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电子显微学术交流会议纪要 下载本文

中国物理学会电子显微镜分会2003年工作总结

前 言

“中国物理学会电子显微镜分会”(对外称“中国电镜学会”)自1980年成立以来,已经过23年。目前已发展成为有两千多会员,涵盖近800个实验室(或研究组)的学术团体。学会逢双年举办全国性的学术大会,逢单年与其他学会联合举办“国际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及展览会”(BCEIA),另外还有各下属专业委员会举办的学术会议,以促进本领域的学术交流。学会承办的“电子显微学报”为双月刊,是国内在本学科领域的唯一学术刊物。

2003年电镜分会主要开展了如下工作。

一、 举办了“材料科学中先进显微学中英双边会议暨BCEIA 2003电

镜分会)”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三中全会胜利闭幕和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和顺利返回的喜庆日子里, “第十届国际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及展览会”(The 10th International Beijing 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 on Instrumental Analysis)(以下简称BCEIA 2003)也胜利闭幕了。国际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及展览会是由国家科技部主办、联合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等8个全国性学会由中国分析测试学会承办的国际会议,也是从1985起每两年举办一次的例会。BCEIA 2003会议在10月13日-16日期间在北京中箢宾馆举行。会议除安排半天的大会邀请报告之外,分多个分会,同时分别举办电子显微学、质谱学、光谱学、色谱学、波谱学、电化学、生命科学及环境分析等领域的专业学术报告会。论文报展与报告会同时进行,以便充分交流、讨论。

现任国际电子显微学联合会(IFSEM)主席、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著名电子显微学者、牛津大学David Cockayne教授应邀作为四个大会特邀报告之一,在10月13日大会上作了题为“在纳米世界中的电子显微学”的报告。他的报告深入浅出,资料翔实,画面生动,吸引了全体与会者的注意力,取得成功。

电镜分会的学术报告在紧张而有序的组织安排下顺利进行,成功结束。本次电镜分组会议在中国电镜学会理事长叶恒强院士及学会秘书长李斗星教授亲临指导下,是以叶恒强院士和David Cockayne教授共同发起组织的BCEIA2003“会内会”?“材料科学中的先进显微学中英联合讨论会(China-UK Joint Symposium on Advanced Microscopy in Materials Science)”的扩大形式进行的。本次会议邀请的境外特邀报告者包括著名科学家、电镜界泰斗、前国际电子显微学联合会主席、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Archie Howie教授和牛津大学David Cockayne教授,以及来自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里兹(Leeds)大学、布里斯托(Bristol)大学、格拉斯哥(Glasgow)大学的10名著名科学家。参加会议的还有来自美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瑞典等国的大学及研究所的十多位国际知名的电子显微学专家。这些科学家能够在中国经受“非典”(SARS)影响之后如期来到中国参加会议实属对我们友好和可贵的支持。境内邀请报告者是朱静院士、张泽院士、王仁卉、彭练矛、袁俊、顾辉教授等共9名。另外还有来自北京、沈阳、上海、南京、武汉、合肥、太原、南宁等全国著名大学和研究所的众多电镜及材料科学工作者。此外,每次也有数十人参加旁听,平均到会人员约百人。电镜分会在北京中苑宾馆中苑厅举行。本次会议分口头报告和报展两部分,共安排口头报告32篇,其

中特邀报告19篇,报展42篇。会议的报告精彩,提问踊跃,讨论热烈,学术气氛十分浓厚。会议报展在会场外走廊展出,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均有很大提高。

通过本届会议,与会者普遍反映收获很大。一方面进一步了解当前材料科学研究中的一些前沿工作,另一方面也了解当前电子显微镜及相关分析设备及方法的发展动态。同时,让老一辈科学家们感受到新一代的逐步成熟,也让年青一代领悟老一辈的科研精神。另外,也给中外科学家一起相识机会,以期待他们之间的进一步合作与交流。

中国电镜学会在BCEIA会议期间,已经成功地举办了多次“双边会议”或“多边会议”,如1995年的“材料中的表面与界面国际会议”,1997年的“中—德双边会议”,1999年的“中一比利时、荷兰三边会议”,2001年的“中—美双边会议”,2003年的“中—英双边会议”等。这是提高我国的学术水平、扩大我国的国际影响,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很好的模式。因此为了组织此会议,虽然中国电镜学会付出一定的经费,但能有效地提高学术会议的档次,提高我国学术水平,扩大国际、国内影响,增强学术凝聚力等方面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2005年举办的BCEIA期间,再次举办“双边会议”很有必要。

