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 品 试 卷 ※
2019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时量: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27分) (一)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题。
一粒种子的初心与梦想 张烁
如果将植物的分布在世界地图上标注,青藏高原是一块少有记载的空白。更让人忧虑的是,人类对种子的研究步伐,远远追不上植物消逝的速度……钟扬要做的,就是为祖国盘点青藏高原的植物“家底”。
1964年出生于湖北黄冈的钟扬,少年早慧,勤奋刻苦。1979年,钟扬考取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谁曾想,这个无线电专业毕业的少年,因1984年被分配到中科院武汉植物研究所而与植物结缘。
植物学中,也有“领土”。“晚清时期中国贫穷落后,缺乏种子资源保护意识,英国人先后来华采集了几万颗种子、2000多种珍稀植物。”钟扬心中发酸。西方人从中国拿走的珍稀种子和苗木,把英国这个只有1500种植物的岛国装扮成世界植物的圣殿,更让西方在植物学研究中掌握话语权。
作为中国植物学家,钟扬立誓,要为祖国守护植物基因宝库;作为对人类负责的植物学家,他立誓,要在生物多样性不断遭到破坏的当下,为人类建一艘种子的“诺亚方舟”这个想法,终因复旦大学和西藏大学的结缘成为现实。自此,钟扬背起足有三四十斤重的双肩包,带着学生开启了为国家收集种子的征程。
野外科考的艰苦超乎人们想象,经常七八天吃不到热饭。晚上,住的是牦牛皮搭的帐篷,冬天,盖三床被子也无法抵御寒冷;路上,常常被突袭的大雨冰雹困在山窝窝里……为了规避种子遗传之间的杂交问题,每走50公里,才能采一个样;一个地方的两裸取样植物,至少相隔20米;一个物种,需要5000个优质的种子。夜以继日,殚精竭虑,一个夏天,他和学生们能采500个样。
如今,这些种子被精心保存在零下20摄氏度、湿度15%的冷库中,仿佛坐上了一艘驶向未来的时空飞船,将在80年到120年后,为那时的人们绽放生机。16年来,钟扬和学生们走过了青藏高原的山山水水,艰苦跋涉50多万公里,累计收集了上千种植物的4000多万颗种子,近西藏植物的1/5。
这些年,除了为国家收集植物种子,钟扬倾注了巨大心血培育最心爱的“种子”——学生。
初始援藏,钟扬想为青藏高原盘点植物“家底”。漫长科考道路上,他慢慢意识到,这片神奇土地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位生物学家,更需要一位教育工作者,“将科学研究的种子播撒在藏族学生心中,也许会对未来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
16年艰苦磨砺,钟扬帮助西藏大学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第一”:申请到西藏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第一个理学博士点,为藏族培养了第一位植物学博士,带领西藏大学生态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不仅填补了西藏高等教育的空白,更将西藏大学生物多样性研究成功推向世界。
2017年9月25日凌晨5时许,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在为民族地区干部授课途中,钟扬遭遇车祸,生命定格在了53岁。
※推 荐 下 载※
※精 品 试 卷 ※
钟扬的骨灰被他的学生庄严地撒入奔腾不息的雅鲁藏布江,奔腾不息的浪花会将他的骨灰送到青藏高原的每个角落,成为祖国山河的一部分,而他,永远也不会与这片深爱的土地分离。(有删改) 【相关链接】
链接一 、 在上海自然博物馆,近500块中英文展板上的文字都经他反复斟酌。上海自然博物馆图文项目负责人鲍其洞说,当初找到钟扬,没敢奢望他会接下这个要求高但回报少、时间紧却周期长的“烫手山芋”。没想到他二话不说就揽下了。每条不到200
字的文稿,涉及天文、地质、生物、人文等学科,文字要求兼顾准确性、前沿性和可读性,通常一天只能讨论十几块图文。钟扬常和他们一字一句斟酌,他的50岁生日就是在自然博物馆的讨论会中度过的。 (颜维琦《钟扬,用一生书写种子的故事》)
链接二、 红树是一种适应海岸生活的植物,以往最北存活在浙江温州。一次钟扬提出,现在气温变暖了,也许上海也能种活。这是前人不曾有过的设想.上海的海岸线很脆弱,如果有红树,对于生态保护将大有稗益。钟扬在南汇投入了这项尝试。从小苗长大需要50年,成为红树林则要100年甚至更久,种树者自然看不到这一幕。但钟扬说,这是我献给未来上海的礼物。
