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电大【现代教育原理】1-5形考作业答案大全参考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下载本文

2. 简述教师的专业结构的构成要素。

(1)教师专业精神:①教育信念;②教育态度和动机;③自主发展需要和意识。

(2)教师专业知识:普通文化知识、专业学科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个人实践知识。

(3)教师专业能力: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3. 简述现代学制的发展趋势。 (1)教育社会化与社会教育化; (2)重视早期教育;

(3)初等教育入学年龄提前,义务教育年限延长; (4)寻求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最佳结合; (5)高等教育出现多级层次,学校类型多样化;

(6)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实现教育制度一体化,发展继续教育。

4. 简述教育的本质特性。

(1)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 (2)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 (3)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

(4)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

四、案例分析题(共 1 道试题,共 25 分。) 1. 老师被起绰号\茶煲\扇全班学生耳光

日前,从化太平中学初中一年级某班的同学,因有人将班主任老师花名为“茶煲”写进周记,而让班主任知晓自己“花名”被学生叫了个遍,班主任一怒之下先让40余名学生自掌嘴巴,其后这些学生又被该老师几乎逐个扇了耳光。 问题:从依法施教的理念以及师德两个角度分析该教师的行为。 【答题参考思路】

(1)依法施教的理念: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确立了青少年儿童的社会权利主体地位,其精神的基本原则是: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我国相关法律也规定了青少年儿童的如下权利:生存权、受教育权、受尊重权、安全权。

(2)师德:良好的师德首先表现在对学生的热爱上,然后有“为人师表”和“教书育人”。孩子还处于一切尚未定型的成长期,所以才需要教育。他们难免会犯错误,而犯错也应该成为对他们进行教育的契机。

05任务_0013

一、多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 在教育学发展史上,第一本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基础来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学专著是德国赫尔巴特的( B )。 A. 《大教学论》 B. 《普通教育学》 C. 《爱弥尔》 D. 《教育论》

2. 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确立了青少年儿童的社会权利主体地位,这一核心精神的基本原则是 (ABDE )。 A. 无歧视原则 B. 保护儿童原则 C. 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D. 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E. 尊重儿童观点和意见原则

3. 综合实践活动的作用包括( ACD )。 A. 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B. 健全学生的体魄 C. 丰富学生生活体验 D.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E. 增长学生的知识

4. 教育先行的理论基础在于教育是具有( ACD )的产业。 A. 基础性 B. 教育性 C. 先导性 D. 全局性 E. 可持续性

5. 家庭教育的特点包括( ABCDE)。 A. 先导性 B. 感染性 C. 权威性 D. 终身性 E. 针对性

6. 晏阳初在实施乡村教育中概括出的“三大方式”是( BCE )。 A. 文艺教育式 B. 社会式 C. 学校式 D. 生计教育式 E. 家庭式

7. 下列内容哪些属于社会教育的特点( BCDE )。 A. 系统性 B. 多样性 C. 群众性 D. 补偿性 E. 开放性

8. 课程计划的内容一般包括( BCDE )。

A. 培养目标 B. 教学科目 C. 学科开设顺序 D. 各门学科教学时数 E. 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9. 影响教育发展规模的因素主要有(AB

A. 人口数量

B. 生产力科技发展水平 C.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D. 社会文化 E. 法律制度

10. 下列哪些是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少年儿童享有的合法权利( ACDE)。 A. 生存的权利 B. 婚姻的权利 C. 受尊重的权利 D. 受教育的权利 E. 安全的权利

二、名词解释(共 3 道试题,共 15 分。) 1. 广义的教育

是自有人类以来就产生的教育。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广泛地说,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不管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零碎的,都是教育。 2. 教育规律

是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以及教育现象内部各个构成要素之间本质的、必然的、内在的联系或关系。教育规律是对教育实践的深层次、本质联系的反映,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永恒性。 3. 学校教育

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服务的人。

三、简答题(共 4 道试题,共 40 分。) 1. 简述学生的时代特点。

(1)主体意识增强。主体性主要指三方面内容: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2)信息获取方式多样; (3)受多元文化冲击较大; (4)受同辈群体影响较大。

2. 简述当代学生观。 (1)以人为本的理念; (2)尊重的教育理念;

(3)重视学生发展性的教育理念; (4)依法施教的理念;

(5)自我教育的理念。

3. 简述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产生的影响。

(1)对教师的教学观念的影响:课改后的教师教学观念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教学成为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师生互动和参与的比重增大;二是建立新型的平等交往的师生互动关系。 (2)对教师教学方式的影响:

①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教师成为学校课程的参与者,要开发自己学科的课程,参与课程设计和实验,从而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②影响教师常规教学方式,教师的角色发生了位移,不再是“控制课堂”,而是和学生一起参与,通过互动共同探索知识; ③使教师重新审视课堂常规经验和活动方式;

④课程改革对教师之间的合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合作有利于教师自身的成长进步,且在合作中碰撞出新思想,同时教师的合作也起到了示范与促进学生合作的作用。

4. 简述教师的专业结构的构成要素。

(1)教师专业精神:①教育信念;②教育态度和动机;③自主发展需要和意识。

(2)教师专业知识:普通文化知识、专业学科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个人实践知识。

(3)教师专业能力: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四、案例分析题(共 1 道试题,共 25 分。) 1. 我们拿什么激励学生?

