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电大【现代教育原理】1-5形考作业答案大全参考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下载本文

05任务_0030

一、多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 BCE)。 A. 教育即生活 B. 社会即学校 C. 生活即教育 D. 学校即教育 E. 教学做合一

2. 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包括:( ABCE)。 A. 教育者 B. 受教育者 C. 教育内容 D. 教育方针 E. 教育手段

3. 影响教育发展规模的因素主要有(AB

A. 人口数量

B. 生产力科技发展水平 C.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D. 社会文化 E. 法律制度

4. 课程计划的内容一般包括( BCDE )。 A. 培养目标 B. 教学科目 C. 学科开设顺序 D. 各门学科教学时数 E. 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5. 赞可夫依据其一般发展理论,提出了著名的教学原则( ABE )。 A. 高难度原则 B. 高速度原则 C. 掌握学科结构原则 D. 发现学习原则 E. 以理论知识为主导原则

6. 杜威对教育性质判定的几个命题是( ACD )。 A. 教育即生活 B. 教育即模仿 C. 教育即生长

D. 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 E. 教育即训练

7. 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力学说,认为每个人的智力都是如下多种智力的组合( ABDE )。

A. 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

B. 视觉/空间关系、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 C. 解决问题的能力 D. 人际交往智力

E. 自我反省智力、自我观察智力和存在智力 8. 当代社会存在的基本教育形态是(ABC )。

A. 社会教育 B. 学校教育 C. 家庭教育 D. 终身教育 E. 高等教育

9. 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确立了青少年儿童的社会权利主体地位,这一核心精神的基本原则是 ( BDE)。 A. 无歧视原则 B. 保护儿童原则 C. 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D. 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E. 尊重儿童观点和意见原则

10. 夸美纽斯提出的影响至今的三个教学原则是:( ACD)。 A. 直观性原则 B. 前景教育原则 C. 巩固性原则 D. 循序渐进原则 E. 平行影响原则

二、名词解释(共 3 道试题,共 15 分。) 1. 社区教育

社区教育指的是以一定的地域为界,学校与社区具有共同教育价值观和参与意识,并双向服务,互惠互利,学校为服务社区,社区依赖于学校,旨在促进社区经济、文化和教育协调发展的一种组织体制。 2. 研究性学习

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各种探索活动,获得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3. 广义的教育

是自有人类以来就产生的教育。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广泛地说,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不管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零碎的,都是教育。

三、简答题(共 4 道试题,共 40 分。) 1. 简述教师的专业结构的构成要素。

(1)教师专业精神:①教育信念;②教育态度和动机;③自主发展需要和意识。

(2)教师专业知识:普通文化知识、专业学科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个人实践知识。

(3)教师专业能力: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2. 简述教育的本质特性。

(1)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 (2)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 (3)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

(4)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

3. 简述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产生的影响。

(1)对教师的教学观念的影响:课改后的教师教学观念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教学成为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师生互动和参与的比重增大;二是建立新型的平等交往的师生互动关系。 (2)对教师教学方式的影响:

①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教师成为学校课程的参与者,要开发自己学科的课程,参与课程设计和实验,从而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②影响教师常规教学方式,教师的角色发生了位移,不再是“控制课堂”,而是和学生一起参与,通过互动共同探索知识; ③使教师重新审视课堂常规经验和活动方式;

④课程改革对教师之间的合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合作有利于教师自身的成长进步,且在合作中碰撞出新思想,同时教师的合作也起到了示范与促进学生合作的作用。

4. 简述新课程改革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 新课程改革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1)相对于传统的“被动学习”,新课程改革提倡“自主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有助于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独立人格。

(2)相对于传统的“个体学习”,新课程改革提倡“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共同生活、协同工作。

(3)相对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新课程改革提倡“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

四、案例分析题(共 1 道试题,共 25 分。) 1. 我们拿什么激励学生?

7月15日,在河南省少年先锋学校的餐厅里,一群优等生正悠闲地喝着红酒,啃着鸡腿,而另一群成绩不好的学生则在旁边侍候着……这是该校暑期夏令营中的一幕。学校根据分数将学生分为“上士”“中士”“下士”三个级别,上士的午餐是三菜一汤和一杯象征身份的红酒,中士的午餐是两菜一汤,下士则要先服侍上士吃饭,替他洗涮餐具后才可以吃饭。

问题:你对该学校的做法有什么看法?请从价值观教育或学习动机激发两个方面分析。 【答题参考思路】

动机的产生源自现实的内驱力,即个体需要将自身需求与外在客观条件、自身发展水平等相结合,在客观条件允许,个体心理水平达到,个体才能觉察到欲求的存在,从而自觉地将欲求转化为动机。动机有高低之分。

从价值观教育而言,应当赋予学生的是民主、平等的观念,包括责任心、诚信等符合当代发展潮流高尚的价值观,而不是灌输等级、贵贱之别的落后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