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集体活动记录表.docx潘忠珍.docx1 下载本文

课题研究集体活动记录表

课题名称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研究

课题负责人潘忠珍

所在单位贵州省黄平县新州镇中心小学

活动记录起止日期: 年月 至 年 月

说 明

本表为加强课题研究管理,保证课题研究的健康、正常进展而设置,主要记载课题研究的交流研讨情况。在课题阶段性小结或结题时,应上缴给有关管理机构,作为评比、验收和鉴定的重要依据。

本表一般记录课题组一学年或学期的集体活动情况,由课题负责人及时登记。课题组成员的实验研究活动,由各课题组自行设计相应的登记表,定时检查后归类汇总填入本表相应栏目。

“活动形式”主要指研讨会、研究课、学术报告、集体备课、调查研究、参观访问等。在“目录”页中只要登记活动的类别,在正页中必须具体展开。如“调查研究”,须在“活动的目的、范围、方法”栏内,填清调查的目的、范围、对象、人数等;在“主要内容”栏中,填写调查结果及调查报告的摘要。

正页部分(课题研究活动情况登记表)请根据实际需要自行复印,并装订成册。

年度 课题研究活动记录

活动情况登记目录

序号 时 间 地 点 参加对象

主持人 活动形式或内容 备注

课题研究活动记录(一)

时间 地点 参加对象 主持人 杨小丽 及应到人数 活动主题 调查分析报告 高段学生的数学计算教学现状分析 1.教师对培养高段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认识不到位 只重视学生的笔算能力,忽视学生的口算能力和估算能力,实际上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很重要。在四则计算中,口算是基础,基础必须打好,学生笔算正确率的高低,与他口算能力的强弱成正比例。在日常生活中,处处有计算,也处处离不开估算。随着计算工具飞速发展,计算机的广泛使用,大数目计算的内容和要求在调整。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估算的应用已大大超过精确计算。 2.教师对学生的计算只重结果不重视过程 其实计算是一个复杂的运算过程,需要很多的运算步骤才能得到一个结果,应认真分析错在什么环节。我们计算题改作时,要按学生的计算顺序,指出学生错在哪一步。让学生知道错误原因以后再订正。 3.教师对计算教学不够重视 教学上都比较重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忽视计算能力的培养,觉得现在出现了高科技,能用电脑、计算器计算,学生只要会算就可以了,产生观念上的偏差,应让学生明算理、知算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4.学生不重算理只重算法 学生在学习计算时,对算理也就是为什么这样算不去理解,对计算的算法却非常重视,以为只要能算就行。对计算题普遍缺乏兴趣,认为计算题不需要思考就能解出来,产生认识上的偏差,以致做计算题时马马虎虎,不够认真。 5.学生简算意识不强 学生的计算方法不够合理、灵活,到了小学高段,计算的方法应灵活多样,从多种解法中选择合理的算法,达到算法最优化,而实际上学生的简算意识不强,一道计算题如果没有要求简便,能简便计算的题目也不去简便计算,不能根据具体算式的特点去主动选择最佳的解题方法进行计算。 六年级 办公室 活动形式 集体分析 调查情况 课题组成员 实到人数 ( 7 )人 7人 记录人 杨琼英 活 动 主 要 内 容

课题研究活动记录(一)

时间 主持人 活动主题 潘忠珍 及应到人数 观看教学光碟 一:观看《简便运算》教学片断录像。 在简便运算教学中,练习中出现“48×125”一题,老师让学生独立地,用尽可能多的方法计算结果。学生给出了这样一些计算方法: 有的学生竖式计算: 48 125 × 125 × 48 ———— ———— 有的学生简便运算: ① 48×125 ② 48×125 ③ 48×125 =8×6×125 =6×8×125 =12×4×125 =8×125×6 =6×(8×125) =12×(4×125) =1000×6 =6×1000 =12×500 =6000 =6000 =6000 ④ 48×125 ⑤ 48×125 ⑥ 48×125 =(40+8)×125 =(50-2)×125 =(48÷8)×(125×8) =40×125+8×125 =50×125-2×125 =6×1000 =5000+1000 =6250-250 =6000 =6000 =地点 参加对象 会议室 活动形式 实到人数 记录人 课例分析 ( )人 活 动 主 要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