7月15日,在河南省少年先锋学校的餐厅里,一群优等生正悠闲地喝着红酒,啃着鸡腿,而另一群成绩不好的学生则在旁边侍候着……这是该校暑期夏令营中的一幕。学校根据分数将学生分为“上士”“中士”“下士”三个级别,上士的午餐是三菜一汤和一杯象征身份的红酒,中士的午餐是两菜一汤,下士则要先服侍上士吃饭,替他洗涮餐具后才可以吃饭。

问题:你对该学校的做法有什么看法?请从价值观教育或学习动机激发两个方面分析。 【答题参考思路】

动机的产生源自现实的内驱力,即个体需要将自身需求与外在客观条件、自身发展水平等相结合,在客观条件允许,个体心理水平达到,个体才能觉察到欲求的存在,从而自觉地将欲求转化为动机。动机有高低之分。

从价值观教育而言,应当赋予学生的是民主、平等的观念,包括责任心、诚信等符合当代发展潮流高尚的价值观,而不是灌输等级、贵贱之别的落后的价值观。

05任务_0014

一、多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 在教育学发展史上,第一本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基础来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学专著是德国赫尔巴特的( B )。 A. 《大教学论》 B. 《普通教育学》 C. 《爱弥尔》 D. 《教育论》

2. 影响教育发展规模的因素主要有(AB

A. 人口数量

B. 生产力科技发展水平 C.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D. 社会文化 E. 法律制度

3. 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确立了青少年儿童的社会权利主体地位,这一核心精神的基本原则是 (ABDE )。 A. 无歧视原则 B. 保护儿童原则 C. 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D. 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E. 尊重儿童观点和意见原则

4. 赞可夫依据其一般发展理论,提出了著名的教学原则( ABC )。 A. 高难度原则 B. 高速度原则 C. 掌握学科结构原则 D. 发现学习原则 E. 以理论知识为主导原则

5. 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有( ABC )。 A. 教学 B. 综合实践活动 C. 咨询与指导 D. 家庭教育 E. 社区教育

6. 晏阳初在实施乡村教育中概括出的“三大方式”是( BCE )。 A. 文艺教育式 B. 社会式 C. 学校式 D. 生计教育式 E. 家庭式

7. 赞可夫依据其一般发展理论,提出了著名的教学原则( ABE )。 A. 高难度原则 B. 高速度原则 C. 掌握学科结构原则 D. 发现学习原则 E. 以理论知识为主导原则

8. 下列哪些是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少年儿童享有的合法权利(ACDE )。

A. 生存的权利 B. 婚姻的权利 C. 受尊重的权利 D. 受教育的权利 E. 安全的权利

9. 教育先行的理论基础在于教育是具有( ACD )的产业。 A. 基础性 B. 教育性 C. 先导性 D. 全局性 E. 可持续性

10.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该话出自( C )。 A. 《中庸》 B. 《论语》 C. 《学记》 D. 《说文解字》

二、名词解释(共 3 道试题,共 15 分。) 1. 教育规律

是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以及教育现象内部各个构成要素之间本质的、必然的、内在的联系或关系。教育规律是对教育实践的深层次、本质联系的反映,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永恒性。 2. 社区教育

社区教育指的是以一定的地域为界,学校与社区具有共同教育价值观和参与意识,并双向服务,互惠互利,学校为服务社区,社区依赖于学校,旨在促进社区经济、文化和教育协调发展的一种组织体制。 3. 教育目的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后所产生的结果和所发生的积极变化的期望;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要求。

三、简答题(共 4 道试题,共 40 分。) 1. 简述教师的专业结构的构成要素。

(1)教师专业精神:①教育信念;②教育态度和动机;③自主发展需要和意识。

(2)教师专业知识:普通文化知识、专业学科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个人实践知识。

(3)教师专业能力: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2. 简述现代学制的发展趋势。 (1)教育社会化与社会教育化; (2)重视早期教育;

(3)初等教育入学年龄提前,义务教育年限延长; (4)寻求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最佳结合; (5)高等教育出现多级层次,学校类型多样化;

(6)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实现教育制度一体化,发展继续教育。

3. 简述教学的任务。 (1)培养学生的基础学力;

(2)建构学生个性化的多元智力结构;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的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4. 简述如何发挥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人的身心发展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教育发挥主导作用是有条件的,它要受到以下多方因素的制约: (1)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 (2)教育的自身状况; (3)家庭环境的因素; (4)社会发展状况。

教育如果能得到以上各方面条件的积极配合,就能充分发挥出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独特作用。

四、案例分析题(共 1 道试题,共 25 分。) 1. 老师被起绰号\茶煲\扇全班学生耳光

日前,从化太平中学初中一年级某班的同学,因有人将班主任老师花名为“茶煲”写进周记,而让班主任知晓自己“花名”被学生叫了个遍,班主任一怒之下先让40余名学生自掌嘴巴,其后这些学生又被该老师几乎逐个扇了耳光。 问题:从依法施教的理念以及师德两个角度分析该教师的行为。 【答题参考思路】

(1)依法施教的理念: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确立了青少年儿童的社会权利主体地位,其精神的基本原则是: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我国相关法律也规定了青少年儿童的如下权利:生存权、受教育权、受尊重权、安全权。

(2)师德:良好的师德首先表现在对学生的热爱上,然后有“为人师表”和“教书育人”。孩子还处于一切尚未定型的成长期,所以才需要教育。他们难免会犯错误,而犯错也应该成为对他们进行教育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