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资本金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下载本文

央行资本金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摘 要:2007年次贷危机后,各国央行都承担起“最后贷款人”的职责,救助金融机构,央行自身资产负债表的质量不断恶化,引发对中央银行资本金的关注。央行在履行维持物价稳定和一些“准财政”职能时,资本金可能遭受损失,资本金的损失会影响到央行的公信力和独立性,以及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充足的央行资本金对于货币政策的有效执行来说是一种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中央银行;资本金; 资产负债表; 货币政策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F8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265(2014)04-0044-05 一、引言

资本金是企业的自有资金,具有缓冲损失的作用。中央银行作为政府的公共部门,是一个特殊的金融机构,其目标不是利润最大化,而是实现其特定的政策目标,中央银行完全可以在没有资本金或负资本金的情况下正常运转。因此,中央银行的资本金是一个相对模糊的概念,资本金对于中央银行的作用也是一个长期被忽视的问题。

2007年,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爆发并席卷全球,不仅对

全球的金融系统产生了破坏性影响,而且严重影响了全球的实体经济。各国的中央银行不遗余力地维持金融体系的稳定,促进本国的经济增长。为达到目的,各国央行都承担起“最后贷款人”的职责,纷纷以自身的资产为货币市场和银行体系提供流动性。与此同时,各国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在规模、结构、复杂性和风险等方面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在央行的资产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资产的质量却不断下降,承担的责任和包袱也越来越重。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央银行保持传统职能与维护金融稳定的能力越来越受到市场的质疑,引发大家开始关注央行资本金的重要性。如比特(Buiter,2008)基于危机后很多央行,如美联储、英格兰银行和欧央行等,都因采取了大量的救助行动而使自己暴露在更多的风险中、面临资本金被不断侵蚀的情况,提出了央行是否会破产的问题。本文对中央银行的资本金状况及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进行研究。 二、央行资本金的内涵和重要性 (一)央行资本金的内涵

资本金是企业所有投资者直接投资的资金和不断累积的留存收益,也是该企业所有权的证明。资本金往往出现在资产负债表中负债一方的最下端。中央银行资本金的会计记账规则与企业类似,也记录在资产负债表中的负债方的最下端。表1是一张简化的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央行的负债

包括基础货币的发行、其他非货币性负债(如金融机构、政府和外国机构等在央行的存款,以及央行发行的债券等)。央行的资产方包括再贷款、政府债券和国外资产等。根据资产、负债总额相等的原理,得到央行资本金(W)为:W= L+D+R-M-N。

(二)央行资本金的重要性

资本金对于企业和中央银行有着不同的含义。企业(包括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是营利性,资本金是企业的自有资金,在此基础上,企业还可以通过其他负债方式扩大生产,而在企业出现经营困难、资不抵债时,资本金发挥着缓冲损失的作用。

中央银行资本金的作用涉及两个层面:第一,拥有一定数量资本金本身对于中央银行作为一家经营机构的意义;第二,对中央银行履行自身职能和货币政策执行的影响。中央银行是一个非营利性质的公共部门,中央银行完全可以在没有资本金或负资本金的情况下正常运转。因此,央行资本金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保证央行履行其基本的职能。

充足的资本金有利于维护央行的信誉,保证其履行基本职能。央行提供的基础货币是负债,负债在金本位和金汇兑本位下,可以用黄金、外汇去还债;在信用制度下,央行的负债“续短为长”,只有币值稳定,才能正常地发挥货币的使用价值。从这一点看,央行资本金的作用在于稳定币值(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