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下载本文

单元(章)教学设计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月 日

单元(章) 三、公倍数和公因数 总课时数 6课时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理解和掌握倍数、因数的教 材 制 定 教 学 目 学 标 情 的 分 依 析 据 含义,初步学会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及时“数与代数”领域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进一步学习约分和通分以及分数四则计算的基础。教材分三段安排教学内容:1、教学公倍数;2、教学公因数;3、实践与综合应用。 (1)通过以往的学习,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掌握了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知道2、5、3倍数的特征;知道奇数、偶数、素数和合数。 (2)教材想学生提供了圈数的活动。从中引出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在这一活动中,鼓励学生探索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并总结规律。 (3)这部分知识既是对前面知识的综合运用,又是学生学习通分所必不可少的知识基础,因而是本册教材的核心内容。本课的教学,对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分 析 知识技能 教 学 情感态度 目 标 价 值 观 过程方法 1.使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和交流活动,认识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 2.使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进一步培养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能力,感受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方法,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体会学习和探索活动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 课时教学设计首页

课题 三、公倍数和公因数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 授课 教具 时间 学具 课型 新授 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第几 课时 第1课时 片,边长6厘米、8厘米的正方形纸片、多媒体课件 课 时 教 学 目 标 (三维) 1、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会在集合图中分别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和它们的公倍数。 2、使学生学会用列举的方法找到10以内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索简捷的方法,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3、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 重点 与难点 教学 方法 与手段 使用 教材 的构 想 教学重点: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掌握求10以内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方法:设疑引导,归纳总结 手段:小组合作,讨论汇报 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分析、比较、抽象和概括,探索并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练一练通过学生在2和5 的倍数的基础上找出2和5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练习四的1-4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课时教学互动流程

补 充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课堂变化及处理 主要环节的效果 一、经历操作活动,认识公倍数 1、操作活动。 提问: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分别铺边长6厘米、8厘米的正方形,能铺满哪个正方形?拿出手中的图形,动手拼一拼。 提问:通过刚才的活动,你们发现了什么? 引导:⑴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铺边长6厘米的正方学生独立活动后指名在实物展示台上铺一铺。 形,每条边各铺了几次?怎样用算式表示?⑵铺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呢?每条边都能正好铺满吗? 2、想像延伸。提问:根据刚才铺正方形的过程,在头脑里想一想,用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正好铺满边长多少厘米的正方形? 3、揭示概念。 讲述:6、12、18、24……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它们是2和3的公倍数。 说明:因为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所以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也是无限的,同样可以用省略号表示。 引导:用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不能正好铺满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说明什么?为什么? 二、自主探索,用列举的方法求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1、自主探索。提问:6和9的公倍数有哪些?其中最小的公倍数是几?你能试着找一找吗?可能的方法有: ① 依次分别写出6和9的公倍数,再找一找。 提问:你是怎样找到6和9的公倍数的?又是怎样确定6和9的最小公倍数的? ② 先找出6的倍数,再从6的倍数中找出9的倍数。 ③ 先找出9的倍数,再从9的倍数中找出6的倍数。 引导:②和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哪一种方法简捷些? 2、明确6和9的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是18,指出:18就是6和9的最小公倍数。 3、用集合图表示。指导学生填集合图后,引导:12是6和9的公倍数 学生在小组里交流。 学生:8不是2和3 的公倍数,因为8是2的倍数,但不是3的倍数 学生自主活动,在小组里交流。 学生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