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简述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产生的影响。
(1)对教师的教学观念的影响:课改后的教师教学观念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教学成为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师生互动和参与的比重增大;二是建立新型的平等交往的师生互动关系。 (2)对教师教学方式的影响:
①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教师成为学校课程的参与者,要开发自己学科的课程,参与课程设计和实验,从而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②影响教师常规教学方式,教师的角色发生了位移,不再是“控制课堂”,而是和学生一起参与,通过互动共同探索知识; ③使教师重新审视课堂常规经验和活动方式;
④课程改革对教师之间的合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合作有利于教师自身的成长进步,且在合作中碰撞出新思想,同时教师的合作也起到了示范与促进学生合作的作用。
4. 简述教师的专业结构的构成要素。
(1)教师专业精神:①教育信念;②教育态度和动机;③自主发展需要和意识。
(2)教师专业知识:普通文化知识、专业学科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个人实践知识。
(3)教师专业能力: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四、案例分析题(共 1 道试题,共 25 分。) 1. 我们拿什么激励学生?
7月15日,在河南省少年先锋学校的餐厅里,一群优等生正悠闲地喝着红酒,啃着鸡腿,而另一群成绩不好的学生则在旁边侍候着……这是该校暑期夏令营中的一幕。学校根据分数将学生分为“上士”“中士”“下士”三个级别,上士的午餐是三菜一汤和一杯象征身份的红酒,中士的午餐是两菜一汤,下士则要先服侍上士吃饭,替他洗涮餐具后才可以吃饭。
问题:你对该学校的做法有什么看法?请从价值观教育或学习动机激发两个方面分析。 【答题参考思路】
动机的产生源自现实的内驱力,即个体需要将自身需求与外在客观条件、自身发展水平等相结合,在客观条件允许,个体心理水平达到,个体才能觉察到欲求的存在,从而自觉地将欲求转化为动机。动机有高低之分。
从价值观教育而言,应当赋予学生的是民主、平等的观念,包括责任心、诚信等符合当代发展潮流高尚的价值观,而不是灌输等级、贵贱之别的落后的价值观。
05任务_0008
一、多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 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对教育产生的制约和影响,具体表现在B. 教育即模仿 C. 教育即生长
D. 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 ( BCD )等方面。 A. 教育目的
B. 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 C. 教学内容
D. 教学方法、教学设备 E. 教学组织形式
2. 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包括:( ABCE)。 A. 教育者 B. 受教育者 C. 教育内容 D. 教育方针 E. 教育手段
3.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该话出自( C )。 A. 《中庸》 B. 《论语》 C. 《学记》 D. 《说文解字》
4. 赞可夫依据其一般发展理论,提出了著名的教学原则( ABE A. 高难度原则 B. 高速度原则 C. 掌握学科结构原则 D. 发现学习原则 E. 以理论知识为主导原则
5. 晏阳初在实施乡村教育中概括出的“三大方式”是( BCE A. 文艺教育式 B. 社会式 C. 学校式 D. 生计教育式 E. 家庭式
6. 影响教育发展规模的因素主要有(AB
A. 人口数量
B. 生产力科技发展水平 C.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D. 社会文化 E. 法律制度
7. 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有( ABC )。 A. 教学 B. 综合实践活动 C. 咨询与指导 D. 家庭教育 E. 社区教育
8. 杜威对教育性质判定的几个命题是( ACD )。 A. 教育即生活
E. 教育即训练
9. 下列内容哪些属于社会教育的特点( BCDE )。 A. 系统性 B. 多样性 C. 群众性 D. 补偿性 E. 开放性
10. 夸美纽斯提出的影响至今的三个教学原则是:(ACD )。 A. 直观性原则 B. 前景教育原则 C. 巩固性原则 D. 循序渐进原则 E. 平行影响原则
二、名词解释(共 3 道试题,共 15 分。) 1. 义务教育
是指由国家强制实行的,适龄儿童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和家庭必须予以 )。 保障的国民教育。或者:(2006年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法》中的定义)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2. 教育目的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后所产生的结果和所发生的积极变化的期望;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把受教育者培)。 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要求。 3. 课程标准
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三、简答题(共 4 道试题,共 40 分。)
1. 面对未来社会的挑战,教育的应对措施及改革趋势是什么? (1)追求教育民主化,发展全民教育; (2)实行主体性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倡导学会关心,加强人文教育; (4)追求教育的终身化,构建学习化社会; (5)谋求教育的国际化,注重教育的本土化。
2. 简述新课程改革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 新课程改革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1)相对于传统的“被动学习”,新课程改革提倡“自主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有助于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独立人格。
(2)相对于传统的“个体学习”,新课程改革提倡“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共同生活、协同工作。
(3)相对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新课程改革提倡“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
