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概论全书考点总结 下载本文

1.中国网民数量增长的原因:(1)中国经济实力增长,上网费用下降。(2)随着产业技术进步和网络运营商的重组及竞争加剧,网络接入的软硬件环境在不断优化。(3)公众上网较为积极。(4)中国的教育事业在发展,使得的计算机网络制式和技能在迅速普及。 2.搜索引擎四部为:搜索器、索引器、检索器、用户接口。 ·网民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分析

1.网民可以按中不同标准进行分类:地域、性别、年龄、支付能力(收入)、教育水平、职业结构。

2.与传统媒体的受众心理相比,网民表现突出的心理特征有:(1)参与性心理。与传统媒介受众不同,网民不仅仅是接受者与旁观者,网民更多地加入传播过程中。(2)个性化心理。网民的媒介消费行为,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有更多的自主性。(3)虚拟环境下的匿名心理。网络给网民提供了一种充分放开自己的环境,在匿名的状态下,他们更加追求在物理世界里无法满足的需求。

3.网民的新闻信息需求至少有以下几个新特点:(1)信息来源很多,选择余地很大,接受时的主动性和互动性很强。(2)在大量信息面前,受众需要在选择上获得帮助。(3)独立思考和判断的么能力加强,个人独立自主性也相应增强。(4)对传媒的需求增强,需求的个性化程度提。受众需要更优质的服务,包括符合他们个性化需求的传播,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网民开始关注经济信息。

4.动机:原始含义是引起动作,心理学则把人们经常以愿望、兴趣、理想等形式表现出来的,激励人们行动的主观音素称为动机。

5.网民上网的动机:(1)求知,是以对知识、信息的追求为目的的一种动机,它是网民中最常见的一种心里活动。(2)消闲娱乐,娱乐,是以追求精神享受为目的的一种动机。(3)求名,追求自己成名,获得成就。(4)求便,如网上购物。(5)逃避动机,新媒体可以

使网民逃避现实,不理会常规工作。

6.网民上网的主要目的是获取信息,但是随着网民的大众化,为了休闲娱乐而上网的网民比例已经逐步上升为第一位,这印证了新媒体的娱乐化趋势。新媒体娱乐化的主要原因在于网民结构的大众化,网络正在由“精英”的“专利”转化为大众媒体,网民结构呈现出大众化趋势。网络游戏热也促进新媒体的娱乐化。

7.马太效应:指的是好的越好,坏的越坏,多的越多,少的越少的一种现象。莫顿将马太效应归纳为: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一个方面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在新媒体领域,马太效应指的是网民越来越多,但是他们经常访问的网站却越来越集中在少数几个网站上。

第二单元 新媒体的类型和形态

新媒体将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融为一体,是一种新的传播类型。

第四章 新媒体的类型

·网络人际传播

1.电子邮件:是互联网上最早也是最重要的应用之一,世界各地的人们通过电子邮件联系在一起,人们通过电子邮件互相传递信息,在网上交流,是一种存贮转发式服务。

2.电子邮件的特点:(1)传输速度快。(2)非常便捷。(3)成本低廉。(4)信息多样化。(5)有广泛的交流对象。(6)比较安全。(7)保存时间长。

3.电子邮件的传输是通过电子邮件简单传输协议SMTP来完成的,它是互联网的一种电子邮件通信协议。存贮转发式,是电子邮箱系统的核心。 ·网络群体传播与网络组织传播

·网络中的大众传播

第五章 web1.0时代新媒体的主要形态

·门户网站

1.门户网站:指通向某类综合性互联网信息资源并提供有关信息服务的应用系统。 2.新浪又王志东创立,和搜狐网易腾讯并称为“中国四大门户”。

3.腾讯成立于1998年11月,其主要产品有IM软件,网络游戏,门户网站以及相关增值产品。

4.网易,1997年6月创立。 5.搜狐,1998年由张朝阳创立。

6.新闻网站:指以经营新闻业务为主要生存手段的网站。 ·垂直网站 ·电子商务网站

第六章 博客

·博客的特点

1.1998年的“德拉吉”报道让世界第一次感受到了博客的力量。 2.2001年的“9·11”事件,是博客发展的分水岭。

3.博客就是一种在网络上的流水记录形式,简称“网络日志”,blogger或weblogger是指习惯于日常记录并使用weblog工具的人。

4.博客概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频繁更新,简短明了以及个性化。从技术层面上讲,博客