本届BCEIA电镜分组会议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和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的经费资助。

二、举办了“第三届全国扫描电子显微会议”

第三届全国扫描电子显微学会议于2003年11月3-6日在广东省珠海市望海楼酒店胜利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和参展公司人员共计155人出席了会议。参展公司12个。大会由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常务理事马洪骏教授主持,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常务理事姚骏恩院士致了开幕词。会议安排了4个大会特邀报告,如中国地质科学院周 剑 雄 教授作了关于《扫描电镜中X射线能谱定量分析的几个问题讨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丁泽军教授作了关于《蒙特卡洛模拟方法在扫描电子显微学中的应用》,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徐洮教授作了关于《SEM、AFM在摩擦学研究中的应用》,军事医学科学院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张德添教授作了关于《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术与电镜技术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结合应用》的报告。报告涉及的内容包括了扫描电镜、能谱仪、原子力显微镜、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等设备在材料科学和生物医学中的应用情况和最新进展,受到与会代表的欢迎。

第三届全国扫描电子显微会议论文集发表在中国《电子显微学报》2003年22卷第6期上。此次会议共发表论文131篇,其中材料科学100篇,生命科学31篇。会议论文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到材料科学和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包括金属、陶瓷、矿物、半导体、复合材料、纳米材料、高分子聚合物、各种功能材料、生物医学、神经干细胞克隆内细胞技术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新颖、有创新特点。不少文章讨论了扫描电镜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代表们希望加强全国各地区及部门之间电镜工作者的学术交流,互相交流经验,进一步提高我国电镜工作者的业务水平,为祖国的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作出应有的贡献。

本次会议也是三届扫描电镜会议参展公司最多的一次,共有12个公司参加。各公司都把自己最新的产品及其优越的性能向与会的代表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讲解,使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们能充分了解到当今国内外电镜发展的最新动态,以及各公司的最新产品信息,更好地服务于本单位的实际工作中去。

这次会议的突出特点是“三多”:文章多、代表多、参展公司多。会议之所以开的比较成功,是全体与会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们的体会是三条:地点合适、组织有力、

2

大家支持。同时,通过举办这次会议也加强了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与广东省电镜分会之间的联系,此次会议得到了广东省电镜分会的支持和帮助。

三、举办国际会议和国内高级学习班暨研讨会

因“非典”很多人放弃了出国参加国际会议的机会。

除上述两个大型会议外,我会会员还举办了多次国际会议。如叶恒强理事长和张泽院士负责,于2003年8月21-23日在北京举办了“2003北京电子显微学研讨会”及“颂贺郭可信院士八十华诞活动”,来自中、美、英、德、俄、荷、瑞典、日本等七国及台湾、香港地区的学者80人与会。

王仁卉常务理事于2003年10月17日-21日在武汉举办了“先进电子显微学武汉国际研讨会”。第十五届国际电子显微学联合会主席A. Howie等来自中、英、美、加拿大、法、荷、香港等7个国家和地区的30余名学者与会。此外,每次也有数十人参加旁听,平均与会人员达70名以上。

此外,于12月22日-24日在北京举办了“电子能量损失谱培训班”,由朱静院士、张泽院士、袁俊教授、顾辉研究员讲课,参加培训班的人数限额为50名。

四、学报工作进展

为了符合国际期刊的标准,从2002年起<<电子显微学报>>改为大16开版。改用高质量的纸章,提高了学报印刷质量。

据2003年12月9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会”的情况,电子显微学报按影响因子总排序:在全国1534种来源期刊中列第352名;电子显微学报按影响因子分类排序:在全国电子通讯类53种来源期刊中列第6名;电子显微学报按被引频次总排序:在全国1534种来源期刊中列第591名;电子显微学报按被引频次分类排序:在全国电子通讯类53种来源期刊中列第15名。

五、其它

因“非典”的影响,电镜学会在4-7月期间取消了学会的各类活动。因此本年度仅召开了两次“常务理事会会议”,取消了原定于2003年8月初举办的“第六届海峡两岸电子显微学研讨会”。

六、2004年学术会议的安排

1)将于2004年8月初在哈尔滨举办“第六届海峡两岸电子显微学研讨会”。

2)将于2003年8月21-24日在威海举办“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第七届全国代表大会暨第三届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 3)将完成学会的换届工作。

中国物理学会电子显微镜分会

2003年12月18日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