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教学设计 下载本文

人教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教学设计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教学设计

1.课标要求:绘制全球气压带 、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2.教材分析:《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重点介绍三圈环流和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上节课热力环流和大气水平运动知识的延伸和运用,也是学习和探讨下一部分“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基础。在整个自然地理学习过程,这一节都是基础,在教材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3.教学重点和难点的

重点:三圈环流的形成和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及移动的过程。 难点:三维空间中的风的方向

4.教学目标的确定

知识目标: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规律。

能力目标:绘制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培养和提高学生绘制示意图的地理技能。情感目标:使学生养成学以至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习惯。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世界观。

5.教法设计 设问式教学

提出假设条件 分析得出结论 (单圈环流)

否定其中条件之一 分析得出结论一 (三圈环流、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 否定其中条件之二 分析得出结论二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探究式学习

基本理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科学的价值观、科学方

1 / 5

人教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教学设计

法。

基本思想:“重新发现”和“重新组合”知识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强调自主学习。

教 学 流 程 复习引入 承转过渡 导入新课 教 学 内 容 (1)提问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2)风向与等压线的关系 上节课我们学的只是小区域的大气运动状况,全球性的大气运动怎么样的呢?这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 案例一:冰岛火山爆发,火山灰使西欧各国持续阴天,温度降低。为什么火山灰明明是在冰岛的,会跑到西欧去? 案例二:二战日本的“气球炸弹”能够使相隔很远的美国,发生小范围的森林火灾,气球是怎么跑去美国的? 学生自讲 主探究活动 2 / 5

画出理想状态下赤道与极地间的热力环流 介绍单圈环流形成过程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提出假设条件 假设 ①地球不自转 ②地球不公转 ③地球表面均匀 完成教材P33活动 提出“大的概念 学生阅读P33第一段话,明确大气环流的3的平均状态。 教师带领学生找出“大气环流”的概念。既是本节课学习的基础,又能提高他们抓重点的能力。 教师指导,提出假设条件,化简为繁,既降低了难度,又对上节内容进行复习和运用 首先先举两个与风带相关的案例。让学生知道是由于风向,为什么是西风而不是东风呢?设疑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转入本节内容的学习 设 计 意 图 温故知新使学生回忆热力环流原理为本节知识的学习作个铺垫 气环流”个特性,即:全球性的、有规律的、长时期人教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教学设计

授 学生小结 启发思维 讨论 得出结论 提出假假设 ①地球自转 ②地球不公转 ③地球表面均匀 引导学生探究:完成三圈环流绘图,并适时点拨 气压带风带形成过程并绘出示意图 层层导入,步步推进,带领他们分析问题。 地球实际是在不停的自转,如果考虑自转因素,则单圈环流会不会存在?为什么? 单圈环流不会存在 原因:地转偏向力的存在 向学生提出一个更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为学生营造探究的气氛 设条件 学生深入合作探究 新 得到 课 归纳总结 深入1、七个气压带形成机制有何差异? 2、高低气压控制下的天气状况如何? 3 / 5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