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式学习从课堂走向未来 下载本文

主题式学习从课堂走向未来

小学数学“主题式学习”是以“数学课程标准”为基础,以数学学科知识为出发点,将数学学习内容有机地加以整合,组成一个个数学学习主题,它的表现形式就是基于主题或者问题的学习,以主题活动为主线,以数学问题为切入口,以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为中心,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与生活实际为基础展开学习。

学习主题的类型既可以是知识、专题类的(如针对某一知识点或某一知识链),也可以是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针对学生某些知识、技能、方法或情感培养类的(如实践活动等),还可以是一个小的研究专题类的学习主题。

主题式学习对现有的学习内容进行重组,有助于学生数学观念形成,连接了课堂内外的学习,真正体现了小课堂大社会,采用“长主题”和“短主题”相结合的方式,使主题学习不但运用于数学课堂的学习中,而且运用于整个生命历程的学习中,使获得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交互作用、相辅相成,更有利于学生主动建构。它所培养的是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应用的学科知识,可以从某一学科内,也可以从不同学科内进行提取与综合。基于对主题式学习的认识,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数学主题式学习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一、在学科整合中开展主题式学习

我们将教材上数学知识合理整合,促进学生知识学习与综合运用能力的提升。 1.一个单元主题式学习

整合一个单元内容,开展以单元为主题的学习。研究案例:一年级下册《元 角 分》。 教材编排:

基于教材与学情我做了以下思考:

(1)学生在生活中一般都见过人民币,有些人还有用人民币购物的经历。所以,本单元的教学不是“零起点”,学生的这些生活经验如何利用?

(2)教材在给定生活问题中,让学生进行人民币付钱、找钱计算,如何去解决问题,如何让学生在真实的购物活动中自主进行付钱、找钱的活动?

(3)在学习完人民币后,再来安排实践活动,学习内容单一,知识学习与应用人为割裂,如何让数学学习与生活应用相整合?

基于以上思考,我们一年级组以《认识人民币》为主题,开展单元主题式学习。

第一课时:创设问题情境――学校将进行跳蚤市场活动,我们要做什么?学生列举出问题,在师生共同交流中整理出问题,小组交流想法,学生根据自己的问题,可以与同学、

家长合作,调查、了解,做好准备。

第二课时:现实情境――跳蚤市场。教师带领学生精心布置现场,把学生带来的物品分成若干组,设置“玩具柜”“学习用品柜”“食品柜”等等,每组选出几名学生作为售货员,其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选择物品去进行购买,让学生在购物中经历付钱、找钱的活动,在活动中感受到人民币之间的进率。

课外实践:利用双休日和父母一起去超市购物实践。 在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到,每个学生都在经历着付钱、找钱的真实的购物过程,有些学生虽然不熟练,然而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同伴的帮助、老师的及时指导,顺利完成了购物活动。在此过程中,让不同的学生都去体验一下做售货员的感觉。学生不仅仅是学会了购物,掌握了人民币的进率,把人民币进率、人民币的简单计算融合在付钱和找钱里面。在购物中,他们也在学会着讨价还价,每个现场虽然人多,但是学生都是有序排着队,一个个在进行购物。学生不仅仅获得了知识,在小组合作方面、在知识的综合灵活运用方面、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在学习内在动机和动力方面等等,都获得了全面的发展。真正实现了学科“立德树人”的全人教育。

2.多个单元主题式学习

整合多个单元内容,以主题开展学习。根据六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