就是个人主页或个人网站。

5.博客不同于现实的地方在于,它提供了主体充分表达自我的可能:网络的虚拟性使主体可以隐匿其真实身份;网络的开放性可以让人随时传播自己的观点;网络的互动性使主体可以方便地与人交流、沟通、互动。

6.博客的特点:(1)具有共享性,以共享的方式扩散。(2)具有互动性,博客一刘艳的方式进行交流,传者和受者可以实时互动,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对话者。(3)具有大众化特征,博客满足了“四零”(没有技术、成本、编辑、形式)条件,是“零进入门槛”。(4)博客具有娱乐性,是一种自由体验式写作。(5)博客具有草根性。(6)博客具有感化性的特点。博客写作源于内心冲动,是一种体验式写作。

6.博客对传统媒介的影响:(1)拓展新闻猜忌渠道,成为重要的信息来源,传播主体平民化。(2)丰富了新闻报道的方式,使传播内容丰富化。(3)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重大新闻事件的发展。

7.博客存在的问题:博客给传统道德带来了一系列冲击,其虚拟性弱化了道德规范,信息多元化导致道德信念迷失,匿名性导致了道德人格的异化。

(1)博客仍需要传统主流媒体。(2)博客具有草根性,实质是娱乐化平台。(3)已经成为了商业炒作的工具。(4)容易导致社会不稳定。(5)缺乏有效的盈利模式。 ·微博

1.微博:即微博客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用户端组建个人社区。

2.微博的优势:(1)简单易用。(2)主动性强。(3)及时性强。(4)发布平台的开放性与多样性。微博的社会意义在于推动社会的民主化。

3.微博对新闻行业的影响:(1)微博成为重要的消息来源。(2)微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重大新闻事件的发展。(3)微博是媒介组织传播产品的新方式。微博短小精悍的特点使其也成为实时新闻更新的重要来源。

4.茧效应:指的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越来越明显的一种社会现象:人们通常选择接受那些符合自己既有判断标准、自己易于接受的信息,就像他们自己编制的信息茧,他们企图借助这层茧来逃避现实生活得某种不确定性,坚守不得不做出的众多选择。

5.关于微博的冷思考(缺陷、局限性):(1)发布信息随意性强,真实性没有保障。因此用户表达会更加随意,这种状态往往导致用户的表达缺乏节制。(2)微博具有草根性,实质是娱乐化平台。一方面单条微博信息十分有限,但是微博信息总体上却又具有海量性,这造就了微博的草根性和娱乐性。(3)微博已成为商业炒作的工具。(4)容易导致社会不稳定。基于微博自身的快捷分享,其为信息的病毒式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5)缺乏有效的盈利模式。国内微博目前的盈利模式主要是“免费+广告营销”,即免费拱网民使用,向企业收营销费用。一方面微博比较零散,另一方面微博信息可信性较低。(6)面临管理的困境。

第七章 微信

·微信的发展

1.微信快速发展的原因(强大优势):(1)除了具有短信实时推送功能之外,推送内容的类型还呈现多媒体的特征。(2)背后的腾讯具有强大的资金支持。(3)明确了微信是强关系属性。(4)能适用于多手机机型平台。(5)自身也在不断完善。

2.微信是移动互联网代表性产品,微信极大的促进了网络人际传播与人际沟通。数字化、互动性是手机的基本特征,其最大的优势是便携性和私密性。兼具互动性好、信息获取即时等特质。