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 2.1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教学设计 下载本文

云南省陇川县第一中学高一地理教学设计:2.1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一、内容及其解析

本节内容岩石圈与地表形态,主要包括:一、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二、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三、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其中,关注岩石及其衍生下岩石圈的物质组成与循环和内外力作用下的地表形态。理解这些内容的的关键是明确“课标”的相关要求,即第一是地球的内部圈层,要求能够说出地球内部圈层主要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第二是从三大类岩石相互转变入手,图文结合,阐明在内外力作用下与地壳物质循环及其地理意义;第三是从地质作用的能量来源的角度,讲述了内外力作用及其表现形式,又以地质作用的不同表现形式,来说明激烈迅速的地质作用和极其缓慢的地质作用,从而使学生理解地表形态的变化及其这种变化的时间尺度。对于刚进入高一的学生来说,他们是第一次接触地表以下的地理事物,虽然在之前初中的学习和前一单元的学习中接触了不少的地理知识,但是与地表上的地理事物相比,学生接触甚少,因此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岩石圈是地球表层四大圈层之一,是自理环境学习的重点,教学的重点是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二、目标及其解析 (一)目标定位

1.说出岩石圈结构特点。

2.能演示组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3.理解内外力作用含义表现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二)目标解析

1.说出岩石圈结构特点,就是知道地球内部三大圈层,岩石圈的结构,地壳结构的特点。

2.能演示组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就是知道岩石圈的组成及三大岩类,演示岩石圈三大类岩石的循环及其内在关系。

3.理解内外力作用含义表现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就是知道地壳运动的地质构造及其对地貌的影响;外力作用地貌的演化及其地形地貌类型。 三、问题诊断分析

在本节课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判断褶皱的两种基本地质构造形态。产生这一问题原因是学生对向斜和背斜的形态理解不到位。解决的办法就是利用实物模拟地质构造运动从而把握其岩层特点。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在本节课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的教学中,准备使用多媒体课件和学案。因为本节课程涉及到地球内部及表层个圈层的结构和联系,内容较为抽象,需要建立较强的地球空间思维能力,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为学生做好知识的演示和铺垫,直观性强,易理解和掌握;使用学案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五、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 通过上一单元的学习,我们从宇宙对地球有了一个宏观的认识,知道了宇宙环境对于地球的形成和发展来说特别重要,但人类是生存在地球上的,影响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的直接因素是地球自身的环境。因此,从本单元开始我们就进入地球本身对做一些微观的了解。

1 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

问题一 地球内部圈层由哪些组成?各圈层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了解地球的内部圈层,让学生从整体对地球有一个客观的认识。认识各个圈层在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变中的作用,有助于学生探寻和揭示大自然的无尽奥秘。

例题1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解析:如图所示。地球是由一系列物质圈层构成:地表以下为地球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地表以上为地球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1)地壳

是地球表面的一层薄薄的、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它是一个连续圈层,大陆部分较厚,大部分较薄,平均厚度约17KM。

特点 : ①1个连续圈层,②厚度不均(大洋薄,大陆厚),平均厚度17千米,③大陆部分为硅铝层不连续分布,大洋部分为硅镁层联系分布

(2)地幔

介于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之间,厚度约2800KM。在地幔上部存在一个由塑性物质组成的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源地。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与地壳主要岩石组成,构成了岩石圈。

特点:①连续圈层,②分三层:地幔上部,软流层和地幔下部 (3)地核

地核以古登堡面与地幔分界。地核厚度约3400KM,根据地震波波速变化,可分为外核和内核。地核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很大。

特点:①分两层为外核与内核,②高密度的液态物质组成 例题2 何为软流层?岩石圈的范围有哪些?

解析:软流层:地幔上部存在的塑性物质组成的圈层;岩石圈是软流层上部地幔与地壳部分。

【师生活动】绘制地球各圈层示意图

解析:如右图

【变式练习】 1有关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壳就是整个岩石圈 B.岩石圈位于软流层之下 C.岩石圈就是地壳 D.岩石圈包括地壳及上地幔顶部 2 岩石圈得组成与物质循环

问题二 岩石圈得物质组成按成因划分为几类?如何形成?有何特点?

【设计意图】 让学生认识并掌握岩石及其岩石圈对在整个课程的学习的重要性。 例题3 岩石圈由哪些岩石组成,认识三大类岩石及其形成过程? 解析:组成岩石圈的岩石按其成因课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1)岩浆岩

岩浆岩是岩浆活动产物。岩浆在地下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薄弱地带侵入地壳上部或喷出地表,随着温度、压力的变化,冷却凝固而形成岩浆岩。其形成过程如下图:

(2)沉积岩

裸露在地表的岩石,在风吹、雨打、日晒以及生物等外力作用下,逐渐成为砾石、沙子和泥土。这些碎屑物质被风、流水等搬运后沉积下来,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水中的化学离子,在一定的成岩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不溶于水的化合物质而沉积下来,进过固结成岩作用也可以形成沉积岩。

(3)变质岩

地壳中原有的岩石,在高温、高压的作用下,矿物成分和结构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而形成变质岩。常见的变质岩有大理岩、板岩、片麻岩等。

变质岩形成过程

【变式练习】 1各种各样的地质地貌现象在地质学教材中展现,其中层理构造最为明显的是岩石是

A、侵入岩 B喷出岩 C 变质岩 D沉积岩 2 以下各组岩石按成因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

①花岗岩、砂岩 ②砾岩、页岩 ③砂岩、石灰岩 ④大理岩、板岩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例题4 阅读课本P29,叙述岩石圈得物质循环过程及其地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