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社团活动现状 下载本文

学生在社团这一平台上自主成长,他们的才艺得以展示,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他们的思想境界得以提升,良好的意志品质也逐渐形成,社团活动丰富了学生们的业余生活,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体验到快乐的校园文化生活,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个性特长,让每个学生都在不同领域有不同的发展,极大地满足了学生学习生活的需要,伏尔泰曾说过:“只有真正的需求,才能有真正的快乐。”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都有所提高。

社团的建设丰富了教师的生活,使得教师个性得到张扬,陶冶了教师的高尚情操,培养了教师的创新意识,使得师资队伍实现转型,教师在具体的社团教学中重拾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爱好,从而深入挖掘自己的潜力,真正做到教学相长。通过社团活动中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有利于新型师生关系的形成。

社团活动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开拓和丰富了校园文化内容。社团活动沟通了学校与社会的联系,通过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社团成为社会实践活动的场所,使得校内外的有利资源得到互动和共享。学校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让校园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了强有力的新生力量,从而丰富了学校的办学内涵,更好的打造了学校特色工程,使得社团活动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扩大了学校知名度。

(二)本研究的核心概念界定

本文研究的主题为小学生社团活动发展现状的个案研究,所涉及到的核心概念有“学生社团”、“中小学社团”、“小学生社团”。 1 学生社团

学生社团是指中国高等和中等学校的学生自愿组成的群众组织。形式多样,有学术研究会及诗画社、棋艺社、摄影社、美上社、合唱团、剧团、球队等。以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为原则。多数由共青团和学生会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2 中小学生社团

中小学生社团是指具有某方面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自发成立,为实现社团成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寓教于乐活动的学生组织。与大学生社团组织和社会性组织相比,由于受学

2 / 34

生的年龄,学校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中小学社团活动呈现出更多非完全独立性的特点,这就需要学校、教师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和引导。 3 小学生社团

小学生社团指学校内的小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个性等通过自愿报名、社团招募,由辅导员共同参与组建起的,集知识学习、社会实践、资源共享、技能提升、自主发展为一体的成长共同体组织。

二 研究的方法和思路

(一)研究方法

结合主题“小学生社团活动发展现状的个案研究”,本文拟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为个案研究法和教育调查法。

为了获得小学生社团活动发展现状的具体情况,使得内容叙述丰富且详细,从而能在影响发展的许多因素问题上提供有价值的启示,本文主要采用个案研究法。以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三小学的社团活动作为具体研究对象,重点对该校社团活动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广泛搜集该校社团建设的资料,详细了解个案的现状和发展历程,并对其进行深入而缜密的全面研究分析,确定该校社团发展的问题,进而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此外,本文还将以“教育调查法”中的书面材料分析法、问卷法和访谈法等三种调查方法进行素材收集和情况摸底等工作,并配以观察法来补充问卷调查和访谈中的不足,力求在真实而丰富的数据和访谈材料中,全面而准确的把握该校社团发展情况,从而为该校社团发展建设出谋划策提供帮助。

(二)研究思路

本文的写作将遵循以下框架:阐述学生社团的传承和发展过程,通过调查问卷,访谈和对第三小学社团活动情况的实地观察,然后整理材料、分析数据,找到该校社团发展瓶颈,并透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并给该校提供一些建设性意见,并给予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三 小学生社团的传承与发展

3 / 34

20世纪90年代,学校社团建设早已成为各大高校学生工作研究的热点,如今,小学生社团作为新课改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拓展学校德育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小学生社团建设刚刚起步,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也存在诸多问题,它可促进新课程改革的建设,可实施生命教育,可进行德育课程化建设,可促进学生自主性发展。

当前的社团是“少先队活动、雏鹰假日小队、兴趣小组、第二课堂、综合实践活动的延伸。社团是新课程改革的新发展,它更加注重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的教育理念。

中国少年先锋队,是中国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是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预备队。随后,少先队为了丰富儿童假日活动,又进行“雏鹰假日小队”建设,现在的小学生社团是从少先队活动和雏鹰假日小队活动演变而来。但是小学生社团活动的来源又不仅仅局限少先队活动,还有一大部分来自课外活动、兴趣小组、第二课堂。

