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流二级操作指导书 下载本文

铜管涡流检测作业指导书

1、 目的

为了规范和指导检验人员检测无缝铜管、焊管(铜及铜合金管,钛及钛合金管,不锈铜管,铁磁性铜管)高压加热器(钢制品管)的各种部件(外径为5mm-219mm,壁厚为0.5mm-8mm范围)的检验工艺方法和缺陷的评定,防止缺陷的漏检,确保探伤质量,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2、适用范围

2.1本规程规定了无缝钢管、焊管(铜及铜合金管,钛及钛合金管,不锈钢管,铁磁性钢管)高压加热器(钢制品管)的各种管体的检测操作方法。

2.2规程规定了在役管检测是以使用环形检测线圈(内穿式)、平面式探头系统作为基础方法,激励频率50~100KHz。

2.3规程规定了检测管材规格范围铜及铜合金管,钛及钛合金管,不锈钢管,铁磁性钢管范围:外径 ф5~219mm; 壁厚0.5~8mm钢制品管。

3、引用文献

GB/T1296.2—91钛及钛合金管材涡流检测方法 GB/T5248—85 铜及铜合金无缝管涡流探伤方法 GB/T7735—2004铜管涡流探伤方法 JB/T 4730—94 管材涡流检测方法

ASTM(E309—87) 钢材管样品的磁饱和涡流检测实施方法

注:使用本作业指导书时,应注意上述引用文献的现行有效版本。

4、探伤人员

4.1探伤人员必须由持有电力行业、特种设备、机械部的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试委员会颁发的ET-Ⅱ级以上资格证书的人员担任。

4.2探伤人员应熟悉本规程,并能按本规程进行熟练地探伤操作。

第 1 页 共 11 页

5、检测前准备

5.1对所检部件,如冷凝器管,高压加压器管检测前必须进行高压水冲洗; 5.2对铁磁性材料(钢制品)管的检测,必须配置远场探头或磁饱和探头进行检测; 5.3对所检部件,如有条件标样管最好取被检管。

6、对比试样

6.1对比试样是用于调试和校对检验设备及评定自然缺陷的刻有人工标准缺陷的管材。 6.2对比试样应选用与被检管材的材质、几何尺寸、表面状态及热处理工艺一致,且没有干扰人工标准缺陷信号的缺陷和噪音存在的管材制备。 6.3钻孔

6.3.1在制备的对比样管上,针对(铜及铜合金管,钛及钛合金管,不锈钢管)垂直钻

有直径φ0.8 ~φ2mm的径向通孔。针对(铁磁性铜管)垂直钻有直径(参考电力在役给水加热器铁磁性钢管远场涡流检验技术)的径向通孔。

6.3.2钻孔的垂直度允许偏差为不大于5°,钻孔时不得引起管材变形,钻孔的毛刺应

清除干净。 6.4纵向刻槽

6.4.1在制备对比试样的管材表面上,平行于管材轴向,采用电火花或其它方法加工三

个人工刻槽。工刻槽。

6.4.2刻槽的横截面为 U 型或V型。

6.4.3刻槽的深度为被检验管材名义壁厚的10%、20%、40%。 6.4.4刻槽的长度为10~25mm。

7、检验设备

7.1涡流探伤仪

7.1.1涡流探伤仪检测线圈,激励单元、信号处理、缺陷显示、相位调节、滤波、报警记录等单元装置。

第 2 页 共 11 页

7.1.2激励单元的激励频率原则上在50~100KHZ,在探伤检验时应适当选择频率进行检验。 7.2探头

7.2.1对铜及铜合金管,不锈钢、钛及钛合金管检验时采用内穿过式线圈探头。 7.2.2对钢制品管采用内穿过式远场或磁饱和式探头,对钢平面检测可采用点式探头。 7.2.3探头和涡流探伤仪,需要有良好的组合性能。 7.3调试和校对

每次检验前,首先用相应的对比式样进行检验设备的调试。

8、设备状态的调试

8.1在与检验条件相同的条件下,调节检验设备,使对比式样通过探头时,仪器显示出清晰可辩的人工标准缺陷信号。

8.2 人工标准缺陷的显示幅度应基本一致,相差不大于平均幅度的±10%。

8.3 人工标准缺陷的显示幅度调到满幅度的40%~70%之间的某一幅度,选取其中中等幅度作为标准报警幅度。此时信号应处于仪器放大的线性区内。

8.4采用记录报警时,人工标准缺陷信号应调试到满幅度的40%~70%之间的某一幅度,其差别应不大于平均记录幅度±10%,选取其中中等幅度为记录标准报警幅度。此时信号应处于仪器记录组合的线性区。

9、调试状态检查

9.1在完成第8条规定的调试后,在与检验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对比试样不少于3次连续通过探头时,检验设备对人工标准缺陷必须100%报警。采用记录报警时,人工标准缺陷的记录幅度3次中最低者应不小于记录标准报警幅度。

10、检验完成

参照第7、8条规定的内容后,保持仪器设备的状态不变,开始对管材进行涡流检验。

11、校对

每次开始和结束检验前,以及检验过程中每2h必须用对比试样对检验设备的工作状态进行校对,如发现不符合7.1.2条规定的要求时,应立即对检验设备重新调试,并对上次校对以来检验的所有管材重新检验。

12、检验结果的评定

第 3 页 共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