意和群体闹对立的、情绪性的执拗行为,要给予帮助和教育; ③应该尽量避免用压制的方式对待群众中的不同意见,特别是要注意保护和支持群众的独创精神. 3.从众行为与管理对策(简答),概括为积极的去发扬,消极的去局限反对. (1)要充分利用从众行为的积极作用。

(2)要警惕和防止从众心理、从众行为的消极作用。

(3)领导者在作决策时,要防止在“表面一致”的情况下,匆忙地作出决策。 (4)重视并善于倾听不同的及反面的意见。

27 / 48

第二节群体凝聚力 一、群体凝聚力的概念

群体凝聚力:或称群体内聚力,指群体对其成员的吸引力,以及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力两个方面 群体对其成员的吸引力是由多种因素给合的(多选)

A.群体中成员与成员之间的吸引力;B.群体活动对所属成员的吸引力;C.群体对满足成员个人需求的吸引力; 二、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

1、群体的目标结构2、群体规范的性质3、群体的领导方式4、成员的个性特征5、群体与外部的关系(一

个与外界比较隔离的群体,它的凝聚力较强) 6、群体的地位7、群体规模的大小8、信息沟通状况9、奖励方式10、成员的身心健康 三、群体凝聚力与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

无论凝聚力强弱如何,积极诱导都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凝聚力强的组,生产效率更高; 而消极诱导则明显降低了生产效率,并且凝聚力强的组,生产效率更低。 凝聚力强的群体比凝聚力弱的群体更容易受诱导因素的影响。 群体凝聚力越强,其成员则越遵循群体的规范和目标。

群体的凝聚力强并不一定有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只有在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相一致的前提下,增强凝聚力才

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当群体的态度不支持组织目标时,凝聚力强反而会使生产效率下降。 四、群体凝聚力的测定 成员之间相互选择的数目 群体凝聚力

群体中可能相互选择的总数目 第三节群体的冲突 一、群体冲突的概念与性质 (一)冲突的一般概念

所谓冲突: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就是两种目标的互不相容和互相排斥激化的表现。 (二)群体冲突的性质,企业内部的冲突,从性质上来看,可以分为两大类:

1、建设冲突:凡是双方目标一致,只是手段(或途径)不同所产生的冲突,大都属于建设性冲突 2、对抗性冲突:凡是双方目标不一致,而造成的冲突,往往属于对抗性冲突 二、群体冲突的过程 (一)冲突的过程

28 / 48

群体冲突的过程可分为5个阶段:1、潜在的对立或不一致2、认知和个性化3、行为意向4、行为5、结果 冲突源有3类:沟通、结构和个人因素

(二)激发功能正常的冲突,能够提高群体的工作绩效 三、处理群体冲突的策略 (一)处理群体冲突的策略

在组织内部可能发生的冲突有如下几种:

①职工、权力、大小都相同的群体之间的冲突;②权力、地位不同的群体之间的冲突;③附属群体对抗大

群体的冲突。 由于冲突的种类不同,其解决的方法亦不尽相同。较常见的解决方法有如下几种:(简答) (1)交涉与谈判;(2)第三者仲裁;(3)吸收合并;(4)运用权威或武力。 (二)预防群体间冲突的方法 缓和冲突的基本原则是:

第一,必须找出两个群体(或两个以上的群体)都能同意的目标;第二,应该建立群体与群体间的沟通联

系。 以下介绍的是几种具体的方法:

(1)设立共同的竞争对象;(2)订立超级目标;(3)尽量提供各群体互相往来的机会; (4)尽量避免形成争胜负的局面;(5)强调整体效率;(6)加强思想教育。 第九章 群体的沟通 第一节沟通的一般概述 一、沟通的概念

信息沟通:指在管理中发生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群体,通过一定的联络渠道,传递和交换各自的意

见、观点、思想、情感与愿望,从而达到相互了解、相互认知的过程 二、沟通的过程

沟通模型包括七个部分:①信息源;②编码;③信息;④通道;⑤解码;⑥接受者;⑦反馈。 三、人与人之间沟通的特殊性(简答)

1、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主要是通过语言来进行的;

2、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不仅限于信息的交流,而且包括情感、思想、态度、观点等的交流; 3、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过程中:交流动机、目的、态度等心理因素有着重要的意义; 4、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过程中:会出现特殊的沟通障碍。 四、信息沟通的重要性(简答),概括为二个基础,一个保证

29 / 48

1、信息沟通是决策的基础;2、信息沟通是实现科学管理的基础;3、良好的沟通也是改善人际关系的一个

重要保证。 第二节沟通的种类

沟通的种类,从不同的角度,信息沟通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 1、按沟通的目的来分:

(1)工具式的沟通:其主要目的在于传达情报

(2)满足需要的沟通:其目的在于表达情绪状态,解除心理紧张,求得对方同情共鸣、确定与对方的人际

关系 2、从组织层次的角度分类:

(1)个人与个人的沟通:即一个人与另一个的信息交流。 (2)个人与团体的沟通:即指个人与团体之间的信息交流。

(3)团体与团体的沟通:如车间与车间、小组与小组、小组与车间之间的信息交流。 3、按组织系统分类:

(1)正式沟通:一般是垂直的,它遵循权力系统,并只进行与工作相关的信息沟通; (2)非正式沟通:向任何方向运动,通常称为小道消息的传播 4、按信息流动的方向分类:

(1)下行沟通:(自上而下的沟通)。在群体或组织中,从一个水平向另一个更低水平进行的沟通称为自

上而下的沟通。 (2)上行沟通:(自下而上的沟通)。自下而上的沟通是在群体或组织中从低水平流向更高水平的沟通。 (3)平行沟通:是沟通发生在同一工作群体成员之间或同一等级的工作群体成员之间,同一等级的管理者

之间以及任何等级相同的人员之间时 5、按沟通者有无地位转移分类:(简答)

(1)单向沟通:它是指沟通时,一方只发送信息,而另一方只接收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两者之间的地位

不变。优点是信息传递速度快,缺点是准确性较差,有时还容易使接受者产生抗拒心理. (2)双向沟通:它是指发送信息者,在发出信息后,还要听取对方对信息的反馈意见,直到双方对信息有

了共同的了解为止。优点在于沟通信息的准确性较高,受训者有反馈意见的机会,使他有参与感,有助于建立双方的感情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信息发送者来说,在沟通时随时会受到受讯人的质询.批评和挑剔,因而心理压力较大.缺点是传递速度慢. 6、按是否经中间环节:

(1)直接沟通:它是指发信者与受信者的直接沟通。

(2)间接沟通:它是指必须通过第三者(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传递,发信人的信息才能传到受信人手中。 7、按语言沟通的形式分类:

30 /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