课外活动是相对课堂教学而言的,它是指课堂教学之外,学校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教育意义的活动,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不可或缺的途径,是课堂教学的补充,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课堂是相对课堂教学而言的,依据教材和教学大纲,如果将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进行的课堂教学活动称为第一课堂的话,那么第二课堂是指第一课堂以外的时间与第一课堂相关的教学活动,在教学内容上,它源于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它不需要考试,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从形式上看,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学习空间范围大,可在教室,可在操场,可在校外,也可在社会以及家庭。

随着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进行,小学生社团逐渐取代了原来的少先队活动,兴趣小组和第二课堂,还有一部分精品社团逐步发展成为学校的校本课程。

四 开发区第三小学社团建设透析

(一)开发区第三小学社团建设的总体概况

1 社团创立时间

该校社团建立于2012年,在四年的发展当中,社团建设稳步提升。全校共

4 / 34

有2200学生,参加社团的学生占总人数的四分之一。 2 社团活动种类

学校社团分为四大类,分别为艺术类社团,语言文学类社团,体育健身类社团,科技创新类社团。其中艺术类包括沙画社团、美术篆刻社团、舞蹈社团、声乐社团、手工创意社团、古筝社团、二胡社团、吉他社团、茶艺社团、软笔书法社团。语言文学类包括播音朗诵社团、小记者社团、阅读社团、写作社团。体育健身类包括足球社团、健美操社团、篮球社团、乒乓球社团、跆拳道社团。科技创新类包括航模社团、创业插件社团、无土栽培社团、电脑科幻画社团、摄影社团。像学校的沙画社团、美术篆刻社团、创意插件和朗诵社团都是学校的精品名牌社团。这些精品社团全是由本校教师开发组织建成的。 3 社团教师团队

学校社团的辅导老师大部分来源于本校老师,还有些是学生家长,有个别社团是社会上热衷教育事业的人才,这些社会上的老师都是不花钱外聘的,他们都是主动找到学校,要求在社团工作进行授课。 4 社团活动时间

社团上课时间主要集中在周二、周三、周五下午,每次课时一个小时,有的社团每周上一次课,有的社团每周上两次课。 5 社团财力资源

本校社团的财力支持大部分来源于学校开支,有一小部分来源于公益彩票基金,还有校外跆拳道社团主动捐款资金,但主动捐款的资金只限于本校跆拳道社团使用。并且该校设有专门的资金会。 6 社团评价展示

在每年的艺术节,六一儿童节,该校会组织每个社团进行汇报演出,为学生提供展示个性的舞台。并且校社团之间会时常展开一些竞争性的比赛项目,该校社团积极参加区组织的管委演出竞赛展演,并取得不错的成绩,动态社团主要展示方式为汇报演出,静态的社团则采用展览的方式。

(二)开发区第三小学社团活动发展现状调查数据分析

1 问卷调查概况

5 / 34

在开发区第三小学发放调查问卷180份,其中,发放教师问卷60份,回收58份,发放家长问卷60份,回收46份,发放学生问卷60份,回收56份。 2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表1 教师和家长对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的态度

项目

教师卷(N=58) 人数

赞同学生参加社团 不赞同孩子参加社团

57 1

百分比(%) 98.28 1.72

36 10

家长卷(N=46) 人数

百分比(%) 78.26 21.74

调查显示,几乎所有教师都非常赞同学生参加学校社团活动,他们认为,社团活动课能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可以结交到更多的朋友,社团活动让孩子学到了一技之长,给孩子提供了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

大部分家长和教师一样,都很支持自己的孩子参加社团活动,但是有一部分家长却认为,学生参加社团,对他们的帮助不大,而且还对学生学习产生了影响,所以不支持学生参加学校社团。

通过分析家长和教师对学生参加社团的态度,可知,部分家长的思想意识有待提高,他们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却没能意识到要注重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忽略了对孩子的兴趣以及个性培养。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对社团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爱好,如图1:

6 /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