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分析化学第四章 酸碱滴定法 下载本文

第四章 酸碱滴定法

第一节 概述

酸碱滴定以水溶液中的质子转移为基础,酸碱平衡是酸碱滴定法的基础。 第二节 水溶液中的酸碱平衡 一、质子论的酸碱概念 (一) 酸碱的定义

广义——凡能给出质子(氢离子)的物质称为酸 凡能接受质子的称为碱

酸失去质子后变成碱,而碱接受质子后变成酸,这种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的性质称为共轭性,对应的酸碱构成共轭酸碱对

酸和碱都可以是中性分子,也可以是阴离子或阳离子。 两性物质:有些物质既能给出质子又能接受质子,被称为~ (二) 酸碱反应的实质

酸碱反应的实质是质子的转移,而质子的转移是通过溶剂和质子来实现的

溶剂和质子:是氢离子在溶剂中的存在形式,若以SH表示溶剂分子,HA代表酸,酸和

溶剂作用生成溶剂和质子(过程见书P43)

酸碱反应是两个酸碱对相互作用,酸(HA)失去质子,变成其共轭碱(A-),碱(B) 获得质子,变成去共轭酸(BH+),质子由酸HA转移给碱B,反应的结果是各反应物转 化成他们的各自的共轭碱或共轭酸。

按照质子论,酸碱中和反应没有盐的生成。

盐的水解反应、电解质的电解过程都是酸碱质子转移反应

酸碱是相对的,在不同的化学反应中,物质是酸是碱,取决于反应中该物质对质子亲和 力的相对大小。因此当讨论某一物质是酸是碱时,不能脱离该物质和其它物质(包括溶 剂)的相互关系。

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可表现出不同的酸碱性。 对一定的酸,溶剂接受质子的能力越强,酸性则越强。 (三) 溶剂的质子自递反应

溶剂的质子自递反应:在溶剂分子间发生的质子转移反应(溶剂的质子自递常数Ks) 水的质子自递常数又称为水的离子积Kw (四) 酸碱的强度

酸碱的强度用其平衡常数Ka,Kb来衡量,Ka,Kb值越大,酸/碱越强

在水中共轭酸碱对HA和A-的离解常数Ka和Kb间的关系为Ka*Kb=Kw,pKa+pKb=pKw 酸的强度与其共轭碱的强度是反比关系,酸愈强(pKa愈小),其共轭碱愈弱(pKb越大) 二、溶液中酸碱组分的分布 (一)酸的浓度和酸度

酸度: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严格的说是氢离子的活度,用pH值表示

酸的浓度:是指在一定体积溶液中含有某种酸溶质的量,即酸的分析浓度。 (二)酸碱的分布系数

在弱酸/弱碱平衡体系中,存在的多种形体的浓度分布是由溶液的酸度决定的 (三)酸度对酸碱型体分布的影响

对于一定的酸/碱,分布系数是溶液酸度的函数

1. 一元弱酸溶液

δ1随着pH的增高而增大,δ0随着pH的增高而减小。

当pHpKa时,主要型体是Ac-,δ0与δ1曲线相交在δ0=δ1=0.5处,此时[HAc-]=[Ac-],[H+]=Ka,即ph=pka,HAc和Ac-各占一半 2.多元弱酸溶液

当溶液的Ph=pKa1时,δ0=δ1,Ph=pKa2时,δ1=δ2,当Phpka2时,C204-为主要存在型体。 三、酸碱溶液的ph计算 (一) 质子条件式

酸碱反应的本质是质子的转移

酸碱反应达到平衡时,酸失去的质子数应该等于碱得到的质子数,这种质子等衡关系称为质子条件,其数学表达式称为质子条件式。

质子条件式是处理酸碱平衡计算问题的基本关系式

“零水准法”书写质子条件式,选择溶液中大量存在并参加质子转移的物质为“零水准”,然后根据质子转移数相等的数量关系书写质子条件式。 质子条件式中不出现零水准物质

在处理多元酸碱问题时,对得失质子数多于1个的产物要加上得失质子的数目作为平衡浓度前的系数

(二)ph计算(P48-50) 第三节 酸碱指示剂

(一) 指示剂的变色原理

酸碱指示剂:是一些有机弱酸或弱碱,这些弱酸或弱碱与其共轭酸或碱具有不同的颜色 酚酞是一种有机弱酸,其酸式无色,碱式红色 甲基橙是一种有机弱碱,其酸式红色,碱式黄色

