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下载本文

是要求子女善事父母,即要求子女在物质生活上,要做到能养,在精神上,使父母心情愉快,心里舒适,能得到较好的抚慰。所以,如果子女有孝心,那么,父母的养老问题就会得到很好的解决,如果子女能确保老年人生活上衣食无忧,起居有人照料,心里有人安慰,那么也算是尽了“孝道”。“孝”与“养老”是不可分割的,孝指导人们去践行养老活动,而养老问题又反映了你的孝道思想。做到二者和谐统一,也就达到了现代社会所要求的新孝道标准。 (2)对传统孝道的理解要透彻,在继承上要有选择性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使孝成为引导实现解决养老问题的伦理道德基础,在对传统文化中“孝”的认识过程中,对合理的成分加以继承和吸收,对其糟粕要否定与抛弃。在传统孝道中提倡对父母敬孝要做到以诚相伴,要发自内心,出门在外对父母关怀、思念,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做到尊老爱老,对父母和颜悦色,这些说法无论在任何时期,我们都应该提倡,也应该在中国文化中永远得到传承和发扬。父母有抚养、疼爱、教育子女的义务,同样也有接受子女尊敬和赡养的权利;子女有被抚养、受教育的权利,同样也有孝敬父母的义务。因此,对父母的善待是我们做下一代的义务和对父母的回报。我们在现代社会,应该继承传统孝道中的这些思想,好好的善待自己的父母,使他们能够愉悦的安度晚年。然而,在传统孝道中,有许多代际间的不平等现象,父代往往具有绝对的权威。所谓“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9]下代必须对上代绝对的忠实和顺从,否则就背上不忠不孝的骂名。我觉得这些是迂腐的,在当今社会,平等的观念是人们最基本的观念之一,父母与子女不仅社会地位是平等的,而且家庭地位中的地位也是平等的,子女尊重父母的同时也应该得到父母的尊重。传统孝道中还提倡厚葬,葬之以礼,这些观念应该废弃,它显得过于繁杂,如果父母活着的时候不孝,死了以后大肆的铺张炫耀,以礼守孝又有什么意义呢?不但浪费金钱也浪费时间,在葬礼上应该保证不要过于违背礼节,做到“厚生薄死”就足已。还有,传统孝道主张“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其实,这句话的主要精神是强调子女不要远离父母,时刻关心父母,及时提供各种必要的照料;如果不得不外出,就应该把自己的去向告诉父母,以便父母需要他们时能够找到。其实,这段话并不是要求子女寸步不离的侍奉在父母身边。而在当代社会,有很多人误解这句话的意思和内在要求而不实施这一条孝道。做父母的肯定希望子女能

够守在自己的身边,但任何一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都能够有所作为,只是做子女的要明白和理解父母的心,在树立“好儿女志在四方”的意识之下多抽些时间陪陪父母,排解一下父母的孤寂之情。孔子孝道中提倡对父母要做到“无违”,由于对孔子的思想理解不透,从古至今,有很多家庭因子女不能有自己的观点,选择服从父母,以致演出了很多的家庭悲剧。比如在现代社会中有些子女因为顾忌父母的意愿,选择自己不喜欢的专业进行深造,或听从父母和自己不喜欢的人生活一辈子。这都是一种悲剧。其实,孝道的本质是“爱”而不是“顺”,而“爱”的本质是独立的人格主体对他人的主动奉献,而不是被迫的交纳和无偿的索取,[6]我们应该正确理解孔子所说的“无违”不是说让你惟命是从,而应该树立个性发展、平等对话的观念,老年人既不能一直活在过去家长制的社会之中,也不能一直顺着儿女,被动接受,应该从被动的接受转变为积极主动的自我养老。总之,《论语》在孝道方面的主张是中国孝道中不可或缺的里程碑,这其中有我们所借鉴和学习的。当然,也有一些不合理之处,作为现代人,就应该用现代人的眼光好好的审视它,自觉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中国的孝道发扬光大,更好的指导现代人行孝。

(3)树立良好的孝道观念,确保养老的稳定性

从我国现在的国情和经济状况看,家庭养老是我国当前以及以后相当长时期内的养老方式,而青年一代是养老的主体。年轻人的养老观念、孝道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家庭养老的质量,因此,必须注重对年轻人进行孝道观念的教育。在家里,父母对孩子从小进行孝道教育,言传身教,为孩子树立“行孝”的榜样,以便自己老了以后能得到孩子的孝敬;祖父母等长辈尽量多的为子女晚辈着想,发挥余热,为家庭富裕和孩子们的幸福做出应有的贡献,用爱心滋润感化晚辈,从而培养孩子们的爱心。在学校,应该对孩子们进行孝道教育,把孝道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孩子们的孝道观念不断得到强化。在社会上,要加强宣传教育,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和社会风气,使年轻人在浓厚的孝道氛围中成长,在不知不觉中形成尊重父母、赡养老人的孝道观念,让每一个年轻人都自觉自愿的侍奉老人,尽到自己的一份养老义务,使老年人能够轻松愉悦的安度晚年。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行孝是每个人天经地义的事情。我们在对孔子《论语》“孝道”的学习理解之后,在面对现代社会中的种种不孝行为时,很难设想

一个连父母都不爱的人能够主动爱别人、主动帮助别人,能够有效的融入集体而为社会接纳,所以,我们应该时刻保有一颗爱人之心。而《论语》“孝道”思想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它的时代性和发展性是相统一的,在当时乃至后世都起着规范人们道德行为的作用。在现代社会,它更是创建和谐社会的一剂良药,所以我们应该实事求是的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去弘扬这一优秀传统。

参考文献:

[1]杨伯峻.论语译注[M].中华书局,2006(12). [2]夏海.论语与人生[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王世明.孔子思想钩沉[M].甘肃文化出版社,2007. [4]黄钊.儒家德育学说论纲[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5]韩高良.析《论语》中的“孝”[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09(8). [6]钟建华 潘剑锋 雷庆铁.论“孝”与农村养老[J].船山学刊,2009(2).

[7]高海红.试析《论语》中的孝论及和谐社会视阈下的新孝观[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8(10). [8]庄缇缇.论《论语》中的“孝”及当代价值[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5(8). [9]程向阳.传统孝道的沦丧与重建[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4(9).

衷心感谢程老师的悉心指导!

编号0601227

毕 业 论 文

( 2010 届本科)

题 目: 《论语》的“孝道”及其现实价值 系(部)院: 河西学院中文系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作者姓名: 马文婷 指导教师: 程建功 职称: 教授 完成日期: 2010 年 5 月 25 日

二○一○年 五 月

河西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诚信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作者签名:马文婷

二○一○年 5 月 25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