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预检等2007级五年制本科期末考试-B卷 下载本文

A.是IgA的结构成分 B.有稳定Ig多聚体结构的功能 C.是SIgA的结构成分 D.可连接Ig单体成双体或多聚体 E.可介导多聚IgA由黏膜下向黏膜表面转运 4.关于补体系统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ABCDE ) A.补体成分大多数是以非活性的酶前体存在于血清中 B.补体系统的激活具有放大效应

C.补体性质不稳定,56℃30分钟处理即可灭活 D.在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E.激活的补体具有生理作用和病理作用 5.下列哪些作用特点是CK所具备的( ABCE )

A.多效性 B.协同性 C.多向性 D.特异性 E.旁分泌性 6.下列细胞表面表达HLA-Ⅱ类分子的是( BCDE )

A.静止T细胞 B.B淋巴细胞 C.巨噬细胞 D.树突状细胞 E.活化的Th细胞 7.细胞毒性T细胞( ABE )

A.可识别表面递呈抗原肽/MHC-I类分子复合体的靶细胞 B.与靶细胞接触后,可释放穿孔素 C.是γδ T细胞

D.可非特异性杀伤靶细胞 E.与靶细胞接触后,可以释放颗粒酶 8.胞内区有ITAM结构的膜分子是(C D )

A.TCR B.BCR C.CD3 D.CD79a/CD79b E.CD4 9.关于NK细胞的作用,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ABCDE )

A.具有细胞毒作用 B.是机体抗肿瘤的重要防线 C.是免疫监视功能的重要执行者 D.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E.是ADCC的主要效应细胞

10.按功能状态不同可将T细胞分为( BCD )

A.辅助性T细胞 B.记忆性T细胞 C.效应性T细胞

试卷 第11页(共13页)

D.初始T细胞 E.TCRαβ+T细胞 11.恒定链的功能是( ABC )

A.促进MHC-II类分子的组装和折叠 B.促进MHC-II类分子在细胞内的转运 C.阻止MHC-II类分子与内源性多肽的结合 D.阻止MHC-II类分子与外源性多肽的结合 E.促进MHC-I类分子从内质网向高尔基体的转运 12.B细胞提呈抗原的特点是( ABC )

A.持续表达MHC-II类分子 B.通过BCR直接摄取抗原 C.通过BCR能浓集抗原 D.通过FcR摄取抗原抗体复合物 E.可活化初始T细胞

13.树突状细胞有别于其他APC的特点是( CDE )

A.刺激活化的T细胞增殖 B.刺激记忆性T细胞增殖

C.刺激初始淋巴细胞增殖 D.是适应性T细胞免疫应答的始动者 E.是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

14.与初始T细胞相比,记忆性T细胞再活化时( ABCDE ) A.易被激活,相对较低浓度的抗原即可 B.对协同刺激信号(如CD28/B7)的依赖性较低 C.分泌更多的细胞因子

D.对细胞因子作用的敏感性更强 E.可迅速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 15.Tc细胞杀伤靶细胞的机制是( CDE )

A.ADCC B.补体溶破作用 C.释放穿孔素 D.颗粒酶介导的细胞凋亡 E.Fas/FasL介导的细胞凋亡 16.B细胞在生发中心的分化发育包括( ACDE ) A.进行抗原受体的二次重排 B.阴性选择

试卷 第12页(共13页)

C.IgV的高频率体细胞突变 D.抗体亲和力成熟 E.Ig类别转换 17.能产生免疫记忆的细胞有( AC )

A.B细胞 B.Mφ细胞 C.T细胞 D.NK细胞 E.中性粒细胞 18.免疫耐受的机制是( ABCE )

A.克隆清除 B.免疫忽视 C.免疫隔离 D.阳性选择 E.阴性选择

19.Th1细胞增强MΦ作用可通过( ABDE )

A. 诱生IFN-γ等巨噬细胞活化因子活化MΦ

B. 通过CD40L与MΦ表面CD40结合向MΦ提供激活信号 C. 分泌IL-2,促进MΦ的激活

D. 产生TNF-α、LT-α和MCP-1等促进MΦ黏附穿越血管募集到感染灶 E. 产生IL-3和GM-CSF促进骨髓造血干细胞分化为新的MΦ 20.Ⅱ型超敏反应的组织和细胞损伤的机制是( A CD ) A.ADCC作用 B.通过替代途径激活补体

C.抗体与靶细胞特异性结合后,通过调理作用促进靶细胞溶解破坏

D.抗体与细胞表面抗原结合,激活补体经典途径,通过形成膜攻击复合物而溶解靶细胞

E.CTL杀伤靶细胞

试卷 第13页(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