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 下载本文

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理解古代哲人思想。 2、顺畅畅朗读背诵。 3、积累文言词汇。

4、学习逐层深入论证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⑴顺畅朗读背诵。 ⑵积累文言词汇。 2、难点:

学习逐层深入论证的方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引导学生分析在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在力量薄弱,装备简单的条件下,以弱胜强的原因,从而得出“得人心者得天下”的结论。进而导入本文。

二、作者简介、文章简介

(多媒体打出孟子的头像)学生阅读学习材料介绍孟子、《孟子》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以“孔孟”并称。战国中期,诸侯混战,生灵涂炭。面对这种情况,孟子反对不义之战,主张以“仁政”统一天下,反映了孟子“民贵君轻”的政治思想。今天我们学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就是这种思想的具体体现。《孟子》这本书是孟子与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撰写的,文章气势磅礴、论证严密,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对后来散文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老师范读:(多媒体出示要求) 听读注意:读音 停顿 重音 节奏

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

2、朗读指导(多媒体出示要求)

读音准确 停顿恰当 重音突出 富有节奏 3、齐读一遍。 正音:(多媒体显示)

粟(sù) 夫(fú) 畔(pàn)通“叛” 4、自由读,思考本文的中心是什么。

学生发言,明确:“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5、翻译全文

(1)明确翻译步骤:“读一读——课文;想一想——意思;看一看——注释;议一议——难点;说一说——理解;评一评——正误”

(2)分学习小组合作学习(4人一组,推举小组长记录疑问) (3)教师出示重点及难点帮助学生。 理解词义:

七里之郭 池非不深也 兵革非不坚利也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亲戚畔之 得道者多助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翻译句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4)学生组内合作学习完成后,班级范围内质疑、释疑。 (5)重点检测

6、男女生比赛读、齐读。

四、研读赏析

1、文章为了论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个中心,列举了那些事例? 学生思考发言。

2、在第一个事例中哪些词语强调了“天时不如地利” “三里” “七里”“环而攻之” 总结内容,指导背诵本段

3、在叙述第二个事例中使用了什么句式,有什么作用?

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

总结内容,指导背诵本段

4、文章到第三段中心论点已得到证明,那么第四段有什么作用?

(从道理上论证中心论点,得出结论。先用排比句再次强调“地利”不足恃,深入论证“得道”即“得人和”,“得人和”则“战必胜”,得出结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段中,作者将论点的范围由战争推及到治国,从而全面体现孟子的政治主张,使文章更有普遍意义。) 5、齐读

五、拓展反思

结合历史和现实举例阐述“人和”思想的重要性。

六、当堂背诵

七、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攻方失利天时不如地利论点:战争天时举例结论:守方失利地利不如人和不如地利得道多助域民地利失道寡助固国治国不如道理人和威天下“仁政” 注:写教学反思的切入面

根据新课标理念,课堂教学规律、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 1、教学内容方面:教材处理的合理性;导入、结课的激励性;深层意义的规律有否揭示与发掘。 2、教学过程方面:教学程序安排的合理性;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媒体运用的适切性;反馈评价的准确性。

3、从课堂管理方面进行反思:班级成员涉及面的广泛性;全班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学法指导的经常性;处理偶发事件的应变性。

4、时间安排方面:时间分布的合理性;课内时间的可压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