甲基红是一种有机弱酸,其酸式色是红色,碱式色黄色 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和溶液的PH值有关 (二)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在一定酸度范围内[In-]和[HIn-]的比值决定了溶液的颜色,而溶液的颜色是有指示剂常数Kin和溶液的酸度PH两个因素决定的,对一定指示剂,在一定温度下,Kin是一个常数,因此溶液的颜色就完全决定于溶液的ph值了。

在一定的PH条件下,溶液有一定的颜色,当PH改变时,溶液的颜色就相应的发生改变 溶液中指示剂的颜色是两种不同颜色的混合色,当两种颜色的浓度值之比是10倍或10倍以上时,我们只能看到浓度较大的那种颜色

当PH值在PKin—1以下时,溶液只显酸式的颜色,PH值在PKin+1以上时,只显碱式的颜色,PH值在pkin—1到pkin+1之间,我们才能看到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情况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为ph=pkin±1

当PH=PKin时,溶液的颜色是酸式色和碱式色的中间色

指示剂的滴定指数:pT,在实际滴定时,在指示剂变色过程中有一点颜色变化特别明显,

这一点为实际的滴定终点,称为~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是2个PH单位

综上:1 各种指示剂的变色范围随指示剂常数Kin的不同而异 2 各种指示剂在变色范围内显示出逐渐变化的过渡颜色 3 有实验测得的各种指示剂变色范围的PH幅度一般在1-2个PH单位 4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越窄越好 (三)影响指示剂变色范围的因素 1 指示剂的用量 双色指示剂(甲基橙),溶液颜色取决于[In-]与[HIn-]的比值,与指示剂的用量无关,但 是单色指示剂(酚酞),指示剂的用量有较大的影响,因为一种单色指示剂,若HIn无 色,颜色深度仅决定于[In-],由于人眼能感觉到得[In-]为一定值,,当指示剂浓度CHIn增 大时,δIn-减小,即[H+]加大,ph降低,则单色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向酸性区移动 用单色指示剂滴定至一定PH时,需要严格控制指示剂的用量 2 温度

温度改变时指示剂常数Kin和水的离子积Kw都会改变,因此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也随之发 生改变 3离子强度

溶液中中性电解质的存在增加了溶液的离子强度,指示剂的表观离解常数改变,将影响指 示剂的变色范围

4 其它 某些盐类的存在、溶剂和滴定程序 (四)混合指示剂

混合指示剂利用颜色互补原理使终点颜色变化敏锐

两类—— 一类:在某种是在某种指示剂中加入一种惰性染料 另一类: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指示剂混合而成 第四节 酸碱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滴定曲线:为了表征滴定反应过程的变化规律性,通过实验或计算方法记录滴定过程中Ph值随标准溶液体积或反应完全程度变化的图形 滴定突跃:在化学计量点前后±0.1%范围内,溶液有酸性突变到碱性,这种PH值的突变叫~ 滴定突跃范围:突跃所在的PH范围 滴定突跃是选择指示剂的依据,凡是变色点的PH处于滴定突跃范围内的指示剂都可以用来指示滴定的终点

(一)一元酸碱的滴定 1 一元强酸碱的滴定

酸碱的浓度可以改变滴定突跃范围的大小,溶液浓度越大,突跃范围越大,可供选择的指示剂愈多;溶液浓度越小,突跃范围越小,指示剂的选择就受到限制 强碱滴定强酸的特点: 1 滴定曲线起始低,等于酸溶液的PH 2 滴定曲线的形状不同 3 突跃范围大 2 一元弱酸碱的滴定 强碱滴定弱酸的特点: 1 滴定曲线的起点高 因弱酸电离度小,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低于弱酸的起始浓度 2 滴定曲线的形状不同 开始时溶液PH变化较快,其后变化稍慢,接近化学计量点时又渐加快,这是由于在滴定 的不同阶段的反应特点决定的 3 突跃范围小 突跃范围的大小不仅取决于弱酸的强度(Ka值),还和其浓度(Ca)有关,当Ca和Ka值较大时,滴定突跃范围就大,反之就小

一般来说,当弱酸的CaKa?10-8,滴定突跃?0.6单位时,才能以强碱滴定 对于0.1mol/L的溶液,凡是能准确滴定的弱酸或弱碱其离解常数必然大于10-7,则其共轭碱或共轭酸则弱到不能够被准确,反之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