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机整合的研究 下载本文

本好比一个钥匙,学生拿了它去开其他的书库”。叶老再三强调,语文教材是教学的出发点,而不是终点,从语文教材入手,目的在阅读种种的书,语文教材实际上成了通向课外更多阅读的桥梁。叶老的“例子”说是实验的理论依据之一。

3、苏霍姆林斯基把课外阅读比喻成“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并提出了阅读跟学习紧密联系的主张,认为阅读给学习创造“智力背景”,要把握和实施“学习”和“课外阅读”两套教学大纲。这也是实验的理论依据之一。

4、学习迁移说是一条古老的心理学定律,即平常所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将课内阅读学到的基本方法运用到大量的课外阅读中去,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是实验的又一理论依据。

5、《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开发利用好课程资源。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并对课外读物提出了具体建议。《语文课程标准》是教学实验的纲领性文件。

在新课程背景下,许多学校纷纷开展与学生课外阅读相关的研究活动。晋中市提出了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有机整合的教学课题的研究。所以此项研究意义重大,对促进学生个体以及整体能力的提高与发展有重要价值,重大意义。

课题价值与延伸的具体表现: (一)课题的价值

进行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链接的实践研究,在课内搭建课外阅读的平台,在课外体现课内阅读目标的实现,真正体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统一,体现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

语文课程理念,体现了重视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基本要求。 具体意义主要表现在:

1、拓展阅读,加厚加宽农村学生的人文底蕴。 2、强化主观感受,让农村学生也能进行探究性阅读。 3、注重实践活动,让农村学生也能进行研究性学习。 4、构筑读写整体,提高读写效益。

5、坚持个性化表达,激发阅读的兴趣,并能独立阅读,培养农村学生的创新精神。

五、针对以上问题,本课题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

1、让学生接触有价值的阅读材料,让社会闲置的阅读资源成为师生可支配的财富。改善对阅读资源的营理,提高其使用效率。

2、探索课内外阅读衔接的结合点和基本方法,构建课内外阅读相互沟通、相辅相成的阅读体系。

3、通过一定量的课外阅读,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人文素养,培植学生热爱母语、尊重母语的情感。

4、中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提高策略。包括:丰富课外阅读形式一唤起阅读热情;减轻学业负担一留出课外阅读的时间;将阅读活动纳入学习评价范围,使阅读成为学习活动的组成部分;改进教育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使之成为体验成功的阅读。

5、中学生课外阅读活动的组织策略。内容上:学科类型与非学科类型阅读活动的组织。主体:个体阅读与群体、团体阅读的组织。场所:学校阅读与家庭、社区阅读的组织。阶段:中学不同年级阅读活动的组织。

6、中学生课外阅读质量评价策略。第一层次一有阅读相伴的生活一顺

应要求;第二层次一有兴趣的阅读一追求有趣;第三层次一超功利的阅读一追求充实。

我们所进行的初中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机整合的研究目标为:

1、探索课内外阅读有机整合的结合点和基本方法,构建课内外阅读相互沟通、相辅相成的阅读体系。

2、探索以课内阅读为本拓展链接课外阅读的教学策略和课内外阅读链接的途径。

3、全面提高初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拓展视野,丰富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阅读能力。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与进度 1、研究步骤

论证准备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0月,问卷调查,了解各校学生课外阅读情况及学校、教师、家长对此的态度;讨论课题理论框架及基本构成。

初步实施阶段: 2013年10月—2013年1月,建立“语文课内课外阅读链接卡”,进行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链接的实践研究,开展读书交流会、名著述评、读书笔记展评等活动,积累感性材料。

分析调整阶段:2013年1月—2013年3月,调整、进一步实施,在全面展开活动的基础上,对各校学生的课内外阅读链接活动开展情况定期进行交流;对原始感性材料进行目标检测、分析、筛选、综合,及时调整,使活动有效开展,课题深入研究。

总结整理阶段:2013年3月—2013年7月,在全面深入研究之后,课题组成员对各种材料进行整理、分析,撰写论文,形成本课题的研究报告,

并在第一轮的研究基础上,准备第二轮的研究工作。 2、研究对象、方法

研究对象:榆次九中初中学生。

研究方法:以行动研究为主,辅之以调查法、观察法等其他研究法。 由主研教师带头,带动全校教师一起开展本研究方法,并完成行为观察的上课是否认真有感情地理解课文内容,多少人课前读了拓展课文?多少人能说出读后的真实感受?多少人学会了其中的某一点写作方法?活动演示法中,组织学生参与作文比赛、朗读比赛。行动研究法中开展一次亲近大自然行动,走近农村的田间地头,感受真实的农村见闻,适当做做农活。 七、课题研究的内容分析,研究假设:

初中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机整合的研究整个研究过程立足于课内,放眼于课外,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寻求课内外阅读的有机联系,全面打通课内外阅读的渠道,以有效实现课题目标。 (一)课内指导方法,学会阅读 (1)提倡自主阅读

阅读活动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灵魂的拥抱,心灵的对话。这种具有很强的个性化的活动,决定了阅读只能是学生自己的事,任何人都无法越俎代庖。要实现让学生“学会阅读”这一目标,必须要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权利。我们在阅读课上努力做到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提倡阅读的自主性、开放性、创造性和主体性。

(2)注重方法指导

“得法于课内”说的便是课内要严格阅读训练,让学生学会阅读。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

三。”因此,我们要通过教材这个例子教会学生一些阅读技能。首先指导学生掌握几种基本的读书方法,如精读法、略读法、跳读法、批注阅读法等。同时还教给学生一些常见的读书方法,如:

1、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以便对这本书的写作背景、作者情况、写作目的和大致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这就犹如掌握了打开书的大门的钥匙。 2、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略读全书,有利于整体把握主要内容。精彩部分和难点,则需要像读课文那样精读。两者结合,收获更多。

3、做点读书笔记。可以抄名言,写摘要,做批注,列提纲,制卡片,画图表,写心得等,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4、平时积极阅读课标推荐的长篇文学名著,在此基础上,由名著改编的电影、电视也要积极收看,借此掌握书名、人物、情节等内容,以做到记忆清晰,积累丰富。

5、读一本书,就要有一本书的积累,不要因走马观花而张冠李戴。 6、平时多读赏析类的文章,吸取一些精辟见解充实自己的大脑。也可以试着写一些短小的评论性文章,以训练自己的思辩能力和语言表达水平。 7、在阅读过程中还要注意利用工具书和有关参考资料,以加深理解、拓展视野。

(3)培养阅读习惯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增值,而人在其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 良好的读书习惯对于一个人、尤其是青少年的意义是毋庸置疑的。它不仅可以使人获取信息,汲取知识,还可以给人带来自我发现、自我充实的机会,并且可以怡情养性,多一种丰富生活、享受生活的途径。所以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