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知识汇总 下载本文

山西万荣稷王庙正殿(宋金)驼峰

山西五台佛光寺东大殿梁架示意图(唐)之半驼峰

10、四椽栿,宋称谓,承传五个檩的力,长(四步)四架椽。两槫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一椽,四椽栿就是长四椽的梁,即五檩之间距离的梁。清称五架梁。

11、托脚,托脚是支撑平槫的构件。唐至元代使用较多,明清时期已极少用。 12、搭牵,又称剳牵,zhā,长一椽的梁。明清称抱头梁。 13、乳栿,长两椽的梁。

14、柱,是建筑物中垂直放置的主结构件,承托其上方构件的重量。

15、顺栿串,在最下一梁之下安于两柱之间与梁平行的枋,称顺栿串(跨空随梁枋),明清时又有紧贴梁下的枋,称随梁枋。

16、替木,起拉接作用的辅助构件,常用于对接的槫(檩)、枋之下,与檩、枋平行,用于两构件对接的接口之下,以增加连接的强度,有防止檩、枋拔榫的作用,并产生缩短跨距的作用。替木在唐宋是必用的,明清建筑已不用。

山西陵川礼义镇南吉祥寺前殿(宋)柱头铺作

17、撩檐枋,亦称橑檐枋,宋斗栱外端用以承托屋檐之枋料。此枋荷载大,故断面高度为其他枋之1倍,如用圆料,则称撩风槫,其下以小枋料或替木托之,此法多见于北方之唐(山西五台佛光寺大殿)、辽(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建筑。

18、柱头枋,斗栱内泥道栱或慢栱承托的枋料,称谓柱头枋,最上的柱头枋,称为压槽枋。 19、栱眼壁,两斗栱中泥道栱、慢栱之间的墙壁,即两攒斗栱间的墙壁。

山西五台佛光寺东大殿(唐)栱眼壁

枋, 在柱子之间起联系和稳定作用的水平向的穿插构件,它往往是随着梁或檩而设置。枋以其位置之不同而名称不同,在檐柱上的称为额枋,在脊瓜柱上的称为脊枋。

一般来说,枋都是沿面阔方向水平放置,而梁是沿进深方向水平放置。枋的断面多为矩形,而梁的断面为矩形或圆形。

明清建筑构架分件

1、脊檩、金檩和檐檩相当于宋式的脊槫、金槫和檐槫。 2、抱头梁、三架梁和五架梁相当于宋式的剳牵、平梁和四椽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