3. 简述当代学生观。 (1)以人为本的理念; (2)尊重的教育理念;
(3)重视学生发展性的教育理念; (4)依法施教的理念; (5)自我教育的理念。
4. 简述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 (1)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 (2)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 (3)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均衡性; (4)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四、案例分析题(共 1 道试题,共 25 分。) 1. 老师被起绰号\茶煲\扇全班学生耳光
日前,从化太平中学初中一年级某班的同学,因有人将班主任老师花名为“茶煲”写进周记,而让班主任知晓自己“花名”被学生叫了个遍,班主任一怒之下先让40余名学生自掌嘴巴,其后这些学生又被该老师几乎逐个扇了耳光。 问题:从依法施教的理念以及师德两个角度分析该教师的行为。 【答题参考思路】
(1)依法施教的理念: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确立了青少年儿童的社会权利主体地位,其精神的基本原则是: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我国相关法律也规定了青少年儿童的如下权利:生存权、受教育权、受尊重权、安全权。
(2)师德:良好的师德首先表现在对学生的热爱上,然后有“为人师表”和“教书育人”。孩子还处于一切尚未定型的成长期,所以才需要教育。他们
难免会犯错误,而犯错也应该成为对他们进行教育的契机。
05任务_0009
一、多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 英国“新学校”模式推行的教育方式是(BDE ) A. 教师中心 B. 儿童中心 C. 书本中心 D. 社会中心 E. 活动中心
2. 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包括:( ABCE)。 A. 教育者 B. 受教育者 C. 教育内容 D. 教育方针 E. 教育手段
3. 赫尔巴特把教学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 ACDE)。 A. 清楚(明了) B. 识记 C. 联合 D. 系统 E. 方法
4. 我国以法令的形式颁布并在全国推行的第一个学制是1904年公布的( B ),它标志着“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开始。 A. 壬寅学制 B. 癸卯学制 C. 壬子癸丑学制 D. 壬戌学制
5. 下列内容哪些属于社会教育的特点( BCDE )。 A. 系统性 B. 多样性 C. 群众性 D. 补偿性 E. 开放性
6. 夸美纽斯提出的影响至今的三个教学原则是:(ACD )。 A. 直观性原则 B. 前景教育原则 C. 巩固性原则 D. 循序渐进原则 E. 平行影响原则
7. 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 A )的诞生,标志着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学科。 A. 《大教学论》 B. 《普通教育学》 C. 《爱弥尔》 D. 《教育论》
8. 晏阳初在实施乡村教育中概括出的“三大方式”是( BCE )。 A. 文艺教育式
B. 社会式 C. 学校式 D. 生计教育式 E. 家庭式
9. 影响教育发展规模的因素主要有(AB
A. 人口数量
B. 生产力科技发展水平 C.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D. 社会文化 E. 法律制度
10. 下列哪些是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少年儿童享有的合法权利( ACDE)。 A. 生存的权利 B. 婚姻的权利 C. 受尊重的权利 D. 受教育的权利 E. 安全的权利
二、名词解释(共 3 道试题,共 15 分。) 1. 教育目的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后所产生的结果和所发生的积极变化的期望;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要求。 2. 素质教育
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 学校教育
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服务的人。
三、简答题(共 4 道试题,共 40 分。) 1. 简述现代学制的发展趋势。 (1)教育社会化与社会教育化; (2)重视早期教育;
(3)初等教育入学年龄提前,义务教育年限延长; (4)寻求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最佳结合; (5)高等教育出现多级层次,学校类型多样化;
(6)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实现教育制度一体化,发展继续教育。
2. 简述学生的时代特点。
(1)主体意识增强。主体性主要指三方面内容: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2)信息获取方式多样; (3)受多元文化冲击较大; (4)受同辈群体影响较大。
3. 简述教学的任务。 (1)培养学生的基础学力;
(2)建构学生个性化的多元智力结构;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的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4. 在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表现有哪些? (1)受教育者是学校存在的主体。
(2)受教育者及其活动是学校职能部门及其管理的中心。 (3)受教育者是学校和教师评价的主体。 (4)受教育者是教育任务完成的主体。
(5)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制约着教师的教。
(6)每一个受教育者都有他们各自的独立性、选择性、需要性和创造性,有他们个人的兴趣、爱好和主观能动性。
四、案例分析题(共 1 道试题,共 25 分。) 1. 老师被起绰号\茶煲\扇全班学生耳光
日前,从化太平中学初中一年级某班的同学,因有人将班主任老师花名为“茶煲”写进周记,而让班主任知晓自己“花名”被学生叫了个遍,班主任一怒之下先让40余名学生自掌嘴巴,其后这些学生又被该老师几乎逐个扇了耳光。 问题:从依法施教的理念以及师德两个角度分析该教师的行为。 【答题参考思路】
(1)依法施教的理念: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确立了青少年儿童的社会权利主体地位,其精神的基本原则是: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我国相关法律也规定了青少年儿童的如下权利:生存权、受教育权、受尊重权、安全权。
(2)师德:良好的师德首先表现在对学生的热爱上,然后有“为人师表”和“教书育人”。孩子还处于一切尚未定型的成长期,所以才需要教育。他们难免会犯错误,而犯错也应该成为对他们进行教育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