(董少校《复旦钟扬:不忘初心追梦人》)
链接三、 世界范围的种质资源赛在发达国家一直不见峭烟地进行着,耗资8000万英镑的英国邱园“千年种子库合作计划”就旨在以技术输出的方式纳入各国的种质资源,并计划在2020年收集到全世界25%的植物物种。
(王丹阳《青藏高原上的“种子方舟”》)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钟扬带领学生收集了上千种植物的4000多万颗种子,为中国植物种子库丰富了种质资源。 B.在西藏大学,钟扬开创了全新的生态学科,培育了不期研人才,将生物多样性研究推向世界。 C.钟扬积极参与上海自然博物馆的建设,斟酌、讨论中英文展板上的图文,耗费了大量心力。 D.钟扬为保护上海脆弱海岸线而创造性地尝试种植的红树,是他希望献给未来上海的礼物。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钟扬收集种子,为祖国守护植物基因宝库,为人类建造种子的“诺亚方舟”,其意义不在当下,而在未来。 B.过去中国缺乏种子资源保护意识,在植物学研究中缺失话语权,这坚定了钟扬为国家收集种子的决心。 C.青藏高原是植物学研究的空白地带,地理环境恶劣,科考道路艰辛,因此钟扬着力培植当地科研力量。 D.钟扬一生矢志报国,他去世后,学生们遵照他的愿望将其骨灰撒人雅鲁藏布江,让他与深爱的土地相融。
3.作为科学家,钟扬身上体现了哪些科学精神?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远 山 张世勤
※推 荐 下 载※
※精 品 试 卷 ※
莽莽苍苍,四面青山。孤独的牛车,远远望去像一个小黑点,在大山深处移动。
父亲刚逝,他的心情低沉而忧郁。今天天气放晴,他该出山,但他只能一个人驾着牛车出山了。
他和父亲在这深山里已经二十多年,习惯了每天植树、护林、砍柴、卖柴这一套步调,从未感觉到日子有丝毫的单调,现在,父亲不在了,从今天开始他得习惯一个人出山。
山路崎岖,又是一个转弯,转过弯去就是一个长长的缓坡,然后再转弯。这条山路他早已烂熟于心,每到一处转弯,他都要提醒父亲:爹,转弯了。可他再也听不见父亲的回答,父亲的确是不在了!
不知什么时候,车竟然停下了,停在了一个转弯处。这种情况从前还未有过,他说,咱们赶路吧,牛却仍然未动。他抚着牛,竟看到牛眼里闪着迷惘。这头牛,当年是父亲接生的,难道它还记着父亲对它的好?他也再次想起父亲,叹口气,自言自语地说,唉,爹,转弯了。
没想到,这一说,牛迈开步子,熟练地转过弯去。他终于明白,牛跟他一样,都习惯了父亲坐在车上,习惯了每到转弯处的提醒,现在到了转弯处,他不说话,牛就有些慌,不知该怎么办。也许,他和牛都需要一个转弯的过程。明白过来之后,接下来的路就顺畅得多了。到转弯处,他还是像往常一样,给父亲说一声:爹,转弯了。这么喊,又像是喊牛。望着老成持重的牛,他突然觉得把它看作父辈,似乎也没什么错。父亲和牛的秉性是一样的。
过了些日子,他再次从山外回来的时候,牛车上不再那么空荡荡的了,而是坐着一个年轻的女人。
年轻的女人穿着红红的上衣,充满着对大山的新奇。过去,出山进山,远远看去都是一个小黑点,而现在却是一抹鲜红。这抹红,在青山绿水之间,想掩映都掩映不住。
年轻的女人是他在山外认识的。每次木柴装车后,他都要带上一种小山果,红红的,是他打柴时顺手摘下的,不为卖钱,只供人品尝。半品半尝之间,木柴也就卖出去了。后来年轻的女人就来了,问他,卖的?他说,不是,随便让人吃的。真的?真的。第二天,他刚摆下摊,一小堆红山果红红地映着。年轻女人又来了。她说,你怎么不卖呢?他说,山里有的是,不值钱。
第三次来的时候,年轻的女人问,你叫什么?他说,叫青树。住在山里?是的。你不觉得枯燥吗?不枯燥,山里有山鸡、野兔,山树上有樱桃、山楂……什么都有。年轻的女人说,你怎么不问我叫什么。他便问,你叫什么?年轻的女人说,我叫红苗。
此后,每次红苗都很准时地来到青树的摊前,一边与青树拉呱,一边吃着红山果。青树觉得卖柴原来挺有意思,怎么过去就没觉得呢!
红苗决计要跟着青树进山了。红苗坐在牛车上向大山深处走去。新鲜的空气裹挟着她,蓝天白云笼罩着她,她觉得天地一下子宽广了。她对青树说,我想告诉我爹。青树说,怎么告诉,他听不见。红苗说,我喊。绵延的群山让红苗柔软的心情无限地舒展。她两手打个弧放在嘴边:爹,我转弯了。
牛听了红苗的话,先是一愣,然后就要转弯,青树忙抚着牛头,轻声说:不是喊你,是喊她爹的。牛似乎明白了青树的意思,不好意思地吧嗒了几下眼皮。
第二天,青树要去打柴,红苗说今天不打柴了。今后也不打柴了。青树不解,红苗说我们可以种菜、卖山果。山果是山树自己结的,摘下来,是顺手的事,怎么可以拿去卖呢?红苗说树不也是自己长的吗?山果咱们也可以自己种啊。
青树第一次驾着空空的牛车出山了,一路上,他不断地跟牛说转弯了,也像是给自己说。
※推 荐 下 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